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18条是我最近一个月的小思考感悟点,分享给大家,因为是日常的小感悟,所以写的比较随意简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1.写文章

写文章除了需要训练以外,其实需要天赋。

我的前前同事,他的专业能力比我厉害,看我写文章在专业方面收获比较大,他也尝试去写了。但是他找不到感觉。不知道写些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他在选题方面没有天赋,选题天赋差,就是会忽略工作中的专业收获,也不会猜测设计师想要看的是什么,他们渴望得到的是什么。这样的选题感对从事写文章来说是致命的。

2.职场规划

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三年以后才会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这也导致前几年宝贵时间被浪费了,走了弯路。

昨天和一个95后设计师吃饭。他刚毕业不到一年。我瞬间觉得他未来前途无量,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规范,并按照规划去变得更好,不像我前几年碌碌无为。

然后我给他一些建议,让他可以清晰的计划以后的职业规划。

我起点特别低。所以我看到那些刚毕业的人,我就觉得他们充满希望。

我读的大学是个二本,毫无竞争力。前几年也没啥规划,所以前两年的履历很糟糕。一直想写写我的职场经历、不过觉得比较私密就一直没写。

因为我起点低,还有就是比正常同学晚毕业一两年,导致我危机感很重。

老想着不停的追赶去弥补这个差距。这也导致了我进步也比较快,有时候一件错事,可能也会带来好的结果。

3.转岗

UI,交互,产品经理,这三个岗位都是围城。

整体来看,大家都想往上游走,少数人想往下游走。

当年我干ui的时候,觉得交互也太简单了吧,不就是画个原型吗?还没我们UI画的好看。

等我干交互的时候,焦虑死了,晚上睡不着。因为新部门交互重要度特别高,需要交互把控整个流程。在这个团队的时候,觉得交互很难。并不比ui简单。

做交互的同学也想着做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职责更大,可以协调公司资源,重要度也更高。

但是如果你贸然转产品经理的话,会发现产品经理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行业限制大,干b端erp的以后只能找erp的工作。做支付只能做支付。b端限制最死。

c端在行情好的时候对行业要求低,当行情不好的话,就要相关行业的。这就导致了pm找工作不太好找,可选择的坑少。

4.教育

第二条说到了毕业问题。一说到毕业就不能不说教育问题。

教育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项目。尤其是小孩子的教育,小孩子的教育整整影响至少三代以上的家庭。小孩子那一代是最直接的体现,其次是小孩子的家长。小孩子教育好了,出社会成功的概率也更大,家长也跟着收益。小孩的下一代也享受着父辈的福泽。

所以小孩教育是刚需,成人的培训刚需度就不如小孩子了。成人的培训只有那些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才会参加。

5.公众号涨粉

昨天晚上和一个自媒体主编吃饭,我们聊了些公众号增长和未来发展。这对我来说收获特别大。

有时候还是要和专业的人交流才能进步提高。

讨论的结果如下:

裂变:1.文章回复关键词;2.引导转发,添加微信群;文章直接发转发分享呢;3.微信群添加对方为好友 ; 关注公众号自动回复

多人互推,通过推广涨粉。

全网发文章,统一品牌。

文章中设置钩子,通过钩子诱导用户关注。

制作行业内稀缺资源,通过稀缺资源让用户关注裂变。

强化个人ip,多讲自己的故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种子+筛子+钩子+裂变。

6.成就感

做项目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种感觉,就是自己做的工作没什么意义,没有成就感。

即使做日活千万上亿的产品,也会产生这种感觉。相反的有些人做项目,即使做只有几万日活的产品却成就感十足。

出现这种的原因是时间久了心态变了,当心态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会变差。

如何持续的提高**积极性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去尝试掌握把控项目走向。

7.名企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在小公司的话,后续基本都在小公司之间来跳槽了。于名企无缘了。无论是ui ,交互还是pm都是如此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在小公司的时候工作流程,设计深度,项目知名度都被名企的团队给吊打。在面试过程中很难入面试官的眼。所以面试机会很少,几轮面试并成功的就更少了。

有两个方法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进名企做外包,例如去腾讯阿里做外包,虽然名声不好听,但是做的是知名项目,这一点特别关键,其次是和他们人员对接,可以学习很多东西,以后去面试,大公司的人很容易接受认可。面试官会觉得外包出身便于管理。同时做的东西水平和他们差不多。

2.一家家公司打怪升级,保证每一家公司都比上一家好很多,这样跳三家就很容易进名企了。

为啥说去名企整体来看有好处:

1.职级高点的给的钱更多,一般资深设计,可以达到四十万年薪。专家都是五十万或者往上走,像头条快手那样的公司就更恐怖了。

2.稳定性高,现在经济不好,所以小公司倒闭可能性更大,名企就算裁员,被裁的概率远低于小公司创业公司。

3.名企出来的,去面其他公司录取概率更高。

4.名企出来的去创业公司可以拿期权,工资也会更高。这是小公司打工跳槽者很难得到的。

8.名企的围城

关于进名企一定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1.名企的明星项目就那么几个。像腾讯就qq 微信 ,百度就百度app。每个名企就那么几个主要的明星项目,其他的是非核心,还有一些是边缘项目,而且边缘项目是特别多的。如果做的是边缘项目的话,会很苦逼。公司晋升和分享,都是那些核心项目人员的主战场,边缘部门的人显的很没成就感。

2.在名企上班,拿着死工资。对于北京深圳买房,看不到希望。有时候看到某某创业,混的风生水起,不由得陷入迷茫中,当然对于创业成功者绝大部分都是幸存者偏差。

9.存款

以前在深圳我是每个月都存钱。17年11月来到了北京后,大半年了,因为没有像以前那样存钱,导致存款没有任何变化。

但是我在北京并没有瞎花钱,但是依旧导致了我没存到一分钱。简直不可思议。

后来重新存钱了,存款才慢慢多了。

所以存钱特别重要。

我存钱一般都这样,发了工资会将百分之七十的工资存在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只进不出。如果月底了,没生活费了,我会用借呗或者微粒贷借着,下次发工资了,给还上,这样强制的存钱效果特别好。

10.公众号

我并没有因为在公众号写文章,被某某公司设计总监给相中,然后直接给我发offer的情况。

我找工作都是直接拉勾投,或猎头找我,面试官也不知道我是网上某某写文章的作者。而且在面试过程中我也不会主动提我写文章这件事。

所以公众号没有给我带来很大的收益。 但是写文章对我的专业技能提升帮助特别大,对我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面试过程中,面试官问的问题,我基本公众号都有写,所以我面试在交谈过程中很顺利,这点无可否认。

11.股票

贫穷使我免受损失。

去年过年前本打算买点股票,但是因为要做别的事情,导致我没钱买。现在贸易战开始了,未来一段时间内,股市应该会更糟。

我以前最想买的股票是美团点评。因为tmd里面美团点评抗风险能力更强。

滴滴打车已经是垄断了,依旧亏损,已经触及到天花板了。同时好多平台都可以做打车。适合的场景比滴滴更强。大众点评或者美团搜美食店/酒店/旅游景点。然后就直接打车,还可以和酒店/美食店/旅游景点合作送优惠券,场景完美融合。

美团没有大规模推打车,应该主要受制于财报压力。推广代表着和滴滴打补贴和价格战。

字节跳动做内容平台,收到监管压力也最大。很容易被整改。

美团做的是吃喝玩乐,这都是强刚需,同时地推难度大,高门槛。基本没对手,饿了么被阿里收购后,份额降下的更狠了。美团在酒店旅游方面也越来越牛逼了。但是股票价格就是在跌,未来可以考虑。

12.写文章工具

讲讲我写文章的步骤:

我一般都是将灵感在脑子里面想想,然后用pages写大框架,就是将整个文章的大标题记录下来。

然后将框架复制到简书里面,在简书里面将其框架细化完成。

简书写文章真的是太舒服了。而且复制到公众号里面,再改改整体格式,排版就很整齐简洁了。

13.全职自媒体

以前我一直想着不上班了,可以将精力专门用来写文章做公众号。

但是两年前我辞职了,在家呆了一个月,我发现我一篇文章都不想写,也没灵感,每天像个咸鱼一样混沌着过。没上班了还很焦虑,还是上班期间周末写文章状态最佳。每天充充实实的。

所以写文章最佳时期还是上班期间周末写。

14.抗风险

互联网的工作年限短。后期无法发力,风险高,这时候想办法增强个人的抗风险度是挺重要的。

我想了好久,就想到了下面几条:

1.写文章做公众号,做大了,可以获得多的可能性。

2.多积蓄或者慎重投资。

3.想想并尝试其他的副业。

15.成长时期

说下收获成长的时期。我发现大致就两种情况。

1.工作有价值。同时工作特别忙,很累,压力很大。这时候要将这段难熬的日子给熬过去。会得到很多成长和心理感悟。

2.工作比较闲,做需求比较有节奏,这时候有精力去思考设计,思考思维认知。

当然工作特别忙,工作无价值,这时候瞎忙一般不会有太多收获成长。

16.职场长久性

互联网工作的生命周期太短了,一般就35岁是个坎,40岁还在基层就危险了。

好像写作是一个可以长期进行的事业,建议大家周末的时候没事也尝试坚持写东西。写得好的话,未来可能性就特别多。

公众号半佛仙人,短短几个月涨粉几十万。广告费至少每篇大几万。这都是他坚持写作的结果。他高中就写小说,知乎回答了两千个问题。粉丝20多万,转战公众号一炮而红。

17.公众号如产品

做公众号犹如做产品,要考虑公众号的定位,适用人群,目标用户,如何推广,到最后的变现。一套流程走下来,基本是产品从构思到落地了,这里面就少了开发这个过程。

在做公众号的时候,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拉新和留存活跃度。

有时候公众号做到一定的时候,遇到瓶颈了,粉丝和阅读量增长缓慢,焦虑的不行,又没办法去改变。和做产品简直一模一样的。

18.焦虑

最近很焦虑,感觉别人都太优秀了,而我家境普通,只能靠自己。老想着最大程度的让自己变得更好,越这样想越焦虑。越导致现阶段做不好该做的事情。

今天看了一个视频,那个人就说道,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别太焦虑,不然的话反而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所以我微信签名改为:静下心,慢慢打磨规划。

瞬间感到自己心静了不少,可以踏踏实实工作和提升自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