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文最重要的不是那些拿来就能用的流程模板,而是对底层的逻辑的反复思考(技术的提升才能带来认知的提升,不要搞反了)
一、社群,总运营个寂寞!
-
辛辛苦苦拉起来的社群,前7天还很热闹,后面就越来越冷清,直到沦为广告群、死群; -
运营付费用户群,成员个个如同大爷,你只能忙前忙后小心伺候,心力体力都很憔悴; -
想做训练营社群转化正价产品,兢兢业业按照sop模板走完整套社群流程,转换时寥寥无几,自己和水军演了一场寂寞! -
10个社群9个死,到底TM是什么导致的?是我们运营能力不行还是社群本身就是这副德行?
二、社群入门第一步:先分类

三、实例拆解6种社群,最全实操SOP,拿来即用
01-引流型社群

(用户流:助力任务型裂变)
-
不管哪种裂变方式,都是借助微信群/企微群的封闭性,制造紧迫感来加快裂变。所以,每个群里面提前放好水军,让水军及时引导发截图,带好节奏,也可以控制群内舆论。 -
文案!文案!文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关于任务说明的文案,能分段表示不要挤在一行,另外简单明了是最高要求,不要带任何无关紧要的修饰词。 -
宣传海报,字体要大,大到在朋友圈不用点开图片都能看到主、副标题利益点;色块要扎眼睛,大色块,颜色不超过3种;海报有且只有一个目的,让用户产生长按扫码进群的冲动! -
切记!群裂变只是开始,请务必设计好用户触达策略,筛选出优质用户,并让用户进入我们运营的轨道上来。 -
针对进入我们用户池的新用户,要用7天触达策略,尽快加深用户链接。
↓截图式群裂变话术SOP↓

↓任务宝式社群裂变话术sop↓

↓7日用户触达策略↓

02-新用户社群

具体行业具体产品方式不同,自行设计,下面我们来看看以社群来运营新用户的用户流。

-
新用户社群的运营,不在于转化,而在于用户体验,所以切忌不要设计过多转化环节,不纯粹的目的让用户体验变得非常糟糕; -
新用户的运营是基于分层模型来的,该社群运营结束只是新的开始,后面要承接系统的IP运营,后面有机会再分享如何做IP运营; -
新用户运营虽说只是体验,服务仍然是第一位,要设计好用户体验地图,从用户进入私域体系的那一刻,用户旅程就开始了; -
新用户运营,也要有数据思维,要按照月度统筹新用户整体的流量,然后通过后台学习与使用数据,把新用户分出级别,针对有活跃且有学习痕迹的新用户先开始运营; -
一句话,设门槛,重体验,标准化交付。
↓新用户社群运营规划↓

↓社群运营分工拆解↓

03-训练营
-
以体验为中心设计整个训练营的用户旅程。像学习型训练营,从开营到结营,整个环节都是为了用户更好的来掌握知识来设计,而非营销目的来设计; -
用户分层:学委、学霸、学渣都要有; -
重服务,交付结果; -
学习成果显性化; -
半自运营。

↓社群7日像素级流程&话术↓

↓助教7日像素级流程&话术↓

04-交付型社群
-
对于学习型交付社群,“学会”是最好的体验。 -
对于服务型交付社群,120%的“兑现”是最好的体验。 -
不要设计太多花里胡哨的社交分享活动,能让用户学会内容,拿到真实的服务兑现,才是最关键的。 -
对于内容交付型社群,内容适度,不能太累也不要太闲。 作业、打卡、直播反馈等体验设计要考虑用户的接触度,不仅学好,也要学轻松,毕竟现在大家都吃不了学习的苦。 同训练营,交付结果必须显性化,比如最终的答辩,要有证书,或者来一次体现结果的小测试,让用户明确感知,他学会了。
-
IP打造只能降维打击,最好的形式,就是你是谁,你才能成为那种IP。拔高绝逼不行,向下可兼容。所以,不要给你老板做IP,除非你的水平、认知维度高于他,否则,必定失败! -
IP打造的本质是“可爱”,其次是专业度。何为可爱,想想最近比较火的电视剧《扫黑风暴》里面的大江。可爱可以是缺点,可以是优点,甚至是一种非常无聊的点。可爱就是可爱,不需要理由。 -
可爱让人喜欢,专业让人买单。一个不做转化的IP,可爱就行。如果做转化的IP,需要赋予该IP专业度! -
IP需要批量化生产,后面是一套批量化内容生产的运营机制和组织架构。
05-铁粉群运营


06-属地化社群运营
-
必须要有成功的社群运营模板,这个社群必须是运营人自己实际参与过的,比如铁粉群; -
必须要找到各属地的KOL,作为属地社群群主的备选,并对这些KOL赋能社群运营的知识; -
必须有前期固定的线下活动安排,这个是官方为主的sop化活动,以保证初期该属地化社群的基础运营; -
经过一段时间的官方运营,属地化社群人员规模也随之壮大,基于社群本身需求的活动会越来越多,此时可以适当减少官方活动的安排,让属地化群自己安排活动,并做好报备工作。
四、到这里,你终于掌握了社群运营的40%,我们换个高维视角,聊聊剩下的60%



同时前后台通过用户话题运营、UGC活动、课程打卡运营等形式反哺内容中台,形成有效的体系。
五、再回头看看6种社群
我们用一张表,把产品体系,用户分层,销售体系与社群的对应关系。换一种俯视的角度来看社群运营,也许你对社群的理解会有些许不同:
六、社群的能与不能,及未来发展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