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评估指标怎么定?主要就是下面这一句话:
刚需看渗透、高频看人次、痛点看能耗


渗透率原本是市场营销中的一个概念,指企业的实际销售量在市场潜量中的百分率。但是我们可以将的使用范围进行衍生,大到行业覆盖度,小到产品中的某个功能特性:比如互联网渗透率是指使用互联网的网民与总人口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网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而对于某个app的产品来说,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功能渗透率”,是指当前使用该功能的人数占整体使用产品的人数比例,这个指标可以较为客观的反应出,当前功能对于使用产品的人群的覆盖度,功能渗透率越高,则说明该功能是用户当前使用产品的核心功能,也即在当前产品形态下的大部分用户刚需。



人次是指用户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重复出现的行为次数。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来说,普通人可能一辈子就买一次房,十年去换一部车,他们在人生的尺度上其实是个低频的,但是在你要买车的前三个月的时候,你选车的需求被激发,每天看各类购车资讯的行为又变成了短时间的高频需求了,所以这里必须强调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不能脱离场景去说这个。


①集低频场景为高频场景
②低频场景前置或拆分转为高频场景

开篇已经提到痛点是指“需求被满足过程中,行为路径上的最大阻碍”,而在这条达成任务目标的道路上,我们一般都会付出3样东西“体力、脑力、心力”,这三者的付出加在一起就是我们完成任务的一个整体能耗了。


下面再来说说关于三力的消耗如何用数据去进行评估,我们依然以app为例:



产品能不能做起来,取决的因素有很多,战略方向、竞争格局、服务质量、产品体验、运营活动等都会影响产品的成败,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各位产品经理大大们建立自己的数据体系,带上度量标尺,更好前行。

最后如果看完后,啥也不记得,请记住这张表,期待大家能做出让用户、公司、自己满意的三赢产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