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前小编刷了下知乎,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今天报名了辩论赛,准备为辩论赛做准备,问我室友要做什么相应的工作,然后我室友就说:“那你可得好好看看知乎上的杠精都是怎么抬杠的了。”

我似乎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真的耶,辩论赛就是我提出观点,你反驳我,然后你再提出观点,让我反驳,所以说……辩论赛的辩手可不可以说成杠中之杠的杠精。

我一时竟无言以对……

因为说实话,刚接触辩论的萌新甚至很多辩论匮乏地区的老手,在观感上和杠精真的是很像的,站在台上为了反驳而反驳,为了辩而辩。

那么,辩手和杠精在什么地方不同呢?


这个回答有简略浓缩版完整详细版


简略浓缩版:辩手好思慎辩、真诚沟通;杠精没事找事,勇秀存在。

完整详细版:

1、辩手会如这篇文的读者一样跟随小编思考杠精和辩手的差别,杠精不会。


2、辩手会思考我是不是杠精,杠精不会

“你个杠精!”


杠精:“你才是杠精,你们全家都杠精。”

辩手:“我刚刚的反应,会不会真得有点杠精了?”

3、杠精往往为了反驳而反驳,辩手有时会“受身”。

这里小编拿少爷讲评过的一场比赛举例:语言本土化是/不是好事


相信不同的成熟辩士对于这道题的解题不同,小编这里只根据当时比赛正反方的情况浅谈一二。

正:“请问对方辩友,语言本土会不会拉近本地成人之间的距离?”

反:“不本土化的语言也一样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啊……”

反:“请问对方辩友,语言本土化会不会让小朋友学语言感到困惑?”

正:“不一定啊,小朋友学习本土语言也未必会感到困惑啊……”

诸如此类的攻击大体可以缩写成:我哪里好你认不认?你哪里差你认不认?而在比赛中,在碰到难以否认的事情硬要否认,往往都会使比赛打得很难看。

因为对于一个地区的成人来说,用共通的方言沟通确实很有归属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对于分辨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来讲,学习普通话的同时却有身边人讲方言的确会让孩子感到困惑。而成熟的辩士在这时候往往会承认这些。

4、杠精为自己而辩,辩手为“小明”而辩。


“那我的优势我承认,我的劣势也承认,这样讲那我们要辩什么呢?”

辩战场

从来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于所有受众都是好事,或者都是坏事。


在不同的“小明”眼里,相同的一件事,往往会有不同的“好坏。”正如限制级电影对于小孩来说确实不好,但对于在读这篇文章的各位而言,它造福众生。

这时真正在讨论的,其实就是谁的“小明”更重要。大人更重要,那语言本土就变好事;小孩子更重要,那语言本土就变坏事。

大人:“所有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变成大人,大人承担的社会家庭压力那么多。小孩子忍个几年变大人就知道讲本土语言有多爽了……”

小孩:“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大人都这么大了怎么还那么孩子气呢?要多为小孩的未来考虑嘛,毕竟他们有无限的可能嘛……”

(只是随便胡诌的理由)

最后,在个人的理解里,辩论这项活动和下棋有些相像,队伍能从第一步“语言本土”预示到第二步“大人小孩”,那和只想得到“语言本土”的队伍比赛基本上就赢了,当你也想得到第二步的时候,那谁能先切进第三步谁就更强一些了。

而这一步步递进的过程,大体,就是“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发现不同的受众各有其幸运与不幸,也是在理解幸运与不幸的时候,人愈辩愈包容。

当有一天,辩论中的我们再也不在意论,所谓的气势、语速成为比赛天条的时候,辩手,就真得和杠精没什么两样了。

 

以上

吐槽杠精看不过瘾?戳这里看更多精彩:

杠精病理分析

想让厉害的大神带你飞?

想加入我们搞事情?

想随时随地搜到辩论干货?

点击下方图片,我们随时欢迎你~

END

责编:Yoki    

审核:平台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