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两件小事。
昨天在朋友圈看见许久不联系的朋友连发了3条动态,都在说一件让人很难过的事,他分手了。
谈了4年的女朋友和他分手了,他今年26岁,正是适合结婚的年龄,女孩子很多,但要遇见能够带回家一起过日子的女孩,不好找。
他是我从幼儿园一起长大的朋友,小学的时候形影不离,初中也在同一个班级,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两开始分道扬镳,不是因为发生了矛盾,而是性格上越走越远,他的圈子越来越大,有很多的朋友,而我越来越封闭,一个人待在自己的世界里。
高中还未毕业,带着对学校的失望,他退学了,一个人去外面闯荡。
那时他还不到20岁,偶尔在网上聊天,我两越来越没有共同话题,他的世界满是江湖故事,而我的世界只有读书学习。
每次聊天我都只有听的份,
不是因为他的强势,
而是因为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曾让我仰望,一个个听来离奇的故事,让我对他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他就是另一个世界的我,另一个性格开朗,追求自由的我。
晚上,吃完饭,想着联系他一下,多年朋友,他这会大概也需要一个朋友陪他聊聊天。回到家,便给他打视频电话,视频那端的他满是疲惫,嘴角有些痘痘,他一边吸烟一边和我说话。
他说想回老家发展,他说要回去建设家乡,想起这话我就忍不住想笑,认为这只是他和我开玩笑的说辞,从去年,甚至从我读大学一直到现在,他都这样说,让我无法怀疑事实的真实性。
他是个内心善良,追求个性的人。
看尽了世界的丑恶,却不愿同流合污,想要独树一帜,却显得格格不入。
我问他谈了4年的女朋友为何走不下去了。
他说女朋友不再愿意相信他,他总是欺骗她,总爱说大话,做出了很多承诺都没兑现,叫他戒烟戒酒也一直未果。
爱情有时候听来是残酷的,曾经那么相爱的两个人,一起憧憬过未来,有一天却要分道扬镳,不再爱了。
而我能做的只是尽量安慰他,讲一些自己感同身受的事,比如去年的失恋。曾经有本书上说,安慰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诉他倒霉的人不止你一个,我甚至比你更倒霉,这样别人就容易形成对比,你安慰我是真心实意的,而不是假惺惺的过来笑话我。
和他一起聊了近来的工作,他说看好家政、医疗、服务、物业这几块,以后想回奉节去开个店,做做卖煤气罐的生意,我劝他不要回,就机会而言,我更愿意留在大城市!
和他的聊天里,我发现自己给他灌输了很多自己的观点与人生态度,这些东西以前都是他讲给我的,而我只能做个接受者,每次聊天都变成单一的教导。
究其原因,还是我的人生经验太过浅薄,拿不出一点像样的能和他对等的话来。
而这一次,却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他说的很多事情,我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有时候甚至能给他一些建议,这是以前的自己从未有过的事情。这些变化让自己极为高兴,开始明白自己也在成长,我已经和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已经和他肩并肩了,曾经的那些自卑也没有了。
第二件事,我现在很少发空间动态,第一是没啥事可说,第二是对此了无兴趣。
每次更新一条动态,总是那三两个好友会给予我一番评论打闹。其中就有他,每次都有他,高中的同班同学,以前关系很好,现在少有联系,那天晚上,想着有时间,别人每次都主动同我打招呼,我总得礼貌的做一次回应吧,在QQ上语音电话找他,铃声想起10来秒后,他挂掉了,我有些意外,别人或许有事吧。
他给我发来信息,说同寝室的人都睡着了,不方便接电话。
寝室?我感到有些奇怪,他不是早就毕业了吗,哪还有寝室,难不成又回去读书了?我问他在哪里,他说在上海。
我问他做什么工作,他说在工地。我问他在工地做什么,他说在工地搬砖。他告诉结果的那一刻,确实有些诧异,第一,他是我认识的人,去工地了,第二,他读完了大学去工地搬砖了,这让我很是意外,有些难以接受,或者说这是对我认知范围的又是一次挑战。
恍惚间想起了关于他的很多事,高中那会他个子很高,身体很瘦,脸颊两侧凹陷,带着银边框眼镜,脸上还有青春期留下的很深的痘印。
高中时和我坐在最后一排,每次都考的很差,喜欢那个成绩好很漂亮的女孩,最后告白失败,总喜欢做一些让人笑话的事,别人说他傻,他也跟着笑笑。
毕业后,去了遥远的寒冷的北方读书,还记得曾经他发过的空间动态,穿着军大衣在地铁站里执勤,一直不明白他学的什么专业,最后竟去了工地,当然,这也是仅是诧异,绝不是嘲讽与鄙夷。
我有些奇怪,一个大学生,干啥不好,跑到工地上去,远离城市的中心,做一些和自己身份不相符的事,读了那么多书,算是白读了。
他说自己脑子不好,害怕遇到骗子。我问他你遇见过吗?他说遇见过,去工地做事了不给钱,还进过传销,最后交了些钱才让出来,外面的人心太坏了,还是工地好一些,这里至少按时发工资,不用担心钱的问题。我问他一个月有多少钱,他说4500左右,做到明年的话还会再涨500,他说他现在在考一个证,考过了再过3、5年,工资就能上万啦。
听到这话我挺难过的,曾经的朋友走到今天,思想去如此的狭隘。
我不是说他过的不好,或者说一定得像我这样,在大城市当个像样的上班族,而是,去工地上能学到什么呢?脱离城市中心,不了解社会发展脉络,整天和一群与自己思想不符的人打交道,沦为别人口里的谈资——我们工地上都有大学生哩。
让我又不得不发起感叹来,时间的无情,终于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开始显现了。分开一年两年还不够明显,5年,却足以改变两个人的生活,也足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
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我为他的经历而难过,那我呢,是否也是别人嘴里的谈资,同龄人眼里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家庭一般,不好说话,内向,爱写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性格孤僻,一个人在待在外地。
这就是我吧。
说完了别人,接着说说我自己吧。
如果算上实习的话,已有两年的工作经验,2018年4月13日,这天正式辞职了。出来后的第一份工作,过来实习的18位同学,最后一位离开公司的人。
毕业生的头衔已不属于我了。
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