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的创新者
儿童智能手表(又名:儿童定位手表、儿童电话手表、儿童安全手表)这个市场在2015年突然爆发。据统计,儿童智能手表2014年总出货量也就在百万块左右,但到了2015年,出货量已达到了每月超过50万块,全年600万到800万的销量应该是保底的数字,而据市场分析预测,儿童智能手表到2020年之前将达到年销 5000万块,市场空间巨大。
最早的儿童智能手表是2013年10月29日奇虎360推出的“360儿童卫士”手环。当时定位介于手环与手表之间,通过定位、安全预警和通话连接三个功能,保障儿童外出安全。

为什么是不懂硬件的互联网企业第一个创新?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用了大量篇幅讲述红衣教主在做互联网产品过程中的核心理念——“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微创新”。虽然孩子走失是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超级痛点,但是传统企业并没有真正想到用互联网+硬件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而红衣教主凭借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真正把这一需求转化为产品。
但360对硬件研发与渠道销售缺乏经验也让他交出了高昂的学费。从研发启动到市场启动,差不多两年时间里,360并没有因为自己创新而获益,相反培育了市场,也培育了对手。
2014年底,老牌教育电子企业步步高启动“小天才儿童电话手表”产品研发。凭借其多年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将产品直接定位于手表,并开创了一个名字“儿童电话手表”,既开创了用户心智中一个新的品类,又给到家长一个非常清晰易懂的产品介绍。
相比“儿童卫士”,“儿童电话手表”一看就知道能和孩子通话,提供了除定位以为,具备更加可靠的通话功能,来找到孩子。

这也成为2015年市场启动的导火索。小天才凭借极其强大的线下渠道和强势广告攻势,迅速引爆市场。因此有人称,2015年才是儿童智能手表起步的元年。
虽然小天才的销量稳居第一,但是很难说他们就是这个市场的最大赢家。因为随着“儿童电话手表”这个品类的开创,一大批山寨厂商,甚至巨头,纷纷加入战斗。其中包括华为、腾讯、小米,而山寨厂商光深圳就超过500家。市场被无限分割。
尽管小天才可以通过高价(600~1000元)保证其利润,但是面对外形和广告都完全相同的山寨手表仅卖99元的巨大差距,销量必然受到影响。因为很多用户并不具备辨识能力,甚至有用户拿着山寨表去到小天才售点维修。
这也许就是最现实的创新者窘境了。
两位创新者,都没能因为创新而赚的盆满钵满,这是为什么?
“就是速度太慢”。
360发现了一个金矿,但是因为自己缺乏关键技术和关键渠道,产品倒是推出了,可是无法快速量产,无法快速卷动市场,到头来给后来者做了示范。
小天才启动了市场,自己也赚了钱,但是还远远不够。因为第一代产品研发就花了近一年,后续产品要在不断解决已售产品问题的同时进行研发,势必拖慢速度。相反后来者可以简单照抄,可以快速追上并抢占市场,用不了半年,先发优势便消失殆尽。很快就又回到起跑线上拼命厮杀。这个红利期太短,以至于无法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
为什么快不起来呢?
只怪你太有节操
360虽然口碑不好,但是在做产品上还是很有追求的。
早年的安全卫士,相比哪些安装都能要你命的杀毒软件,体验不要太好。即便后面与腾讯、金山直接竞争,体验也是有其独到之处。
小天才,做教育电子二十年,设计、生产、销售,每个环节都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对品质有自己的追求。特别是硬件方面,每一代产品从设计出来到上市,至少要经历5轮以上的生产试制,各项硬件指标必须通过才能出厂。
但是,山寨兄弟们可顾不了那许多。对他们来说,那些都是成本,都是用户购买时感受不到的,都应该砍掉。
于是你做一个产品需要6~12个月,人家只需要1~2个月。怎么PK嘛。
你有的人家都有,价格是你的1/5。对于不明真相的群众,自然是谁的便宜买谁的。
除非你的产品有人家学不到的东西。什么是学不到?
硬件?绝不是,买个方案,就能生产。除非,你的性能是人家的两倍以上,才能感知的出来。然而受制于手表的体积限制,即便是高端产品也不能提供远超低端产品的硬件性能,例如使用时间,最好也就是1天的时间,并不能甩开差距。
软件?应该是,但不是。我们看到即便是高端产品,无论是成熟的APP还是手表软件,体验都不好。因为赶工,大量细节考虑不到位,很难形成与山寨产品的差距。案例请看艾老思的前一篇文章《【艾老思】体验障碍:能做出100分的卖点,却做不到60分的体验(阻碍制造业产品创新成功的“六大障碍”第一篇)》。
服务?好像是,但也不是。大厂虽然有成熟的售后服务体系,但是去一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打售后电话,态度很好但解决不了问题。即便能解决也一般是表面的硬件问题,如果遇到软件系统的问题,没有1个月恐怕是很难被解决的。这虽然比山寨不解决问题要好,但是又能好多少呢?你真的有那个耐心去等待吗?
为什么应该是优势的软件做不好?为什么本来是优势的服务不及时呢?还是速度问题!大公司内部成熟的流程,让这一切变得缓慢不堪。大量时间浪费在沟通、开会、流程上。但是工期是确定的,为了赶上时间,只能舍去一些,硬件无法更新不敢妥协,所以舍去的只能是软件,等待来日再补。来日呢?又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耽误了时间。就算是大量用户投诉的问题,接到投诉、反馈到研发部门、定位问题、修改调试、测试检验、发布上线、用户升级,中间每个环节还有评审审批,你觉得能有多快?
你可能会问,能不能把这些过程都砍掉,速度会快很多?
你敢吗?如果砍掉一个评审,出了更大的问题怎么办?谁来负责?
那咋整?有节操的我们该如何创新?
做不到极速,还是不要创新
创新是有代价的,而且很高昂。承受不起,创新会变成社会贡献,承受的起才能变为企业财富。
在创业圈里,那些绝顶聪明的点子王往往被看做是LOSER,那些真正能够把点子变成现实,并能坚持到成功的才是WINNER。
创新出一个点子并不值钱,能够把点子做出来的人才牛逼。然而牛逼并不意味着成功,无数的先烈用自己的壮烈事迹告诉我们,牛逼一下其实没啥,笑到最后才是真牛逼。
去年,火爆一时的分答,引的无数大咖助阵,然而没两月就没声音了。
当年在白领圈里疯狂的开心网,也是一样,没火多久就挂了。

是什么原因?
不够快。
艾老思当年在QQ农场的时候亲历了作为一个后来者如何干掉创新先行者开心网的过程。

QQ农场相比大红的开心农场,晚了半年才上线。一开始采取外包的方式做了两个月,发现即便给到QQ空间的优质流量,依然做不起来。后来转为自研,研发速度从外包一月一次发布,到自研一周一次,再到巅峰时期一周23次发布。小到用户丢了一粒种子,都能在两小时内给用户解决。每周都有新玩法、新作物、新道具上线,同时也将用户反馈不好的功能迅速下线。通过一点一点累积创新和服务,居然将用户一批一批抢到自己的平台上,最终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关系链型的应用,用户迁移是非常难的,因为用户的沉默成本很高)
如果说360儿童卫士很像开心网,他们都是行业的创新先行者,最终都被第二代创新者所赶超。那么小天才儿童电话手表相比QQ农场仍有差距,差的不是技术、不是经验,而是研发速度。
倘若小天才在第一代产品上市之后能够保持每周一次软件版本更新,能够做到用户投诉在一天内解决,即便不更新硬件,也能通过速度保持自己的绝对领先地位。
这实际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方式。
从外部看。用户因为很好的服务和不断优化的体验而形成良好口碑,又因为新功能而持续获得新鲜感和话题,便会形成用户口碑效应,渐渐的小天才不只是等同于儿童电话手表,而是等同于最好的儿童电话手表。一旦形成这种压倒性优势,也就没有后来者什么戏了。
从内部看。第一代产品发布之后,既要开发下一代产品,包括软件和硬件;又要不断为线上问题救火,相当于背腹受敌,自然力量分散,以至于两头都没有办法做到最好。如果放弃掉固有硬件产品更新换代的思维,将力量集中于应用、系统、网络和问题处理,便可更加聚焦,做强软件这种难以被山寨的能力。硬件可以继续保持半年一个产品更新,中间靠非常频繁的软件更新来提升体验。
艾老思认为,既然硬件受制于其固有研发和生产制约,无法提速,那么不如将软件研发速度快、更新快、回滚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既能获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又能获得抵御后来者的技术壁垒。
这个研发的极致状态,艾老思称为“极速研发”。
如同改装车一样,提速决不只是换个发动机,底盘、轮胎、操控、外壳、地盘几乎全车都要改动才能做到。极速研发也不是说说就能做到,它是一项需要花费大量气力去修炼的内功,需要研发团队和所有周边部门一起提升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还没准备好,艾老思建议还是不要创新为好,跟随至少可以避免高昂的创新代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