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体》有一章写了两个小故事,射手与农场主:

射手假说: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这个靶子上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慧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之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就会有一个洞”。它把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农场主假说:一个农场主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他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的早上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的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抓走杀了。

黑天鹅事件是什么(黑天鹅事件:我们靠什么探索认知的边界?)

黑天鹅事件来自一个典故:在上千年的时间里,欧洲人看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后来欧洲人发现了澳洲大陆,登上岸之后,发现了澳洲的黑天鹅。

2001年9月4日,纳西姆.塔勒布的新书《黑天鹅的世界》出版,他在书中提出一架飞机撞到他办公楼的可能性。所有的读者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然后一周后,911震惊了世界。

一只黑天鹅,就足以推翻用上千年的时间观察总结出来的结论。这就是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事件是什么(黑天鹅事件:我们靠什么探索认知的边界?)

弗雷德.怀特黑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我们把不同的经历总结成不同的生活经验,然后传承这些经验。为生活指明方向。我们学习这些经验,在社会中验证,实践,然后再肯定这些经验,然后再继续传承。这就是《影响力》中所说的,我们用固定的行为模式指导生活。

固定行为模式下的生活便捷、效率,节省时间又不用费力思考,一个社会群体的固定行为模式越多,就越发达高效。这样似乎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创造更多更好的事物,发现更多的经验,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效率,这似乎就是文明前进的意义与方向。

然而,黑天鹅犹如一粒石子,会突然打破如湖水表面般平静的生活。颠覆我们的思维与认知,同时也让我们的思维与认知得到进化—这世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包括规则与铁律。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我们却一直用过去的经验来确定未来。

如果未来可以用从前的经验来确定,预知未来就会成为人人必备的技能之一,如果真是这样,未来也就没有了意义。其实我们时刻都生活在黑天鹅的世界里,按部就班的生活与规划好的未来,总是会在不经意的一瞬间被打破—-我一直想着再奋斗几年就去周游世界,然后,然后就在家里每天下楼做核酸了。

黑天鹅事件是什么(黑天鹅事件:我们靠什么探索认知的边界?)

黑天鹅原本就存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我们把不知道的当成不存在,这是无知的惯性。这里的“无知”不是贬义词,无知是人的本来面目:我们所有的“知”都是靠后天观察学习思考得来的。包括天生的部分:我们所继承的DNA信息,也是先人一点一点经历积累写进去的。

黑天鹅事件告诉我们,我们总结诞生的,所有的经验与认知都只是暂时的,是有时效期的。它们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效,真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宇宙中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真理。

未知的未来是我们对生存,生活的探索的动力,虽然我们知道不可能完全知晓,却可以无限接近。

认知是什么?你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你眼中的世界,对与错的取舍,就是答案。

认知一旦形成拥有,便很难再有空杯的心态,所以这世界很难有一只耳朵能真正被嘴征服。只要黑天鹅不出现,人们就会各自坚决地捍卫自己的认知。

我们不能等待黑天鹅来颠覆我们的认知,而是要对黑天鹅进行逆向思考,虽然不知道未来的变化是什么,但是我们知道变化可能就在下一秒。这世界不止有白天鹅,黑天鹅,明天还有可能出现红天鹅,绿天鹅,紫天鹅,花天鹅。

这是人生的另一种无常。

人的认知是有限的,每一次黑天鹅的出现,都会扩展我们的认知宇宙。但无论有多少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我们的认知还是会在一个局限的空间之内,实际上,我们永远都处在盲人摸象的世界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