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部分b端产品经理都听过或者读过《决胜B端:产品经理升级之路》这本书,因为在刚入门b端时,这本书往往会被列入新人必读书单之内。


当然,笔者也不例外,只不过是在做了快2年b端产品时才读了这本书。说到这里,肯定有还未读过的同学想问:读完后感觉怎么样?


这里卖个关子,先带大家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和结构:


  • 概述篇—走近互联网B端:主要讲述产品经理的发展历程、产品分类、常见盈利模式以及B端产品的相关分析
  • 设计篇—从业务诊断到形成方案:讲述如何通过业务诊断和调研将方案最终落地(内含大量实操指引)
  • 管理篇—让产品落地并不断生长:主要讲述产品生出来后的“养育”之道
  • 进阶篇—支撑企业运转的整套产品体系:主要介绍企业级应用架构的价值和常见范例

看完目录,估计一部分同学已经对书的内容有所预判了,没错,这本书是一本针对0-3岁B端产品经理的扫盲书。


整本书分为概述、设计、管理和进阶4大章节,几乎涵盖了入门B端时常见的大部分问题,能够帮助入门产品建立较为全面的宏观认知,推荐入门的同学去读读。


那么问题来了,笔者自称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和产品无关,那么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是:写作


因为笔者从事产品3年有余,其中近2年是在做b端产品,所以书中一些扫盲类、浅尝辄止类的内容是相对较为熟悉的;在这种熟悉的环境下,反而能够让我抛开内容、开始关注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内容组织方式。


首先,作者的写作风格是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种:诚恳、精炼。在讲述一件事情时,能够很好地掌控边界把握粒度,并用较为提炼的方式把话说清楚,不过度鼓吹和包装。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文风能够反应出其性格和价值观。当然像半佛仙人这类将写作作为职业的人例外,因为在需要恰饭的前提下,其输出的内容难逃爽文的宿命,自然也就蒙上了一层利益驱动的面罩。


其次,作者的部分内容让我有一种「面向问题写作」之感。例如第一篇中的B端产品行业前景如何、如何转行等等,都像是在解答一些非常接地气的问题而设立的版块。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内容更具实操价值,使用「面向问题写作」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思路。


笔者在软考科普这一文中就使用了这样的思路,先向身边对软考有兴趣的朋友征求问题,再将问题归纳整理后得出框架,最后再按照框架完成写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帮助你快速找准思路,同时也让你的内容能够真正产生一些实际的价值。


最后一点是关于内容的递进感。从目录就可以看出,文章的4大章节存在很明显的递进关系:0-1年的产品需要了解B端产品的起源和概述、1-3年的需要熟悉设计及管理、而3年以上的则需要开始接触和了解应用架构部分。


以前是没怎么关注过内容输出的层次和递进感的,而最近让我对这些产生了较强敏感度的主要来源是:面试别人时的提问。


刚开始面试别人,总是思维非常跳跃、问了上句不知道下句该问什么,导致被面试人刚说到尽兴之处就被下一个跳走的问题突然浇灭。后来面试的次数多了,就慢慢有了章法,知道该由浅及深、由宏观到细节地去将对方代入你预设好的情景之内。


这样的提问既符合对方的思维路径、保证了对方的思维连贯性,也能帮助面试官很好地还原场景、获得简历背后更多的小细节。


我一直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会写作的产品不一定是好产品,但是不会写作和表达的产品一定不那么优秀。


写作和制作PPT一样,是一门技能。如果你想提升写作能力,那么最重要的点就是:将写作看成一项独立的技能,而不是产品经理的附属能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