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约1300字,速读3分钟
世界杯终于落下帷幕,四年一度的品牌营销大战也结束了,法国队夺冠之后,朋友圈又被法国队和华帝退款营销刷了一遍。
但从决赛前夕的社交网络讨论热度来看,世界杯的决赛热度已经大不如开赛前期。从百度指数来看,世界杯的指数随时间推移明显下滑。
世界杯热度降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只进入决赛的队伍——法国和克罗地亚都缺乏流量球星,而几个最大的流量球星如梅西、C罗、内马尔都在世界杯比赛中段就被淘汰了。
2018年世界杯百度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2014年世界杯百度指数走向相对平稳
流量球星的淘汰,意味着众多吃瓜群众和伪球迷的流失,毕竟许多女性伪球迷都是冲着梅西等明星球员而来的。其实观察朋友圈可以发现,即使在法国队夺冠之后,能叫出法国球员姆巴佩名字的人并不算多。
其实无论是什么赛事活动,我们都可以发现其中的注意力分配原则: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流量人物身上。普通观众看比赛的原因往往不是对球队有明显喜好倾向,而是为了去看明星球员的演绎表现。
无论是本届世界杯的梅西、C罗、内马尔也好,还是刘翔、姚明、林丹也好,体育竞技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运动员竞技,即使是足球、篮球等团体比赛,人们的注意力依然是集中在少数球员身上。若按照二八原则来看,百分之八十的流量都会集中在明星运动员身上,国家队才是其次。
从这个角度去切入,也许就能发现为什么世界杯赛事期间,即使是世界杯和微信官方联合推出的换国旗头像活动也一直没形成刷屏影响力。
在6月中旬世界杯开幕式前后,不少品牌(包括微信的官方账号)都推出了换头像活动,内容大同小异:上传头像图片,勾选支持的国家队,通过小程序或者H5页面生成带有国家队国旗的专属头像。类似于以前民间生成圣诞帽头像的玩法。
但事实上这个活动的效果应该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从传播的程度上看,其实完全没有达到刷屏的效果,原因有两个方面:
1、国家队感知弱
对于核心球迷而言,国家队其实是个相对尴尬的存在,因为我身边的核心球迷都是俱乐部球迷。国家队球员通常没有俱乐部球员磨合配合的好,观赏性就相对减弱了,这跟NBA成为最受关注的篮球赛事是一个道理。
而对于吃瓜群众和伪球迷而言,国家队的意义就更是模糊的,伪球迷们通常既不知道各个国家队的实力、也难以从换头像中获得他人认同和自我炫耀,再加上外国国旗本身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就容易搞混淆,因此大众没有换头像动力也不奇怪。
2、没有挖掘球星价值
大众的注意力集中在球星表现上,而非比赛结果,就像16年里约奥运会的游泳选手傅园慧,得的是季军但并不妨碍她成为当年最具人气的运动员。
但这次换微信头像的活动却没有放大球星的流量价值,实际上很可能在活动策划时,方向就偏了。
其实若是把国家队的国旗改成明星球员,比如说把支持阿根廷的头像改成支持梅西的头像,把支持葡萄牙的头像改成支持C罗的头像,通过这个小改动,也许能让换头像活动的传播效果上升一个数量级。
吸引大众注意力的东西,永远都是个性鲜明、具有人格化属性的具体事物,球员也要、热门IP也好,都是非常具体可感知的符号。
相对于成功的营销案例,这个并不成功的案例也许能给我们更深刻的启示:抓准流量的核心。
用户的注意力核心在哪,就在哪个地方做活动设计,用户对世界杯的注意力无非集中在冠军和明星球星身上,那就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冠军预测和球员PK上。
世界杯期间成功的体育营销案例无非都抓住了这两点中的一点,华帝靠夺冠概念博得了眼球,蒙牛靠梅西赚够了流量,但华帝运气好,法国队真的撑到了决赛并且夺冠了,蒙牛运气不佳,梅西在比赛中场就被淘汰。
总而言之,洞察用户注意力的流量中心,放大用户情感,抓住用户关注的那百分之八十,才能策划出一场具有刷屏潜力的活动事件。
-END-
你可能还喜欢:
霸王竟然找毛不易代言??吓得我瓜子都掉了……
如果你看了《我不是药神》,也许我们可以进来聊聊
上半年那么多营销案例,给我的最大启发是这个……
走歪了的增长黑客,是黑客还是诈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