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我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目前,我国铸造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我国铸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铸件生产,中游为铸造产业集群,下游为应用领域。
我国铸造行业产业链上游铸件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根据数据显示,我国铸件产量由2013年的4450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4875万吨。
2013-2019年我国铸件产量
2013-2018年,我国铸件产量占全球铸件产量的比重维持在40%以上。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铸件产量占全球铸件产量的比重达43.79%。
2013-2018年我国铸件产量占全球铸件产量的比重
从铸件细分种类来看,汽车铸件产量较多,2019年为1420万吨。其次内燃机及农机铸件、工程机械铸件、矿冶重机铸件、铸管及管件、机床工具铸件、轨道交通铸件、发电设备及电力铸件、船舶类铸件产量分别为515万吨、440万吨、460万吨、830万吨、225万吨、220万吨、210万吨、35万吨。
2019年我国铸件细分种类产量
2019年,产量排名前三的汽车类铸件、内燃机及农机铸件、工程机械铸件总占比达56.7%。
2019年我国铸件细分种类产量占比
我国铸造行业产业链中游铸造产业集群近300个,大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色经济圈相适应:东有长三角,南有珠三角,西有川陕渝金三角,北有环渤海。其中环渤海产业集群集中度高,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较好。
我国铸造产业集群分布及其基本情况
区域 |
省份 |
特点 |
该区域情况 |
环渤海五大省市区域 |
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 |
铸造产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铸造业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良好。 |
2008年铸件产量达110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企业数近8000家,占全国26.7%;从业人员43.3万人,占全国的22.8%。 |
长三角区域 |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
该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很多,拥有较高的铸造产业集中度,铸造业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良好。 |
2008年铸件产量达86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5.8%;企业数近6300家,占全国20.8%;,从业人员近74万人,占全国的39%。 |
珠三角区域 |
广东省、香港、澳门 |
该区域广东省是中国压铸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中小企业众多,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国的锌合金铸件主要产自于该地区。 |
广东省2008年铸件产量超过11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3%;企业数1300余家,占全国4.3%; |
泛珠三角区域 |
香港、澳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 |
广东省是中国压铸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中小企业众多,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国的锌合金铸件主要产自于该地区。 |
2008年铸件产量37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1%;具有一定规模企业数4000余家,占全国13.3%; |
西部川陕渝金三角区域 |
四川、陕西、重庆 |
该区域以重庆市铸造业较为发达,为中国三大压铸基地之一。 |
铸件产量近2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规模企业数超过1300家,占全国4.2%;从业人员近14万人,占全国的7.3%。 |
从省市分布情况来看,江苏、山东、河北、山西、辽宁、河南、湖北、安徽等省市已成为铸造大省,铸造量均超过100万吨。
我国部分地区铸造量
从企业性质来看,我国铸造产业集群分为铸造原辅材料产业集群、铸造装备产业集群、特色工艺铸造产品与区域产业集群、特色铸件产业集群、铸造行业教育培训基地、产业链延伸相关产业集群、铸造研发中心、铸造专业会展与网刊等铸造文化产业。
我国铸造产业集群分类
产业集群 |
细分 |
|
一、 |
铸造原辅材料产业集群 |
中国铸造生铁生产基地 |
中国铸造炉料生产基地 |
||
铸造原辅造型材料基地 |
||
铸造材料供应集散地 |
||
二、 |
铸造装备产业集群 |
熔炼设备 |
造型制芯设备 |
||
砂处理设备 |
||
压铸机 |
||
检测仪器 |
||
三、 |
特色工艺铸造产品与区域产业集群 |
中国压铸产业基地 |
中国精密铸造产业基地 |
||
中国铸件出口加工产业基地 |
||
综合产业集群 |
||
四、 |
特色铸件产业集群 |
汽车铸件 |
铸铁管件 |
||
风电铸件 |
||
机床铸件 |
||
柴油机铸件 |
||
艺术铸造 |
||
耐磨铸件 |
||
大型铸锻件 |
||
轧辑 |
||
发动机 |
||
五、 |
铸造行业教育培训基地 |
中国铸造行业教育培训中心 |
中国铸造行业分行业培训基地 |
||
中国铸造行业区域(集群)培训中心 |
||
中国铸造行业企业培训中心 |
||
铸造博物馆 |
||
六、 |
产业链延伸相关产业集群 |
中国铸锅之乡 |
中国五金铸造之乡 |
||
中国铸造模具之乡 |
||
注塑机铸件产业集群 |
||
中国水暖城 |
||
钛合金产业集群 |
||
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
||
镁合金产业基地泵阀之乡 |
||
泵阀之乡 |
||
七、 |
铸造研发中心 |
国家级铸造研发中心 |
省市地方铸造研发中心 |
||
企业研发中心 |
||
八、 |
铸造专业会展与网刊等铸造文化产业 |
铸造专业会议 |
展览会 |
||
媒体 |
我国铸造行业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领域、工程机械领域、机床工具领域、轨道交通领域。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国产汽车行业及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汽车和轨道交通行业逐渐成为我国铸造行业应用领域中充满活力的市场。
随着汽车减重和节能趋势以及工业、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铸件市场大幅增长,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制造成本将进一步加速市场增长。
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影响,2015年我国铸件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产量重新恢复上涨,增速为3.51%,2017年为历史高位,达4,940万吨,同比增长4.66%,截至2019年底,我国铸件总产量4,875万吨。2014-2019年,我国铸件产量呈现波动变化态势,整体呈现中低速增长,行业产量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受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铸铸造行业市场规模有所下降,将达4786万吨。由于我国政府采取必要有效措施,预计2021年我国铸造行业市场规模将有所回升,预计达到5130万吨。
从不同材质铸铁件产量来看,2014-2019年灰铸铁产量整体维持在2,000万吨以上;2014-2019年球墨铸铁产量从1,240万吨增长到1,39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2.38%。
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集中度趋高,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铸造业发达国家的行业集中度较高。随着行业未来的整合与发展,我国铸造业也将呈现出高集中度、高专业化的特点,与此同时,铸造行业的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全国铸造企业的数量将持续减少。
(2)先进技术与现代化机械设备水平逐渐提升
由于铸造机械价格昂贵,大部分企业仍旧以传统方式在发展铸造业,在更新先进技术与现代化机械设备上存在较大压力。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拥有先进技术与现代化机械设备的企业将逐渐淘汰落后技术与设备企业,经过多轮优胜劣汰,最终带来整个行业技术与设备水平的提升。
(3)高端市场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高端市场的竞争日趋国际化。虽然我国铸件产量跃居全球首位已经多年,但是我国铸件出口仍然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对于一些特殊的高端产品,我国目前以进口为主。未来随着我国铸造技术水平的提升,高端铸件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日趋激烈。规模企业在树立品牌的同时,更多地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