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设计是双向的,关键是要保持适当的平衡。

-
传达的信息类型
-
信息是否需要用户操作
-
信息的紧迫性(是否需要立即查看)

该规则规定,系统应始终在合理的时间内通过适当的反馈使用户了解发生的情况。


-
警告(需要立即注意)
-
错误(需要立即采取措施)
-
异常(系统异常,某些功能无效)
-
确认(需要用户确认才能继续进行的操作)
-
警告(无需立即采取措施)
-
确认(对用户操作的反馈)
-
信息性消息(又称被动通知,可以回看某些内容)
-
标记(通常在图标上,展示上次互动后的新内容)
-
状态指示灯(系统反馈)

-
什么会触发通知? -
正在传达哪种类型的反馈? -
通知将出现在哪里以及如何出现? -
哪个通知需要立即交互? -
通知是持久性的还是非持久的?


-
如果一个警告是持久的,那么设计师怎样确保用户在离开初始屏幕后仍然可以访问它们?
-
是否需要在可以看到通知存档的地方加入带有徽章的警报图标?
-
如果一个通知是非持久性的,它会在多长时间内消失,是否应该有一个选项可以在它淡出之前关闭它?
对于移动应用,不仅要设计应用内的通知,应用外的推送通知也要精心设计。


-
根据前面讨论的三个注意级别对通知进行分类,再定义这三个级别中各种通知的形式,为三个注意级别创建统一的配色方案以及图标样式。
-
创建简洁易读的通知来提供有用的信息。注意适应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内容类型和文本长度。
-
仔细考虑发送什么以及何时发送。对于高关注度的通知,尽可能考虑声音和触觉(振动)反馈。
-
对于非持久性的通知至少应该停留4~8秒后再从屏幕上消失,也可以选择更快将其取消。另外考虑一个带有标记通知“不再显示”的选项。
-
确保通知与背景之间有适当的对比来提高可读性。采用流畅的响应式设计时,背景可能会在通知下自动变化。

-
尽早开始通知设计,而不是事后考虑; -
按三个注意级别对通知进行分类:高、中、低; -
考虑颜色和图标的样式并确定位置; -
按类型对它们进行分类:持久性或非持久、弹窗、横幅等; -
将它们整合到设计系统中。
— The End —

若大家希望及时看到更新,可以在阅读文章后点击“在看❤️”,或将Clip设计夹设为“星标⭐️”,来提高我们的相遇机率,感谢支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