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周前发过一篇IT行业Dress Code风格变化的文章,不经意打开了很多外企人的“时光笔记簿”。大家纷纷留言,谈起了当年的老板、同事、Mentor(师傅)和榜样们,感激他们当年耐心的辅导与激励。
我也何尝不是一直受到这些职场贵人的支持。有了他们,在面对客户挑战、紧急状况、焦虑迷茫或者偶遇奇葩的时候总能找到人帮一把,提个醒,给点意见。
这些人脉也一直是我们彼此最宝贵的资产。在事业的高光时刻,有人真诚地鼓掌;面对低谷失意,有人给出最贴心的建议;危机无助的关头,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大家的工作中可有这样的人?不一定是直接老板,而是在职业发展中,可信任、可提供中肯建议,甚至在需要的时候帮上一把的热心人?
01. Boss 上司 俗称老板
官宣的领导。大企业的老板常常还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好多层级,有时候也有会有直线老板和虚线老板之分。分支机构多一点还有区域老板,分公司负责人等。
一线老板管理员工的日常工作、业绩考核,掌握“生杀”大权,和员工的关系最密切,也是直接的管理者。
不过,员工对于老板,总是有些敬畏之心。有些话不好意思说出口,生怕问出来被认为太初级、太愚蠢。
如果把心态调整一下,把老板当成是“帮我的”而不是“管我的”,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在初入外企的时候就需要管理一个团队,当时毕业没几年,非常青涩,没有自信,非常苦恼。有一次在和老板的1对1沟通中终于鼓起勇气,求救如何建立威信,领导力从何而来?
当时的老板帮我分析了原因,提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的方法,并且给出详细的建议。那两个小时的沟通对于当时的职场小白来说,堪比MBA课程,至今记忆犹新。
还有一位老板,非常严厉,小到email的拼写、ppt的构图和文章的起承转合;大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都有严格的要求,我曾一度认为他对我是刻意的刁难。离开公司多年后才发现,当年被迫养成的这些工作习惯已经成了我的职场标签。
我和我的多任老板们一直保持着沟通。即便是在微信时代,一个点赞,一句问候,也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默默关注和支持。
老板是我们职场中最重要的贵人之一。从功利的角度来讲,他们是最了解我们的人,带来新的工作机会、帮助我们“向上社交”。老板越多,沟通得越密切,我们结识更加优秀的人越多,得到的帮助和支持也越多。
02. Team Leader 队长
Leader是部门里或项目里的核心人物,有点像我们学生年代的班长。虽然年纪不一定最大,但有时会被称为“大佬”,是团队的精神领袖。
团队Leader是有着非常好工作业绩和优秀表现的员工,从来不缺第一手实践经验。跟他们讨教如何赢单,怎样做汇报,怎样解决业务难题等都是最有效、最快速的途径。
外企的Leader体系,对于提前选拔和培养人才,防止管理断层是非常有远见的。通过这段“试用期”,Leader也能判断自己是不是适合走管理路线。
一般来说,员工职业发展分专业线和管理线两条。有的人在尝试做团队Leader后发现,相对于管理别人,自己更擅长在专业领域上钻的更深。比如有的技术大拿,一步步成为架构师,首席架构师;而有的人在成为Leader后发现了自己的管理才能,通过各种培训和实践,未来走上职业经理人的发展道路。
我们身边的Leader是和老板一样的职场贵人,他们既有一线经验,具有同理心,也有非常过硬的业务能力。现在,他们很多人成为创业公司的老板、500强企业的高管..他们是我们身边最亲切的老师,是我们最信赖的伙伴。

03. Mentor 成长教练,师傅
这是外企最为独特的一种角色。每个人刚进入公司,见到老板都是怕怕的。这时候,公司安排了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没有利益冲突的Mentor来帮助员工成长。
IBM的“拜师”是非常官方并有仪式感的,需要双方正式的邮件来确定师徒关系。Mentor甚至有专门的网站来学习各种辅导技能。
师傅有费用邀请徒弟吃吃饭,增加互相了解。Mentee(徒弟)对师傅有定性的评估,作为Mentor年底工作考核的一个部分。
Mentor的任期一般是一年,过后看员工是否需要再选择其他的Mentor。这时候,员工可以通过Mentor的网站或者自己寻找Mentor,并发送邀请。
我们对师傅们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有的问题我们无法跟老板或者Leader开口,Mentor就是我们最好的心灵导师和成长教练。
比如我们是不是要换个更适合自己的部门?外部的机会要不要考虑?如何和老板更好的相处?想继续学习进阶,有没有什么方法或者课程?一般来说好为人师的师傅们都会特别耐心的讲解。
当年我的Mentor帮助我理清了走专业路线更适合,而不是管理路线;教会了我我如何战略性的思考;辅导我如何利用公司的人脉资源等,这些都是受益终身的宝贵建议。
直到现在,我的职场中也一直有Mentor的角色。在遇到艰难的决定、职场选择的时候我都喜欢和他们分享与探讨。他们对我来说就是智者,对我的帮助也超越了职场,成为我人生的导师。
每个人都是好为人师、喜欢分享的,无论是在一个公司还是网络世界。只要放下内心的“不好意思”,大胆而谦虚地请求高人的反馈与指点,一定会得到诚意的辅导与支持。
04. Buddy 师兄师妹等
如果是管培生根据进入公司的时间不同而有师兄师姐相称,也可以扩展到公司中的朋友关系。
这些人职场中最重要的伙伴,喜欢抱团取暖,经常聚会,相互照顾,快速融入公司大环境。
有时候有些问题担心问起来太初级,跟 Buddy开口是最不需要顾忌的,比如某个老板的喜好,公司食堂的情况…
Buddy相比同部门的同事有更亲密的关系,大家段位相当,不需要防备,沟通起来没有障碍。
有意思的,同届的兄妹也扩展到了同时离开公司的一届人。比如2014年我离开思科的时候,同时离职的人形成了一个大的社群。大家背景相同,话题相当,都走上创业的道路。在互相关照,互通有无中成了亲密的Buddy,这个群也是我最活跃的同事群。

05.Peers 同部门同事
Peer一般是同部门的同事,平级关系。大多数同辈之间是日日相见的好战友,也是患难之交。
但是同级竞争或者平级焦虑也是常有的事。很多时候是因为别人业绩更好,和老板关系更亲密而产生的“羡慕、嫉妒和恨”…这时候老板的公平、公正以及对事不对人等原则对团队的健康发展是极为关键的。
虽说竞争是常有的事情,但同部门同事的示范以及榜样作用是工作进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之前的一位Peer,工作极为出色,她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都是我们团队学习的榜样,甚至连她写的邮件都成为我们的范本。
抛开工作中的竞争和焦虑,因为是同一部门,大家在加班后把酒言欢是常有的事情,私人关系也会非常好。有了这种信任和了解,分享打单经验、参加过的培训课程甚至投资理财经验、子女教育等都会成为日常沟通和交流的话题。
这种深刻的革命友谊一直会延续很多年,就算离开了也会经常相聚,成为好朋友,好兄弟。
06. Role model 榜样
每个职场中的偶像。这些人一般是公司的大神,我们平时接触不到,但是会默默关注,是我们想成为的人。
当年我的Role Model是公司的一位VP, 作为职场妈妈,这位女神有四个孩子。每天打扮的非常得体和时髦,思路非常清晰,说话并不锋利,但是快速能够进入主题,并给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案。
偶尔有一次在某个场合和女神讨教工作和家庭平衡的问题,女神云淡风清地说:“女生需要放松,需要浪漫,我平时最大的爱好是韩剧,忙完工作,照顾好孩子,周末一定要挤点时间看韩剧。”这位可是当年要掌管公司整体业务的大Boss啊,居然也有这么小女生的一面,正因为她的真实,我成了她多年的粉丝。
社交化的今天,相比那些KOL偶像们,职场榜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他们也和我们一样,经过努力打拼一步步变得优秀,他们的经历生动而真实,是我心目中的指**灯。当我们迷茫无助的时候,“我可以,你也可以的”的力量一直激励我们坚持走下去。
07. Sponsor 支持者
隔壁部门的老板、有过合作关系的领导等。
在升职评测的时候,sponsor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投票决定着员工的升迁。对于员工来说,也就是说平时的努力要让人看到,在和其他团队合作的时候都要搞好关系,给大家留下好印象,就会有机会得到Sponsor的认可。(那种走关系获得别人支持的除外)
Sponsor对于员工是一个监督、360度评测的作用。对于扩展本部门工作之外的眼界,加强跨部门合作有着积极的推动力。
有时候,面对职场中的不公、偏见,Sponsor的一句话会让我们脱离困境。所以对于很多人,Sponsor代表着第三方公正的意见。
延展到更广的社交以及个人生活中,Sponsor 还包括合作伙伴、家人、同学、亲戚等。他们支持者我们,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回想起来,这几类角色的存在丰富了我的职场生涯,如果没有他们,我的职场之路会艰难和曲折很多。
如果你所在的企业规模并不大,不能全部找到这些角色。那么积极通过社交媒体,寻找自己的师傅、伙伴、榜样,构建自己的支持体系。这些人也许来自投资人、同学、甚至是某个领域不相识的专家…
更重要的是,在建立自己的支持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也成为别人的守护者,别人的贵人。
这种互相支持的人脉体系,也许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孤独的重要财富了。
给我留言吧,说说你身边的那些贵人。
题外话:很多人会说,我身边没有七种贵人啊,我遇到的老板也不咋样,我们之间就是利益关系…的确,我们的职场生涯还很长,怎样的人都会遇到。不需要和每一个人成为朋友,我们真诚以待,一定会得到属于自己的支持体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