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优秀的产品经理在工作了几年之后,都会陷入一个迷茫的阶段,手里的工作已经轻车熟路,没有更大的挑战了。

想要尝试新的行业,确发现门槛很高,转型或者转行着实不容易,想要往更高的职位发展,又发现现有的经验的不足以胜任。

还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只是为了获得一份收入,当工作稳定下来之后,确发现这份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但是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如果放弃掉,又得重头再来,实在是太可惜。

还有些人脑子里有一些点子,于是一心想要创业,但是苦于没有资源和团队,最后纠结于是继续上班赚钱还是创业博一博。

以上的种种问题都是和职业规划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寿命的增加和社会养老机制的变化,现在的年轻人要做好70岁退休的准备,

如果是70岁退休,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将有漫长的50年左右。

虽然在中国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才出来没多久,但是很多产品人在职业生涯的前面阶段的不成功,可能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缺乏富有远见的职业规划。

如果你只把注意力仅仅放在眼前的升职加薪和跳槽,那么当你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段,将会举步维艰。

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成长期,第二阶段领导者阶段,第三阶段自我实现阶段。

产品成长期

1、找到自己热爱的行业

产品的范围很广,从行业划分涉及 电商、社交、金融、物流等,从研发的角度看,可以分为移动端产品、后端产品、大数据产品等。

按工作内容分为商业型产品、用户型产品、平台型产品等,在产品职业生涯初期很有必要找到自己热爱所在。

如果在职业生涯初期,你喜欢商业型产品,但是刚开始做的是平台型产品,那么有机会要选择果断转型,不然由于这不是你的兴趣所在,越到后面你做的越不开心,而且转型的成本越来越高。

2、磨练自己产品技能

产品经理需要的技能很广,主要包括产品技术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团队沟通能力、产品管理能力等,产品技术能力可以在学校里练好。

但是产品设计能力、团队沟通能力、产品管理能力不是读几本书就能够学会的,必须需要在项目中历练。

我在看企业招聘的时候会发现,招聘jd上除了要求产品的基本技能之外,大部分都需要有相关经验。如果把产品设计比作打仗,那么越是经历过重大战役的产品经理,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经验更大。

所以在产品职业生涯初期,我建议大家去大公司锻炼,除了大公司相对正规的做事方式,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大的协作和商业实践中,产品经理能收获大的眼界和丰富的经验。

张力和马山,两个人同样一所大学毕业,能力差不多,张力在一个小公司独挡一面负责整个产品线工作,要做的事情很多,很杂,表面上是锻炼了张力的能力。

但是每一块事情张力做得都不是特别专业,同时小公司投入资源有限,张力经历的项目要么失败,要么用户反馈平平,更别提大规模的商业回报。

马山在大公司负责产品线的某个模块,由于参与了很多人的协作,他在自己这个领域的技能打磨的很精细,俨然已经是半个专家了,同时由于马山善于学习观察,参与了事业部一个重大的商业项目,并且在市场中大获反响。

如果几年后两个人对比,张力的产品技术能力面可能比马山的广,但是马山在项目中锻炼出的项目经验价值更宝贵,这为他今后做产品领导者打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品领导者

第一阶段主要是高手带着小白玩,产品经理的第二阶段就是当一名产品领导者,是产品经理开始带着别人玩的时候了。

作为一名产品领导者,你打造的产品必须要锚定行业最顶峰,带给团队迎接一些独有的机会和挑战。

这其中最严峻也是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从执行者到领导者的角色转换。一个优秀的产品领导者,需要有足够高的战略眼光,同时又得有极度关注细节的能力,能在关键时刻快速解决棘手的问题。

比如马化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领导者,除了制定腾讯的战略,据说他每次在开会的时候,还会对产品UI、按钮等提出很多意见。

产品领导者是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去变现,真实的情况下是你很难每次产品都能很成功,一般一个产品的试验需要1-2年左右,创新的产品失败结果很正常。

如果作为产品领导者,不能持续的带领产品成功,那么就会陷入职场危机,想要往上一步就会变得很困难。

自我实现

如果产品经理能够在从产品领导者中突出重围,那么将会有比较可观的回报,这个时候就有资本去做自己想做的产品,或者对行业进行大的创新,对于产品经理来讲,自我实现最好的方式就是参与创业。

从产品成长期到产品领导者到自我实现这是一个比较稳健的成长渠道。

我反对任何盲目的创业,虽然每个产品人都想要自我实现,如果你天赋异禀,聪慧过人,从小是一直开挂,那么你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如果你没有过人的天赋,那么还是稳健的分三步路径实现自己。因为创业维艰,需要的资源、时间、创新能力要求极高,如果没有经历产品领导者的磨练,很可能就死在路上。

除了产品的发展阶段,在职业生涯中还注重持续可积累的资源,这些资源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将会不断的增加。

软技能的积累

软技能指的是在工作中一个人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说服的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情商等等。

这些能力不仅是帮助你完成眼前的工作,当你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从一个职业变换,甚至是行业变换都会用到的能力。

经验的积累

有意义的经验,是你职业生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段产品经历很多年回望过去,剩下的就是经验,每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经历不一样,注定经验积累也不一样。

比如你如果一直做的是线上的事情,那么你的经验就是线上流量玩法。如果你一直做的是线下渠道,那么你的经验就是线下渠道经验,对于一直做线上的人来讲,如果不去接触线下的事情,那么你永远不可能获得线下经验。

美团网在初期要找干嘉伟当COO,是因为王兴一直做线上的事情,虽然王兴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当企业需要高速发展,不容闪失的时候,他知道需要找一个线下经验丰富的人互补。

很多人认为是干嘉伟的到来,最后让美团拥有了很强的商户地推能力,最后成了千团大战胜出的关键之一。

在漫长的事业生涯过程中,如果你最后要想要创业,最好有多样性的经验,比如刚才讲的线上和线下经验,还比如一个人在立足产品的同事,又了解技术趋势、商务和市场,那么你的综合竞争力也会更强。

人脉的积累

每一段职业经历都会你都会认识很多人,随着社会竞争越发越激烈,任何行业已经不是单独独斗的时代了,注重建立有效的关系网络,有助于你形成健康的工作环境、也有助于你获得关键的资源。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需要注重积累 弱连接关系人、关键同事、导师团、支持者四类人。

1、弱连接关系人是躺在你朋友圈的不常联系的人。

你和他们可能因为某个线下活动认识有一面之缘,或者是以前的普通同事,还可以是某个业务有交集的合作伙伴,他们静静的躺在你的通讯录中,直到你哪天有需要可以和他们产生联系。

弱连接关系的人严格意义上不能算自己真正的关系网,你需要在恰当的时机把他们转化为更深层次的关系时,他们的价值才能被发挥。

2、关键同事指的是你每个职业生涯中的直接业务关联的同事、领导、下属。

除了在业余时间陪伴你的家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你都需要和他们相处。

业务关联同事和下属的关系,决定了工作是否开展顺利,良好的领导关系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升职加薪。

由于大家直接的合作关系,这些同事对你自己工作反馈了解最多,你工作能力和专业性的口碑将来自于他们,这些同事在未来也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3、导师团指的是在专业能力和影响力都远超自己的人。

如果在公司里可能是比自己级别高很多的人,在公司外就是在某个行业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他们由于平时工作中接触不到,需要你主动去结交和培养。

建议你可以用零售社交方式去培养,大概流程就是见面认识之后主动介绍自己,然后找机会一起参加活动加深印象,如果能帮助他们一些小忙,那么你们慢慢的就会加深关系。

拥有了导师团并不需要经常去打搅,而是要在重大的决策和建议时,向他们请教。他们也能以长者的姿态鼓励你,提点你,引导你。

4、支持者指的是自己后辈,相当于你是你的后辈眼中的“导师团”。

知识需要传承,你也要有意识的去帮助后辈,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指导,得到他们的支持。

在输出你的知识的同时,其实是在输出你的影响力,如果能得到一些支持者,那么在产品领导者和自我实现阶段,你就能立马搭建现成的团队。

对于弱连接关系的人和支持者,你需要认识越多越好,这样随时可以转化成更深层次关系和得到更多的支持,对于关键同事、导师团、数量不宜太多,你需要精益求精,花很多时间去维护。

审视自己

如果你能力不错,也很努力,但是现在正遇到职业麻烦,你需要跳出当前的局面,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职业规划出了问题。

如果现在的路是按照自己的规划的职业路径在走,那么现在再大的困难,你也应该放下焦虑,有充分理由去相信,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