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团王兴为代表提出互联网下半场概念,网民体量现在已经超过人口数量相当,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网民数量不会像以往一样有翻倍增长的空间,需要对用户进行深耕细作,不断的去拓宽用户需求的边界,挖掘每一个用户的增长点。

消费行为从传统的AIDMA营销法则(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兴趣 Desire欲望 Memory 记忆 Action 行动)逐渐向含有网络特质的AISAS发展。

消费行为转为AISAS模式,在社会化营销中,两个具备网络特质的“s”——search(搜索),share(分享),在PC互联网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我们需要找资料,查资料只要在搜索框中输入文字,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答案。到了移动互联网上,是以“分享”为特质,我们每天看到的资讯都是由别人分享而得到的,我们自己参与分享又让信息进一步的传播给粉丝或好友,这样周而复始的分享就形成了社交网络。

分享内容显得更为重要,不能一味单向用户灌输,应该主动参与互动,让用户从注意,引发兴趣,搜索产品,到成为消费者后进行内容分享。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他们之间的数据是相互割裂开来的,微博用户不能搜索微信内容,微信用户搜索不到抖音内容,各平台数据不互通,用户分享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在2018年兴起的裂变分享玩法,成为拼多多、趣头条等产品用户增长的核心思路,拼多多依靠微信分享拼团拉动用户增长,趣头条用现金直接补贴给用户,鼓励用户主动收徒弟裂变,拉动用户增长,从2016年6月上线,在10个月时间内实现了用户从0到600W+爆发增长。社交互动分享的威力,才刚刚开始萌芽。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也同样存在着割裂感,每天让我们沉迷的微博、小红书、抖音、朋友圈、B站、宝宝树、Github 等等社交媒体内部是种什么样的状态?如果把社交媒体比喻成海面,每个人或组织在社会媒体上都是一条船。社交媒体由小众人群形成的热点,像海面上掀起的小波浪,全社会热点像巨大的海浪,你的小船想获得流量曝光,需要勇敢向前去“冲浪”,像微博杜蕾斯追热点一样,冲得姿势越好越高,更能让水平面上的小船看到,也就我们常说的获取更高的品牌流量曝光。例如在微博平台上,出来一条关于某明星的热点,你发布一条关于该明星的博文,阅读量会比往常的内容高好几倍,也是像冲浪的道理一样。

下一节,我们一起回顾社会化营销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