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不但不可避免,而且有时候是合理的,如果强制禁止歧视,反而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在说价格歧视之前,还需要再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心理估值。很多人一直以为价值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概念,但其实价值是由人类定义的。在维基百科中,商品的定义是是一种用于满足购买者欲望和需求的产品,重点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也就是说,任何一件产品,人类需要,它就有价值;人类不需要,它就没有价值。
西方经济学认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但这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事实上在真实的商业世界中,一件商品的价格就是由商人在和消费者之间,一笔笔交易中的博弈关系形成的。
-
首先收门票的方式就拦住了很大一批没有体验过这种娱乐方式的用户,有很多用户是体验之后觉得有乐趣才打赏的。
-
收门票的方式限制了用户的消费力,在打赏时愿意一掷千金的用户,现在只要付门票费就行了。
-
如果我们将门票费定为100元,那么愿意付50元的用户就被拦住了,而实际上这些愿意付50元的用户也是我们想要的。
-
解放优质用户的消费力;
-
极度细化用户颗粒度,用户愿意支付多少都可以,不会再有一部分用户被价格筛选掉;
-
可以让用户先体验后付费。
-
产品本身要有很强的心理体验,看过我上一篇《用户决策模型》的同学应该知道,用户在做一个决策的时候是需要一个动力去推动的,同时会考虑付出着成本,最后做出决定。那么传统的定价方式就是强制执行价格,换成意愿定价后,这种制约不见了, 就需要一个新的动力去push用户付费。情绪就是一种很强的动力,这种心理体验强的产品能触动很多用户情绪,驱动用户付费。
-
边际成本极低,这点相信不用多说同学们都能理解。 -
产品本身要有一定的用户基数,我们按照一定的转化率去计算,最后得出的收入至少要能够cover固定成本,这笔生意才值得去做。
-
歧视不可避免,凡是歧视也必然有代价。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就是权衡,找出代价最小的歧视方式。
-
价值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根据不同用户的心理估值来主观定义的。
-
商品的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的,相反是用户的心理估值决定了产品的成本。
-
价格歧视的概念,几种价格歧视的方式,以及如何定价以获得最大销售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