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拜读完《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对Jesse佩服的五体投地!不是因为她提出的从五个层面分析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思路,而是她提出这个思路的时间:十五年前!!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领域,一个主要针对于web产品设计而提出的思路,在今天的移动端产品设计上同样适用!
老K读完这本书,望着下面这张图感慨万千,说的太特喵的有道理了,忍不住来分享给大家,顺便提供一个简单的产品思路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本书。

比如说我们要设计一个陌生人社(yue)交(pao)产品,接下来老K就从这五个层面来设计产品。
 
战略层
首先是我们自己的目标,这个太简单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本质上讲,大家做事无非是为了名利二字。在这个资本浮躁,热钱横流的时代,大家创业基本上是这么个套路:有个想法→找天使→组建团队做产品→上线大规模推广→融资→更大规模推广→重复前两个过程→上市/被巨头收购…
用户需求方面,从生理角度讲,人从十几岁性成熟到30岁左右结婚,中间隔了超过10年的孤独寂寞的岁月。因此,陌生人社(yue)交(pao)这个需求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话说这也是推动人类族群繁衍的原始动力,上帝造人的最原始的设定之一。
 
范围层
在范围层我们要考虑的是产品需要有那些功能点。针对于社(yue)交(pao)产品,核心功能肯定是认识异性新朋友!So,我们可以很无耻的抄袭微信的附近的人功能,用手机LBS定位功能,让用户看到附近的异性。其次,在看脸时代,上传照片是个人信息里面最重要的内容了。最后,社(yue)交(pao)是个你情我愿的过程,肯定要给用户设计一个筛选功能啊,看不顺眼的直接pass掉。

总结一下,产品在v1.0最核心的功能如下:


可能有朋友会问:老K你个2货,上面哪有说即时通讯功能?这时老K微微一笑:没有社交功能,你让用户用意念交流吗!

 
结构层
在这个层面,我们要关注的是产品逻辑。从两方面来做:站在用户角度,我们想象一下产品用起来是个什么样子;站在产品经理角度,怎么去优化流程以及考虑前段后台的数据传输等。对于我们这个社(yue)交(pao)产品呢,想象中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注册就算了,直接拿手机号收验证码登录就可以了,补足最基本的个人信息:昵称、性别、年龄和照片,然后进入首页,可以使一个列表,默认显示附近的异性。当然可以选择显示同性,不能歧视嘛。查看别人照片之后有两个选项:喜欢、不喜欢。选择喜欢,意味着你愿意认识这个人,选择不喜欢,则这个人不会再次出现在你的列表中。最重点的功能:当两个人同时给对方点“喜欢”之后,才能跟对方聊天,然后就可以愉快的约了,哦不对,是社交!我们要做的是很严肃的产品!
然后,要考虑一些细节:
  • 列表的排列顺序默认按距离远近

  • 列表显示的用户默认先排列24小时内登陆过的用户

  • 用户之间的聊天记录默认存储7天

  • 用户之间聊天时屏蔽一系列敏感词

  • 鼓励用户多上传照片

  • 用户点不喜欢的,记录在服务器上,不再展示在该用户的附近的人的列表上。。

随便想想就这么多细节需要考虑,如果通盘考虑的话,细节更多。
 
框架层
就是界面设计,每个界面的结构设计、按钮的摆放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简洁的界面设计。

首先是我们的首页,首页肯定要直接展示附近的人,每个人的信息包括照片+昵称+性别+距离,如下图所示:

点击标题栏左边的小人,可以设置个人资料以及查看对自己喜欢的用户和自己喜欢的用户。点击标题栏右边的三横线,则进入应用设置界面。那么怎么对附近的人选择喜欢和不喜欢呢?很简单:左滑喜欢,盖个喜欢的章,右滑不喜欢,直接从列表中删除,永不再显示。怎么样,有没有皇帝选秀女的感觉,哈哈~
 
表现层

这个层面起主要作用的是设计狮,So,好好跟设计妹子一起做个扁平化、超简洁的页面效果图就好了。

综上,《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么点内容,结合老K举得的例子,大家基本就等于读过这本书了!

少年们,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相关推荐:

谷歌产品经理眼中的产品经理

成为产品经理需要什么样的软实力??

怎么写所有人都能看得懂的产品需求文档

产品经理日记
微信:p_m_diary
更多干货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