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写的文章,我既有宏观的看法,也有从小处入手的思考,因为从运营角度出发,从小点入手往往能影响最后的结果。
这样一个小话题,但是实际在获取的用户类型和想最后达到的投放目标就完全不同。
回归今天要讲的主题。
无论新入行的优化师,还是老投手,
大家对每个账户的流量质量总是抱着“敬畏”的态度,因为他们压根不知道这个账户的流量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反正,账户能起量,能拿到优质用户质量,可能真的是运气好,是玄学吧?
但是,媒体的商业化产品经理在设计这样的广告系统的时候,肯定还是有一定的设计逻辑的,通过这样的逻辑去分配流量、去让账户怎么拿量等等,会有依有据,不是任意随之。
不然这么拍脑袋的事情,那些商业化产品经理一年五六十万的年薪是不是太容易拿了?
一、账户
这里需要普及第一个认知点,账户有生命力、有权重,操作不当会被降权的。
为何会被降权?
要尝试站在媒体的角度去考虑:
1、如果一个账户太多计划被拒审或预警或计划下线,那说明这个账户在媒体那边是被打了某些“不好”的标签;
2、如果一个账户投放一段时间了,总是起不来量,并且素材很多还是被投诉有侵权的。
3、还有其它被认为违规的情况。
……
以上等等,这个投放账户的权重基本就会被降下来。
为何会这么去设计和操作?
假设如果你是一个学生上课要么偷偷吃零食、要么偷偷说话、要么去打扰你隔壁的同学……你是不是很快会被老师请去罚站或请出去教室?
但是,还要反过来碰上这样的账户最后一定就不行吗?
答案,不是,我亲自验证过,当然我只用了一个方式,也是因为买到的用户质量是ok的,才支撑我能这么操作,那就是:
用预算砸死它:)
二、计划
媒体接受广告投放,是因为它们需要得到相对应的收入,获取商业化变现回报。
但媒体也会纠结,因为它们往往需要考量广告收入和用户体验的平衡。
这样就有了一个用户大概一天能看到多少条广告,以及看多少条质量分如何的素材广告。
基于这个原理,你投放的广告计划如果踩线了这些机制自然也会被媒体卡住,照样起不了量。
所以,素材在信息流媒体很重要。
素材它承担了三个核心关键点:
1、素材能影响售卖的广告的Ecpm价格;
2、素材能影响用户体验,从而影响媒体用户的活跃或流失;
3、素材影响广告主投放的效果,那可是金主爸爸的预算啊!
所以,信息流媒体对素材的重视程度你们从头到尾想想,应该明白了吧。
也正因为如此,所有的投放还是有策略可依的。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