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100字,阅读需要3分钟

职业:产品经理
坐标:深圳
从业经历:3年8个月
工作中,我们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效率低下,问题解决不了。即使努力填满了当前问题的坑,也无法在后续工作过程中避开相同的坑。

通过业界优秀人士指导,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本质上是思考得不够深入导致,故总结下踏过的坑来加深印象,也希望能带给你一些思考。
案例1:未透过现象看本质

大老板**传达下来,我们要做1个线下购物后返积分的需求。然后我吭哧吭哧埋头苦干了一下午,做了360无死角复杂方案。

后来,发现老板的问题很简单,用现有的返券功能也可以达到同样目的,方案成功作废。

避坑总结:与老板沟通过程中,老板会不定期抛出很多需求。如果是问题,则需要想办法帮他解决问题;如果是方案,则需要想办法挖掘出他的问题,再找到解决方案
案例2:未考虑到事情的两面性

某运营询问是否可以通过后台实现调整某门店配送时间窗操作行为,我回答“可以,然后很热心地告诉了她们调整方案“,后来发现功能被滥用引起了用户投诉。

避坑总结:二阶思维模型说到,每一步行动都会带来两面性。在说话和行动前,思考不足或者懒于思考导致嘴快于脑的行为不经意间会导致其他后果。解决问题时,尽量多思考方案的两面性
案例3:陷入数字陷阱

某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渠道历史购买订单为1单的人数占全渠道一半以上,故我们需要提升用户购物频次为每月2单”。当时觉得这个目标很合理。

若干天后回忆起来,发现这个渠道正在拉新的高峰期,历史购物订单数为1单的用户占比大其实是正常现象。
此时,基于渠道快销品较多的特性,如何引导用户快速购买第2单、第3单,培养用户购物习惯才是最合适的运营打法。

避坑总结:工作和生活中总充满着数字陷阱。正如,小王考试得了班上第3名,炸听很厉害,当知道班上就4人时,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并未了解整体,所以才对信息理解有误。碰到“专家”结论**件时,相比纯相信结论,更重要知道得出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4:不具备mvp心态

功能上线后,产品经理总是幻想着“由于功能上线后,xx指标提升了50%,提升了x个人两倍的工作效率“的嘉奖。而实际大部分情况是,“功能上线后,有一堆bug和缺陷“。产品上线后的不完美,常常导致自己缺乏自信,同时对外宣讲也表现不好。

避坑总结:没有产品在刚上线的时候是完美的,也没有产品被所有人喜欢。而此时应该做的是,第一阶段抓好20%关键功能,放宽心态面对上线后的杂音。将上线后反馈的所有问题收集上来,思考清楚并有条不紊的优化迭代才是关键。

写在最后

有很多事,需要踏过坑才能吸取教训。而很多坑本质上是一致的,搭建自己完善的思维模型并触类旁通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推荐文章《如何向查里·芒格和马克斯那样思考?》,来源于36kr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