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包治百病”,不是没有道理的。就算没有红包、名牌包,至少还有表情包让你会心一笑。
比如,下面这张“指鹿为马”的新编版表情。
指‘鹿’为马
不明真相的喝奶茶群众可能还有点云里雾里,但部分喝咖啡的知情群众早已经喷起了唾沫星子——“瑞幸咖啡又双叒叕来碰瓷我星爸爸了”。
怎么回事呢?小编给您捋捋看。
星巴克7月底新一季度的财报数据并不乐观,2018年三季度营运利润下跌7.6%,而据统计,这是星巴克中国市场9年来首次营运利润下降。其中,中国区作为星巴克除美国之外的第一大市场,门店销售同比下降了2%。
在此背景之下,星巴克再来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展外卖服务,拓展新零售场景,不免让人想到强势入局且高喊高打“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星巴克以外的第二个咖啡选择”的互联网外卖咖啡——瑞幸咖啡。
性价比极高的碰瓷营销,能蹭就蹭的免费流量
既然网友有心看热闹,那瑞幸咖啡丝毫不介意火上浇把油。
对于星巴克此次入局新零售,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郭谨一直接表示,“不是外卖就是新零售”。
瑞幸咖啡回应全文
瑞幸咖啡这姿态明摆着就是,这瓷我还就碰定了,你星巴克的流量,我瑞幸咖啡也是蹭到底了!
有心人可能也已经发现了,瑞幸咖啡碰瓷星巴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甚至可以说是“从一而终的很执着了”。
不管是其特地与星巴克绿差异化的外卖小蓝杯,还是5月份高调起诉星巴克的垄断案,甚至这期间有意无意流出的“挑衅言论”,都表明了瑞幸咖啡从一开始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在流量这条路上将与星巴克一绑到底。
死磕到底,原因何在?
究其根本,还是碰瓷营销的性价比够高。好比石器碰玉器,不管结果是什么,石器都赢了。
更何况,通过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的话,我们知道了,“广告费至少有一半浪费了,而且还不知道是哪一半”。ROI如此不确定的情况下,成本低、产出高的碰瓷营销确实有其市场合理性。
毕竟,在“流量少”、“流量贵”、“流量陷阱”的互联网流量困境之下,找流量就好比薅羊毛,能薅一点是一点。而免费的流量,则是不蹭白不蹭,蹭了还想蹭。
尝到甜头的神州专车,习惯性上瘾的瑞幸咖啡
尝到了肉味儿,谁舍得松口?尝到了甜头,只会习惯性上瘾。
说起碰瓷营销这事儿,瑞幸咖啡可谓是个换了品牌主和战场的营销老手了。
如今瑞幸咖啡的创始人钱治亚和CMO杨飞,恰好是此前神州的董事和CMO,而这二位正是2015年神州专车“beat U”这一现象级碰瓷Uber营销事件的操盘手。
尽管在“beat U”的过程中,神州专车的微博也曾因为剑走偏锋被网友围攻谩骂,但该事件所带来的微博热门搜索,媒体大量报道,还有实实在在的应用排名上升及下载量的暴涨,却是神州专车最最需要的、也是杨飞在其新书《流量池》中所倡导的“品效合一”。
而当滴滴和Uber宣布合并的时候,神州专车又玩起了“Love U”的蹭热点,向Uber的年轻人进行高薪挖角。从“Beat U”到“Love U”,神州专车的碰瓷营销可谓反复无常,让人瞠目结舌。
神州专车的“beat U”、“Love U”碰瓷营销事件的成功,不仅仅成全了神州专车,更成了瑞幸咖啡通过碰瓷行业老大一举成名的强心针。
瑞幸咖啡借星巴克之势,进行品牌绑定营销,“买二赠一、买五赠五、轻食五折”的补贴获客思路,并不是战战兢兢的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成功经验依托之上的高调进场。
与神州专车脱不了关系的瑞幸咖啡,不管是从钱财还是营销经验来讲,都像是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有钱也有经验,知道钱该花哪儿去,同时也有大手一挥的魄力。
碰瓷or借势,屡试不爽的破局套路
和行业大佬开撕,死磕到底,也不是互联网圈的营销专属。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IS出租车公司以“我们是老二,所以更努力”的姿态依附于行业老大Hertz品牌上,从而真正稳定了自己老二的位置,并且把行业老三的国民租车公司远远甩开。
从此,品牌定位理论中多了一个词儿,叫做“比附定位”,讲的就是如何借别人的光照亮自己的路。
而请君放眼望去,蒙牛初创之时曾在呼和浩特打出的户外广告语:“向伊利学习,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以及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对不起”“没关系”之争,奔驰宝马的“没有你的那100年我好孤独”,哪个不是自己上赶着给品牌加戏,争取在用户心智的战场中多出镜,认个脸熟?
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会闹的品牌才有曝光量
人生如戏,品牌讲求人情味和个性化营销的当下,亦如一场大戏。而纵观当下影视剧走向,不难知道,就算女主早已定好,光环强大,但并不妨碍女二演技出众惹人爱,加戏成功、逆风翻盘也是常有的事。
而在这一场抢镜大战中,最该忧虑操心的不是女主,而是旁边眼巴巴看着的女三、女四们。因为,主角自有主角的光环,大家的戏路和角色也不一样,而同为配角的互联网新零售咖啡品牌们才是真正贴身**的竞争对手。
瑞幸咖啡看似以星巴克为靶心,其实真正想做、能做的,也只是拉开和其他互联网咖啡的距离而已。
现在看来,效果是明显的——几乎在同一时间,连咖啡上线了文艺走心的口袋咖啡馆,尽管放出了分销赚佣金的大招,但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却远不及瑞幸咖啡手撕星巴克来得精彩。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会闹的品牌才有曝光量。
身为行业老大的星巴克同样深谙此碰瓷之道,在这场喝咖啡群众和瑞幸咖啡合谋导演的碰瓷营销剧里,它的任何举动都是在给对方长脸而已。
所以你看瑞幸咖啡在死磕星巴克的时候,它很少以嘴炮回击,“我们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我们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这才是主角该有的姿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