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知愚
来源 | 心智战争
1、很多寻求咨询的企业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咨询师懂这么多,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企业?!这个问题包含很多种意思:从知行合一的哲学来看,知道很多但是没有行动,说明不是真的懂;像我们这样做了企业的人,才是真的懂。
从咨询师的角度看,或许可以这样回应:做了企业还来学,说明并不懂嘛。也可以这样回应:咨询师都去做企业了,谁还给你们来上课?!
2、咨询师和企业家的关系,是刘邦和萧何、刘备和诸葛亮、曹操和荀彧的关系。刘邦可以统筹全局,就像企业家要统筹管理、招聘、资金、销售、渠道甚至政商关系,但是刘邦需要萧何,正如企业家需要咨询师。
说到这里,企业家可能会说,我是刘邦那你是萧何吗?这其实是个伪命题。但是也揭示了某个道理。
如果你是刘邦,你自然能看得出谁是萧何,谁是草包。刘备和诸葛亮初次见面已经46岁了,诸葛亮只有26岁,从上帝视角看你知道他是诸葛亮。如果回到当时当地,他就是一个在南阳耕读的小青年啊。
3、说到这里,你也会明白为什么那么多草包咨询师也有饭吃。因为有众多的草包企业家嘛。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三国时期,荀彧原本是跟着袁绍混的,发现他难成大器之后就投奔了曹操。
用定位理论的术语来说,袁绍是一个信任状十足的人。四世三公,家族显赫,管理着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麾下兵强马壮,怎么看都比曹操强吧。正如我们能看到的很多咨询师,来自某某知名机构、某知名品牌策划人、某书作者、某理念创始人等等。
如果你还在用信任状的视角判断咨询师的成色,或者没有刻意警惕信任状对你的影响,那你就没有入得定位理论的门。信任状是你拿来去调动别人心智的,而不是被人调动的。
4、企业家在面对咨询师的时候,仰视或俯视都是错误的视角。仰视证明过于不自信,或者懒于思考,俯视说明妄自尊大,自我意识太强,极容易陷入内部视角。
或者说,仰视咨询师和俯视咨询师的,是同一种人。他们会在发现对方的纰漏之后洋洋得意,也会在发现自己的纰漏后惶恐不已。
换过来也一样,咨询师不坚持自己立场,刻意迎合企业家或故意利用对方的心理弱点、以俯视姿态肆意批判,也是一种病态人格。
5、可能是我们经历的威权文化太久了,欺下媚上已经成为了集体潜意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企业家们靠抱着政府、国企大腿生存已经成了本能。所以在俯视和仰视视角之间无缝转换的人格,颇为常见。
这种人格喜欢寻找对方的漏洞,证明自己的高级,而不重视理论的学习本身。也就使得很多人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
回到前面,“我是刘邦,但你是萧何吗” 是个伪问题。你是刘邦,自然认得出萧何。你真的懂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就不会提出咨询师为什么不做实业的问题。
6、具有旧时代人格的企业家们,适合去刘一秒、翟鸿燊、陈安之那里学习。有趣的是,这些大师特别喜欢有意无意地打击讽刺学员。为的就是激发企业家门的病态人格,引导他们仰视自己。
一旦仰视起来,他们也不会问这些大师们为什么不做实业的问题了。
清单 | 为什么有人讨厌定位理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