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大四,我的第一次创业正式告破。
比大多数人幸运的是,创业失败没让我亏钱,也没让我负债。
怀揣着二十多万的资金,我已经是同龄人中的“土豪”。
在这座漂亮的城市中,我终于走出了草根逆袭的第一步,也终于不再那么的彷徨与焦虑。
但在失败的那段时间里,我是非常沮丧的,突然从忙碌的状态脱身,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接下来会经历什么。
这段时间,我处于恍恍惚惚的状态,好似大梦一场,最终梦醒十分。
看人起高楼,看人宴宾客,转身后发现,是自己的楼塌了。
对于我和老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我不知道,也不在乎。
每个人在一段时间内都有一些同行者,走着走着全部都消散了。
2016年,我的人生再度面临着新的选择,这一年我即将毕业。
同班里有人选择天天泡图书馆准备考研,有人西装革履在找工作的路上,也有人宿舍无所事事。
老实说,我和班上的人联系并不是很多,和宿舍的人更是点头之交。
赚Q后,为了更好的开展业务,早已从宿舍搬离,现在见面也就打个招呼而已。
工作是不打算找了,在这个时代,老老实实的人都被车贷和房贷压死了。
虽然专业是荒废的,但这两年也磨练出不少能力,如果想就业的话,也有信心找到一份适合的,但没意思。
有一段时间,我疯狂的在网络上搜寻各种项目的机会。
从地摊三十六计到最火十大加盟店,我全部搜集资料来细细琢磨。
有心插柳柳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偶然机会下,我在知乎看到一篇经典文章。
时间久远,文章的内容我大多已经忘却,但这篇文章开启了我新的思维。
那是一篇说互联网赚Q的文章。
主要内容是:以前美团和饿了么大战的时候,两个平台疯狂砸补贴,注册下单免费吃霸王餐,而SHUA手则利用抹JI技术,jie码平台,大量注册新账hao。
和商家店铺合作,用账号疯狂刷补贴,继而在商家下单,和商家谈好分成模式,直接TAO现大笔补贴。
现在来看,这个技术和操作手法并不惊奇。
无非是薅羊毛的HUI色产业而已。
但当时,真的如同闪电从天空闪落,帮我敲开了网Z的大门。
这个文章,深度启发了我的思维,给了我一个认知,哦,原来网络上也是可以赚Q的。
从这篇文章开始,我知道了网Z这个概念。
我用了所有了搜索方法去链接网Z这个词,通过网Z找寻新的词汇,这样的方法让我搜集了很多的学习文章,这些文章也带我从网络入门。
我开始知道薅羊毛,淘宝客,无货源,自媒体,电商,裂变,公众号,粉丝,流量,网站,SEO,百度竞价,引流等各种互联网的概念。
在这段时间内,我废寝忘食,精神极为亢奋,我每天花十六个小时时间浏览各种资料。
直至现在,我仍然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入门网络的这种心情。就像天地的第一道光,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天地就有了光。
但现在,我再也没有遇见光的那种感悟,想来,真是遗憾。
现在我还能记起来一些经典的入门案例。
一个是送智能手表送的越多赚的越多的玩法,到现在为止,这个套路仍然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流行。
操作手法是这样的:在阿里巴巴上批发智能手表,阿里巴巴是一个大型的批发网站,大部分电商商家的货源都是在上面选购的。
在那时候,智能手表仍然是个鲜见的玩意儿,大多数人都没接触过,只知道这个听起来很高级,极具科技感。但真实情况是,如果批发差质量的,只需要20元一块。
有了货源,然后去对接营业厅,无论是移动也好,联通也罢,能对接上就行。
跟他们谈电话卡的价格,相当于去帮助营业厅开卡,一张100电话费的卡如果沟通好的话可能只需要30元就能拿到
三大营业厅本身是有开卡指标的,尤其是每张卡以后充值的话费都会有提成给到开卡员,很多营业厅都会同意这样合作。
接下来直接在营业厅外面搭建活动展台,打出免费出智能手表的口号。
但送智能手表得办一张电话卡,需要先充值一百元的电话费。
聪明的朋友看到这里已经反应过来了,20元拿到智能手表,再话费30元拿到电话卡,就相当于每送出去一个智能手表,纯赚50元。
这个套路很新奇,利用人性中的贪婪,这种活动也很容易形成羊群效应,有第一个人尝试就有一大批人等着付钱。
在热闹的地方搞这样的项目,一天赚个五六千跟玩一样。
也有人通过微信投票活动一天裂变几万微信公众号粉丝的,随便转手就是几万块。
这些经典案例让我极为震动,我从来没想过原来别人的赚Qian能这么玩。
从我现在的视角看,网Z人其实都是一群盯着钱的野狼,只要任何平台有机会,就直接上去撕一口。
让人惊异的是这个群体,有些人电脑都使用都不太流畅,照样每年赚数十万。
我在琢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群人,有些人初中都没毕业,收入却远超过一个普通的硕士毕业生。
是专注的力量,做开发的在大学里只研究技术,而技术到产品再到收益是一个很长的流程,所以技术好的却不一定能赚到钱。
而这一群狼,天天就研究能不能获取用户,有没有什么好的产品,有没有好的变现方法,有什么好的赚q套路。
想赚Q,就去离钱最近的地方,这是一群神奇的人。他们后天在互联网上学到的东西要远比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多。
这也是一群自律的人,很多人能枯燥的重复同样的工作内容,在百度贴吧日发千贴,一天输出十篇软文。
工作强度远超于大多数上班族,这也是他们能赚到钱的原因。
这也是一群爱学习的人,是知识付费的佼佼者,有部分人每年在课程上的投入要超过上万元。
这是一群对人性研究极为深刻的人,能轻松写出让人拍案叫绝的公众号标题,也能策划出送手表送越多赚越多的经典活动。
如果这样的一群人都不能在网络上赚Q,那我真觉得是老天瞎了眼。
(六)
大四的我显得稚嫩,不明白圈里的层层套路。
在我大量阅读了半个月的网Z文章后,我选定了一个创业的方向。
做无货源电商。
16年的无货源正是风口项目,无数牛鬼蛇神进入了这个市场。
有些人不了解无货源,我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比如淘宝无货源,是在淘宝上开个网店,但是我们并没有商品,我们只是去把别人的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图片和资料给复制下来,然后上传到我们的淘宝店铺。
等有人来我们的店铺下单后,我们就从我们复制的店铺购买,然后将收获地址改成在我们店铺下单的人。
你不得不惊叹,第一个研究出这个玩法的人真他娘的是个天才。
一个空手套白狼的经典案例。
这个玩法成立的核心是在淘宝上搜索同样的关键词,每个人看到的商品都是不一样的,总有某一刻,复制到自己店铺商品会被别人搜到。
而上传数万的商品信息,真的是闭着眼都有人来购买东西,也就是必出单的玩法。
在网络上大量检索关于无货源的信息,最终找到了追梦。
朋友圈观察了一个星期左右,也和追梦聊了很多,觉得追梦这个人还是挺靠谱的,就付了3888元跟他学习无货源技术。
追梦的确挺良心,视频里**着不少的干货,从他这里的教程,我才真正开始理解电商,理解淘宝系的流量,理解电商的玩法。
靠着追梦的无货源技术,我把店铺做到了单店产出3000元利润。
当然,在这其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技术,测试产品,摸索平台。
同一个项目,不同的人来,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并不是说追梦的技术就一定赚钱。
他的学员也有些店铺做不起来的,每个月就能搞一两百。
说白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不能赚到钱,还是得看个人,做互联网尤其如此,你不可能完全copy人家的模式,因为大家手上的资源各不相同。
研究技术时,我经常在电脑从早坐到晚,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在收益的背后,其实每个人都不轻松。
做到产出3000的利润,我开始扩大店铺规模,在淘宝找人办理了五张营业执照,加上个人开的,然后又找我爸他们身份证开,一共开了10家店铺。
扩张后出现了IP问题,被封了一家店铺。
找了很多同行咨询,最终在一个前辈那里找到了解决方案,将主账号放在云服务器,子账号就可以挂在电脑上,给前辈发了500的红包。
知识就是财富,在这一刻,这句话体现的淋淋尽致。
我一直认为,付费与红包是与大咖交流的最好方法。因为大家都很忙,不会抽空和没价值的人交流。
收益的背后是有代价的,我在无货源上赚了Q,却不懂得搭建团队,我作为独狼在互联网上穿梭,没有及时把握住放大的机遇,把钱存在银行,并没有做更多的投资与尝试。
所以导致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消耗在做事上,而缺乏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做互联网,就要保持不断的成长,在学习与做项目中不断获得成长,停止学习的时候,就是一个人跟不上网络步伐的时刻。
我毕业了,从今天开始就不是学生了,走出学校的那一刻,我稍微感觉有些寂寥,又有些难受。
我不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大学生涯,在这座城市里,我没有很好的朋友,曾经有马哥和我一起喝酒,现在马哥也走了。
我是远方的游子,这座城里没有任何东西属于我,我什么都没有,我活生生的,变成了孤魂野鬼。
他们的大学是丰富精彩的,这个我肯定,偶尔走在校园的时候,我能听见欢声笑语,看他们成群在一起嬉戏打闹,我也羡慕别人的生活,甚至有时我感觉自己过的很失败。
但贫困让我别无选择,城市的夜景与繁荣,不属于大山里的草根。
整个大学下来,我收获了什么?我又失去了什么?谁知道呢。
在武汉我越加的难受,我仿佛又回到了高一的那种约束感,这里有无边的天地可以奔跑,但我一刻都待不下去了,压抑感一直在增加。
又一次站在长江大桥上,我终于下定决心,离开武汉,去广州。
打包了所有的行李,两台台式电脑带不走,低价出给了一家维修店,该扔不该扔的东西全部被我扔了,带着笔记本和行李箱,我来到了广州。
来到广州后,我仿佛又活了下来,我又找回了我做网络的兴奋,这里一切都好,城市饮食也和云南那边相近,我喜欢这座城市。
无货源的收益很好,我从网上也赚了很多钱,此时的我是欢愉的。
但在广州呆了一段时间后,无货源开始不好做起来,收益也开始下滑,店铺单产出开始降低。
我尝试了一些裂变,精细化的玩法,效果不是很好。
也找不到优秀的同行一起交流,这样来来回回折腾后,我反而对无货源丧失兴趣。
实际上,那有什么不能做的项目呢?哪里又有简单的项目呢,事在人为,大道至简,这是我后面琢磨许久才明白的道理。
一个项目好不好,大概率取决于人行不行。
放下无货源,是我做的比较错误的决定。
我闭门造车,缺乏与同行的深度交流,也失去了一个发展的重要机遇。
现在来看,无货源仍然活的很好,从淘宝无货源,拼多多无货源到天猫无货源,京东无货源,1688无货源,一直有人做的很好。
技术一直在更新,守在一个行业里的人都赚了大钱,持续在无货源领域耕耘的人,如今已成为了一方大佬,我抓住了风口,却又在浪潮退却后被拍死在沙滩上。
在一个行业耕耘五年,就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在一个行业耕耘十年,就是行业的龙头老大。
遗憾的是,我连两年时间都没有坚持。
(七)未完待续……
“赞”和“在看”,记得点一个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