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知愚 订阅号:心智战争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其实,核心和边界都是要关注的,我也可以套用他的这句话:太多人关注核心,而不关注边界。
太多人关注定位理论的核心:善于竞争,善于分化,跳出自我局限从心智重新定位等等,种种好处我已经在“定位理论的七层认知”里说过了。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定位理论的边界。
什么是边界?举三个例子:
老子哲学提倡无为,要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意思是不要妄动,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要干扰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些人听了这些道理之后,却不知道怎么行动了。
因为老子的哲学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而不是为老百姓和社会中层服务的。这是老子哲学的边界。切换到当下的时空,老子哲学适合电商平台面对平台上的商家,平台运营方不要干预商家的经营,设定好规章制度,做好支付物流等服务,他们就可以自己发展得很好了。
但是如果你一个平台上的小商家也学无为哲学,早晚把自己学出局。
孔子门生三千人中,最优秀的弟子是颜回跟子贡。颜回是孔门72贤之首。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而颜回被尊为“复圣”。孔子视颜回为孔门的传人,及至颜回早逝,孔子痛哭,“噫!天丧予,天丧予!”
孔子对颜回的赞美很多人都知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这种愁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真是贤者啊。
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6次孔子对颜回的赞扬,这在孔门弟子中绝无仅有。孔子的另一位得意弟子是子贡,除了学问,子贡在政治和商业上的成就也很高。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将子贡列在陶朱公范蠡之后:“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但是孔子不太喜欢颜子贡。
孔子有一次问子贡:你跟颜回相比如何?子贡谦虚地说:您说一,颜回能领悟到十,而我只能领悟到二。
孔子这样评价:“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颜回学问和道德很强,却穷困潦倒,而子贡经常不听话,做生意却总能猜对行情。
子贡之于孔子,就像柏拉图之于苏格拉底,圣保罗之于耶稣,徐爱之于王阳明。没有高徒的推广,名师们很难被大众接受。子贡是链接孔子和世俗的桥梁。
子贡经商的成功,是对于人心的洞察和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但是在孔子那里则成了猜测。可见孔子不太看重子贡的经商才能。因为孔子的学问是为君子——也就是古代的官僚阶层——服务的。
认识到这个边界,你也就了解了为什么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因为替国家出力,国家自然要给你俸禄,所以接下来就是“忧道,禄在其中矣”。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樊须问孔子种地和种菜的事,孔子不但不回答,还说“樊须这个小人”。
因为孔子的学问是为官僚阶层服务的,他自然就不关心经商和种地的事情。这就是儒学的边界。如果一个商人或者农民也学这一套,天天为国家忧道,不管自己的生意和粮食,那也是没有意识到边界。
甘地在印度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他和印度赢得了世界级的名声。印度人缺少生活物资,甘地就带领他们去英国殖民者那里拿,即使被殴打也不还手,被关进监狱也不退缩。
但是甘地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适合全世界,他跟法国人说,“接受不可避免的结果,拒绝做一场愚蠢的屠杀的帮凶”。
跟英国人说,“你们可以邀请**和墨索里尼随意征服你们的国家,征服你们被称作属地的国家。你们也可以让德国人跨上你们美丽的宝岛,占领你们的无数富丽堂皇的名胜古迹。让他们任意占领吧,但你们决不可丧失心志”。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能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人权的理念深入人心和现代传媒业的发达。一旦英国殖民者有暴力的行为,来自西方的记者就会报道出来,这给了殖民者很大的压力。使得他们不能做出太多过激行为。
越南战争的结束跟一张美国大兵的照片很有关系,美国人的尸体被拖拽在大街上的照片引发了国内的反战游行;**在南非领导的独立运动能成功,和当时的英国殖民者有很大的关系,在**的传记《底线时分》里写着:
1975年,**关押在卢本岛的第12年。监狱长普林斯对**的妻子温妮发出言不逊,把**给惹火了。
“我从座位上站起来,绕过桌子向他走去。普林斯向后退去,但我及时控制住了自己,没有用拳头,而只用言词教训了他。我是个反感说脏话的人,但是那天我违背了自己的准则。”
如果甘地和**的对手是**德国或日本,他们领导的独立运动不可能成功。
老子的道,孔子的儒都有自己的边界,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独立运动,都有能够成功的前提。如果忽视边界和前提条件,就不能在现实世界发挥作用。
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的边界,定位理论也是一种理论,所以定位理论也有自己的边界。
所谓边界,有时候是指某个理论能够成立的条件或前提,比如定位理论能够成立的条件是市场竞争极度激烈,越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地方,定位理论越是有威力。
例如在运动鞋品类,分化出篮球鞋,跑鞋,网球鞋,羽毛球鞋等细分品类,但是在这个品类竞争不激烈的时候,如前工业时代,或者农业时代,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细分的品类;
在竞争不激烈的品类,也可以进行品类延伸,例如厨电品类中,竞争不激烈的品类是消毒柜,电磁炉,烤箱等,这些品类可以品牌延伸。
“罗盘战略定位”创始人李广宇总结了5种可以品牌延伸的情况:
1、如果你销售的是弱势品类,可以进行品牌延伸。
什么是弱势品类?就是那些低关注度、低参与度的品类,比如菜刀、筷子、拖把。对这类产品,潜在顾客没有太大的兴趣,关注的通常也是产品本身的功能价值,做出购买决策时十分快速,不会货比三家。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知名品牌都比任何一种不知名的品牌要卖得好,品牌知名度本身就是竞争优势。
再比如,火锅底料是弱势品类,难以产生强势品牌,这就给了海底捞延伸出“小包装火锅底料”的机会。因为海底捞的心智资源是“正宗四川火锅”。潜在顾客会认为,既然海底捞代表了正宗四川火锅,那么它的火锅底料应该也不错,能够赢得顾客的优先选择。
2、如果你想打造“低端品牌”,可以进行品牌延伸。
延伸品牌康师傅、娃哈哈均推出了矿泉水,它们有可能成为高端的矿泉水品牌吗?在农夫山泉、怡宝这些专家品牌面前,绝无可能。康师傅、哇哈哈矿泉水只能作为低端品牌填补专家品牌留下的市场空白。
金龙鱼可以成为高端食用油吗?不可能。从1991年开始,金龙鱼一直在做食用油,几乎成为专业食用油的代名词。但从2009年开始,金龙鱼从食用油延伸到大米、面粉,想做“米面油”的大品牌,结果自然就是推动金龙鱼的低端化。
3、如果新品类没有未来,可以进行品牌延伸。
一个品类要发展壮大,需要一个独立品牌的引领。相反,品牌延伸会遏制品类增长潜力,扼杀新品类的分化。
在美国,淡啤曾经是一个品类机会。然而,啤酒领导品牌百威没有为淡啤推出一个独立品牌,而是延伸出“百威淡啤”。如今,消费者不再认为淡啤是新品类,他们认为淡啤是另一种啤酒产品,和普通啤酒相比,如果有区别的话,可能只是多兑了点水。
假设淡啤的市场一直很小,没有未来,品牌延伸是合理的选择。因为相比创建品牌所增加的费用,限制淡啤的增长潜力,扼杀淡啤的分化也无关大碍。
但是,如果一个新品类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像手机、电脑、数码相机,在未来有可能迅速发展并形成大市场,那么使用新的品牌名是更好的选择。
电动汽车会形成大市场吗?如果电动汽车有未来,法拉利就不应该延伸出法拉利电动汽车,而应取一个独立的名字。因为法拉利代表的是传统跑车,不利于引领电动汽车的发展。
4、如果你的产品在平台内部销售,可以进行品牌延伸。
如果你的产品需要上货架,不该用品牌延伸;如果是在平台内部销售,或者由销售代表上门推销,可以用品牌延伸。因为平台内部或上门推销屏蔽了竞争。
比如,海底捞延伸出“海底捞啤酒”,诉求“好火锅要配好啤酒”。从认知上,“海底捞啤酒”确实会稀释“正宗四川火锅”的心智资源,而且让啤酒喝起来有一股火锅味;但从生意上,海底捞啤酒的销量会有所保证,为什么?因为海底捞啤酒在平台内部销售,屏蔽了其它啤酒品牌的信息,顾客没有替代选择,只能选择海底捞。
但是,如果海底捞啤酒进入超市、卖场,在青岛、雪花、燕京、哈尔滨、百威、喜力、科罗纳等国内外品牌的围追堵截下,必败无疑。
5、如果新产品不做推广,可以进行品牌延伸。
品牌推广涉及顾客认知。如果你的新产品不做任何推广,那么对顾客认知的影响就有限。此时,适当进行品牌延伸也无关大碍。
2004年,酱腌菜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却没有一个强势品牌。2010年,乌江榨菜通过一系列动作,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成为酱腌菜领域唯一的上市公司。
乌江上市后,除腐乳、辣酱等少数品类有强势品牌之外,在萝卜干、辣白菜这些品类中还没有强势品牌,也很难建立强势品牌。于是,乌江榨菜作为一个榨菜的强势品牌,延伸到了酱菜、腌菜、泡菜这些领域,顺势收割这些弱势品类的市场。
虽然乌江进行了品牌延伸,但是,乌江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榨菜”的品牌身份,在认知上依然聚焦于涪陵榨菜。也就是说,乌江并没有为延伸的产品线做推广,乌江海带丝、乌江萝卜干只进入了市场,而没有进入心智。如果未来酱菜、腌菜、泡菜领域出现强势品牌,那么乌江依然可以把触角缩回来,守好自己的榨菜大本营。
综合这几种可以品牌延伸的情况,也就是定位理论不起作用或起作用很小的领域,都是竞争不够激烈的时空内。
在供不应求的产品时代和终端至上的渠道时代,定位理论作用并不大。所以海尔空调、小米音箱、三星手机、娃哈哈妙恋、美团旅行、腾讯新闻也能成功,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定位理论作用就很大,所以阿里来往、腾讯拍拍、小米空调、非常可乐都失败了。
定位理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市场竞争足够激烈。定位理论只有在市场竞争足够激烈的前提下,才会发挥作用。
定位理论的边界还体现在,定位理论自身带来的局限。
杰克·特劳特说,重新定位竞争对手往往是在领先品牌的强势中寻找弱点,并攻击此弱点。定位就是在领先者的“强势”中找弱点,而不是去别处找弱点。有时领先者会有一些弱点,但那仅仅是弱点而已,并不是其强势中的固有部分。但是还有另一种弱点,是由强势造成的。
是的,正如杰克·特劳特所说,领先者的强势中隐藏着弱点,这种弱点的致命之处在于,它正是由领先者的强势造成的。
定位理论擅长品类分化和依据对手的弱点创建定位,这两个擅长背后正是定位理论的弱点或边界:
1、过度关注品类分化和创建竞争性定位,而忽略第一性原理;
2、过度关注品类分化和创建竞争性定位,而局限于品类内部,忘记品类本身的危机;
3、过度关注品类分化和创建竞争性定位,而局限于品类内部,忘记品牌形象的打造;
4、过度关注品类分化,忽略品类融合也可以产生新物种;
5、过度关注品类分化和创建竞争性定位,而局限于品类内部,不能跨越非连续性。
提出问题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会继续分析定位理论边界的5种情况,以及探讨为何会出现边界,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如何应对。
今天心血**百度我的“心智战争”,发现一个搜狐号,但是不是我注册的。因为文章把我原文里留下的二维码名片和一些图片都删除了。所以应该是某位大神手动操作的。
“心智战争”以前叫“定位战争”,再之前叫“不靠谱先生”。历经两次改名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名字。
所以这些转载都标明出处“不靠谱先生”或“定位战争”。
所以我想说,那位帮我注册搜狐号的大神,能把搜狐号给我不?说实话我有点感谢你。受你启发我赶紧注册了百度百家号和企业号,更方便有心人在pc端搜索。
“我像追索仇人一样寻找我的友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