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个故事:
(1)一家公司A业务团队去年的业绩是1000万,今年目标是2000万,最后年底结束做了1500万。
同样那家公司B业务团队去年的业绩是600万,今年的目标是1000万,最后年底结束算了下刚好1000万。
于是老板给A团队的整体绩效是e,而给B团队的整体绩效是a。
明明A的业绩做的比B整整多出了500万啊,为什么最后绩效是这样的呢?
很简单,因为A的最终结果远远不达预期,而B是刚好达到预期的,所以A只能得e。
(2)A想想气啊,不服啊,凭什么我比B多了200万,绩效还是e?
不行,明年我不能把目标设的这么高,我得和B一样设成1000万。
但是怎么把目标从2000万直接降到1000万呢?
老板也不傻啊,怎么会同意?
要么把项目难度说的大一点?或者把市场环境说的恶劣一点?还是把竞争激烈程度说的严重一点?然后拿出一堆数据来佐证?
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终于说服老板把目标下调到1000万了,A团队的负责人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老板的预期在A的“管理”下被下调了。
(3)这时,老板又抛过来一个新问题。
你把目标下调了1000万,那你A的团队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吧?
砍人!至少砍一半!
没办法,大刀一挥,A忍痛割爱,一个个爱将谈话、送走。
看着空空荡荡的座位,A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好不容易把团队做到了这么大规模,也带领团队为公司做出了巨大贡献,此一时彼一时,再也没有曾经的风光了。
想到此时,A潸然泪下。
既然你的业绩目标减少了一半,那在老板的预期里,你也不需要花这么多人力成本吧?
(4)整理整顿后,A带领剩下的干将开始铆足了劲冲目标1000万。
终于又一年即将结束,A交出了一份答卷:最后业绩和去年一样,依然是1500万。
当A自信的将这一份答卷的交到老板手中的时候,老板点了点头,充满意味深长的微笑,给了A一个大大的赞。
年底的庆功会,A因为在成本节省超过1半的情况下,做到了超过目标50%的业绩表现,被老板当场奖励了一辆奔驰车。
虽然A的业绩从数据上来看和去年一摸一样,但是A最后在老板的眼中是远超预期的,属于S级的表现。
上面的故事充满了魔幻色彩,但就是这么现实。
这就是预期的陷阱,或者我更喜欢称它为预期的艺术。
预期管理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当你细心观察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对人、对事物的阶段性看法、评价都是基于预期。
掌握预期管理,能帮助你大大提升你在职场、生活中的主动权。
你肯定曾经经历过、或目睹过这些事:
1、觉得明明做的很好,领导却觉得你做的还不够好;
2、每年出现大量的新技术,新商业,一堆人涌入期待着趁此赚一波钱,结果最后泡沫破灭自己也被割韭菜了;
3、每天需要处理各种糟糕的事,再来几件却会心平气和的处理;相反一帆风顺下,突然来几件糟糕的事,却会让自己消极、愤怒、抓狂;
4、上市公司每季度的财报一般都会有分析师提前预估公告,如果最后披露的收入、利润都不及预期,则反映在股票上就是大跌,相反则大涨;
5、多年没给老婆过生日了今年特意给她买了个蛋糕,老婆喜出望外;年年给老婆过生日的,肯定没前面的那位开心;
6、满怀信心的觉得女神会答应自己的求婚,结果女神最后狠心的拒绝了自己,于是借酒消愁郁郁而终;而另一个男的觉得女神肯定会拒绝自己,却因为女神出乎意料的答应了他,过于高兴而晕了过去;
7、某某明星人设一向高大上,最后被爆出出轨小三,人设瞬间崩塌,而另一个明星人设本来就是渣男,结果这次和一女的恋爱谈了1年甚至准备筹备婚礼,吃瓜群众诧异至极,自责看错人,并纷纷送出祝福;
8、原来大家都期望成为百万富翁,焦虑万分;现在大家基本都成百万富翁了,结果更焦虑了;
9、面对客户的一个需求,销售拍拍胸脯说没问题一定能搞定,最后产品开发评估完后给毙了,于是客户强烈要求退款,并威胁投诉!
。。。。
预期有一种潜移默化左右人的心理,然后影响行为,最后产生完全不同效果的魔幻能力。
它会在前期根植到你的内心潜意识中,并会在最后被自发地拿来和结果对比的预设标准。
结果低于标准,自然会产生落差感,结果高于标准,则会产生惊喜感。
所以,不同程度的预期会带来不同的主观感受。
知道这个道理并不难,难在有意识的去管理预期
这里面有2个关键字:有意识、管理预期
有意识,在我看来是一个很牛逼的词语。为什么?
高手和低手的本质差距就是意识的差距;
高手有意识,低手无意识;
高手先知先觉,低手后知后觉甚至不知不觉;
高手意识先行,带动行动,低手行动倒逼意识。
很多自发的高级意识都是在人不断在重复的环境下训练得来的。
所以要做到有意识的管理预期,实践必不可少,在每次的实践中去思考哪些方面可以下手历练,这样以后遇到相似场景,自然而然会迸发出此类“意识”
管理预期。
在生活工作中,需要管理各种各样的人的预期。
你需要对上管理老板的预期,你需要对下管理下属的预期,你需要横向管理其他兄弟部门的预期,你需要管理客户的预期,你甚至需要管理你老婆的预期。。。
比如双11马上到了,你要表现的穷一点,对吧~这样你老婆的购物车可能就会轻一点。。。
那么怎么管理呢?
理论上分抬升预期,和降低预期:
(1)一般在鼓励团队、打鸡血、去冲击一个极高的目标时,需要抬升团队预期,告诉大家只要努力,方向正确,这是一个可达到、而且是能大概率达到的目标,通过抬升大家的预期,来激励大家努力的去达成预期
(2)需要客观地界定预期的科学值,比如比特币,之前大火的时候大家都期望从中赚一笔,纷纷砸锅卖铁的冲进币圈,但是后来比特币大跌,亏的那些高点进去的纸尿裤都不剩了,这种就是对于预期值可到达的值看的过高,但其实并不科学
(3)一般在面对极大困境和挑战的时候、已经预料到糟糕结果的前提下、或者觉得后续肯定没法满足客户需求、为了让自己或者家人保持平常心,会适当的去降低预期
降低自己的预期简单,靠自己心理调节;
降低别人的预期,则需要你摆出一些客观的物理、精神层面的条件,引导别人用同理心去理解这个预期设定的原因,但是又不能牵扯到他自己的底线,才能最终达成预期共识。
这个度是很微妙的,不同场景下需要自己去衡量。
所以适当降低自己的预期、降低别人对你的预期是一门艺术。
过度的明显的降低,是不被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所认可的,也是不被别人所认可的。
而持续的降低预期其实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看你,长期来看都是不利的。
但是审时度势的适度降低预期既能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其次也能避免让自己或团队面对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目标时而失去主动权。
让自己掌握主动权无论在职场还是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