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投放的时候,每天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讲讲今天投放过程中想到的一些点。

1、为何很多公司和优化师都会讲信息流多开账户是为了多拿量、多拿优质的量?

此外,他们还因为觉得媒体平台在流量分配的时候,对每个投放账户在分配上存在随机性,所以多开账户是希望能拿到被分配到优质的、更大的流量的账户。

这个问题,我一直心存疑惑,媒体平台的产品经理在设计这样多开账户,以及流量分配的时候,背后正常是会存在一定的逻辑策略,这个逻辑策略点才是有效去支撑为何哪些账户能起量,能拿到优质的量,而有些账户压根不行。

这个观点,在我最近在应用商店投放的时候,我在老账户投放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果断对几个产品提出了新开第2个账户进行投放尝试。

虽然应用商店无法像信息流那样,多个账户同时进行投放,每次投放时另外一个账户就需要停投,但是我要求开多一个账户背后肯定有我的逻辑思考。

在我向代理要求开多个账户的时候,代理的反馈也是觉得奇怪的:

但事实证明,多开一个账户的想法是对的,基于我的投放策略,获客成本真的降低了,量级还能有所提升。

从应用商店多开账户这个例子看,我觉得信息流的投放账户能拿到优质、更大的量,一定和账户里面在投的各项权重指标有关,只是很多人说不出来而只能以媒体平台随机分配流量这个观点来支撑而已。

就有如很多优化师在解释为何某个投放计划突然能起量解释不了原理一样,但实际背后都有它的运行逻辑。

2、每个优化师的差异化体现在哪里?

难道安卓应用商店的优化师的主要工作就在不断拓关键词、以及在提价、降价等这样的重复操作上去完成公司或客户的kpi?

难道信息流的优化师就只是每天不断的创建大量的投放计划,上架大量的广告素材,并且在出价上做文章,仅此而已?

诚然不是,如果仅仅是这样为何有些优化师很出色,有些优化师就普普通通?难道那些业绩不好的优化师是运气不佳,风水不济?

在应用商店乃至信息流投放的时候,优化师们背后思考的逻辑差异在哪里?这个差异点决定了他们最后优化出来的效果天差地别。

也让我想到,前几天在辅导一位读者面试的时候,她反馈到在面试的时候也被面试官问及,她作为优化师的独特优势在哪里?这个独特优势需要完全区别于众多的优化师。

诚然,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但是值得思考。

想明白了,投放都能变得好起来:)

3、为何以前我说过优化师最好是从事甲方的工作?

在甲方最好还从事过产品和产品运营方面的工作。

为何这么说?

诚然我之前的经历有负责过产品项目,需要对产品里面的一些信息机制的流通制定规则,而这些规则的某些环节其实就非常类似于目前媒体平台的算法规则,因此在投放的时候容易换位思考媒体平台在设计规则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

对自己帮助更大的是,自己曾经操盘过苹果的aso,这块对媒体平台的规则了解和理解要求更高,因为是处于完全不清楚苹果商店规则的情况下,根据过往经验去思考里面可能涉及的规则,并在优化过程中去摸索、验证。

当然,最终因为验证了,并且在当年获得业绩上的强势验证,所以才牢牢的烙上了投放的时候总会先去思考媒体平台怎么去考虑设计这样的规则的。

这也是验证了一句话,职场的每一步其实最后都可以算数!

对了,Asa(苹果中国区搜索广告)终于来了,当然他们为了中国的国情,还改名为“AA”。

以后是不是见到广告主,我们需要问“你好,你们AA了吗?”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