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1200字  阅读需4分钟 

后台回复【今天的天】获取题图

———————————–

1\\3 产品分析

之前写了一个文章,是产品经理必须要做的25件事。但其实如果粒度再细一点,250件也不为过。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产品经理不要浮于表面,而是落地到实际的项目中去,一个一个踩掉那些隐藏的坑。

这里我给大家讲四个故事,这四个故事都是属于25件事中1件事的范畴内的,却以小见大,反映出了很多问题。

2\\3 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兼容性测试。

很多时候在回归测试的时候,可能对于某个UI的实际效果不满意,想加一句提示语或改一下控件大小。但其实前置前端开发和走查的意义就在这:UI的改造必须经过广泛的机型验证。前两天的项目中:因为一个新增了一句提示语,安卓机型没有做好适配,导致华为的机型因为底部“下巴”按键的存在,挡住了按钮。一个小小的问题直接导致了某些华为用户的瘫痪,从而被迫重新适配打包下发紧急生产版本。这件事情其实算是生产事故,无论是前端开发还是测试还是产品都有责任,但是这也体现了流程的意义:

再小的事情也要按流程做,流程保障了逻辑和质量。

第二个故事叫压力测试。

在功能扩大前期,我们与保障部门沟通好了,配好了2台服务器,支持了500并发量,同时也将统计口径和费用都一一确认,但上线的时候还是出了问题。

起因是上线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采用逐步开放,而是信任关联方和前期工作,直接开放。但不幸的是,几个不应该发生的2件事情一起发生了:

1、原本支持的机器临时故障

2、服务器供应方没有分离处理各需求方

这就造成了一项很严重的事故,前期过于顺畅的沟通,让供应方认为是小case,就没有安排专人现场支持。同时也低估了我们的并发量,没有考虑到超限情况下的处理办法,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服务拖垮了整个服务器,造成了其它团队支付业务的宕机。而此时,对方只能按量级和紧急程度进行决策,临时关掉了我们的服务。这个做法直接造成了我们服务的中断,大量用户上报问题给运维。而此时关联方的情况没有知会到我们,导致了2个小时左右的恐慌,后果非常严重。

所以,不管如何约定,一定要在上线前回归压力测试,站好最后一班岗。

第三个故事叫极端情况处理。

极端情况的处理其实决定了运营、客服的压力;项目初期上线,大部分压力都集中在运营,需要时刻监测用户反馈,同时协助查找问题。

第一点,如果产品的异常情况处理很差,就会导致问题增多。比如当用户没有登录权限时,仅仅提示“您当前没有权限”是不够的,需要给出用户明确的指引来化解这个难题,让流程得以延续,比如“您当前没有权限,请联系上级授权”。

第二点是产品要做好监控机制,一旦发现某个流程数据异常,马上查找问题。用户往往会认为是网络问题而选择不断尝试,真正主动上报问题的用户并不多。而且等用户上报这个时效性肯定是无法保障的。所以做好某些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手段。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上线开放时,实时监测注册用户数量及登录用户数量,就可以判断注册登录机制是否有效,是否有大量用户被卡在BUG中。

所以,我经常喜欢和运营一起讨论极端情况,这样充满利益相关的讨论可以让团队贴的更紧密。

3\\3 总结

最后,这三件事情都是发布上线阶段的三件再小不能的事情了,但是如果三件同时发生,几乎是可以让负责人走人的。

所以,有些成功可能是因为幸运,产品经理也需要幸运,但不追逐幸运、不认同幸运

总结踩过的每一个坑,让它不再发生。

———————————–

你的分享和评论会成为我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成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