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品牌”免费获得《50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李大为(互联网品牌官主笔)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ID:szwanba)

酝酿数月的裁员消息,终于尘埃落定。


5月7日,甲骨文中国区召开电话会议,宣布公司正进行业务结构调整,首批裁员900人,占研发中心的60%,第二批裁员将在6、7月份进行。


这也就意味着,整个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都要关闭,一度称霸全球的科技巨头大有在中国落败的势头!

再联想到半个月前宣布退出中国的亚马逊,很多人都想问,国际科技巨头到底在中国怎么了?


从巨头到小玩家,甲骨文错失风口


提起甲骨文,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但这并不妨碍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

众所周知,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科技公司竞争力的来源。甲骨文正是凭借其在服务器、数据库软件、存储设备上的优势,几乎垄断了全球商用数据库系统的市场份额,成为仅次于微软的第二大软件公司。

在金融、电信、能源、政府等领域,尤其是大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甲骨文的客户。

不过,始料未及的是,云计算出现了。

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选择购买云服务,继而将数据存放在“云端”,这就直接冲击了甲骨文的服务器和数据库业务。

2010年前后,甲骨文在数据库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50%,但在云业务的布局上,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研发进度,甲骨文都被甩在了后面。

根据数据显示,亚马逊云以51.8%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微软云以13.3%的市场份额占据次席,阿里云(4.6%)、谷歌云(3.3%)和IBM(1.9%)分列第三到第五名。甲骨文云被归纳到了“Other”类,市场份额不做统计。

也就是说,甲骨文错失了云计算的风口。


技术迭代永远是科技公司的“痛”


科技巨头的“护城河”很深,但是也很浅。

2018年第四季度,巴菲特清仓了其持有了21亿美元甲骨文股票。在被问及原因是,巴菲特是这样说到的:


“从我的角度来看,Larry Ellson 在甲骨文的工作很非常出色,但是我不了解他的业务,看不懂甲骨文。”

说到底,其实在巴菲特的眼里,甲骨文不能被视作是苹果那样的消费公司。言外之意,甲骨文的数据库尽管很先进,但是打败甲骨文的并不是另一家数据库更先进的公司,而是“云计算”。

这也是所有科技公司遭遇的最大危机所在,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颠覆来自于哪里。


甲骨文这次可能真的栽了。

一方面,甲骨文没有事先预想到云计算巨大的市场潜力,或者就像曾经的柯达一样,不愿意数码相机侵蚀胶片相机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甲骨文也低估了云计算的研发难度,在云计算的推进中很缓慢。

在这一点上,甲骨文的创始人埃里森是要负责的。

十年前,当亚马逊云推出S3云存储和EC2弹性计算服务时,埃里森这样回击到:“我完全搞不懂那帮家伙在说些什么,简直是一派胡扯。云计算到底是指什么?省省这种愚蠢的概念吧。”

实际上,不只是甲骨文,国内很多科技公司也对云计算嗤之以鼻。

2010年,在一次IT领袖峰会上,百度的李彦宏这样说到,“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的讲,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随后,腾讯的马化腾也借着补充到,“我觉得这个事可能你过几百年、一千年后,到‘阿凡达’那时确实有可能,但现在还是过早了。”

不过,不懂技术的马云,却看到了云计算的巨大价值。


因为我们需要它,所以坚决要干


2007年,马云召集阿里高层开会,核心的议题是如何解决服务器负载的问题。最后,马云力排众议决定做大数据,并将其命名为“登月计划”。

两年之后,阿里云正式挂牌成立。

在那次IT峰会上,面对外界对云计算的质疑,马云的回复是“我的理解,云计算最后是一种分享,数据的处理、储存并分享的机制。我们自己公司对云计算是充满信心,也充满希望。”

试想一下,连李彦宏和马化腾都看不懂的项目,当时的阿里云是多么孤独。

那么,马云为什么一定要做云计算呢?

用马云的话说,因为阿里需要它。时间回到2008年,随着淘宝网用户的与日俱增,阿里服务器每天的使用率达到了98%,距离爆棚仅差两个点。要知道,当时还没有双十一购物节的说法,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尚未到来。

不过,马云预见到了!如果没有云计算,阿里巴巴的服务器将负荷不起;如果没有云计算,在即将到来的时代里,阿里将难以掌握制高点优势。

尽管前三年的阿里云既烧钱又消耗人力,也没有什么技术成果。但是马云的态度很坚决,坚持每年投10个亿。即便阿里内部的人不断反对,即便前前后后80%的人选择了离职,但是马云选择了孤注一掷。


也是在2013年前后,醒悟过来的科技巨头,才开始纷纷加码云计算领域。至此,腾讯云、金山云、华为云、百度云、青云、迅达云等等孕育而出。


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阿里云在亚太区域的市场份额为19.6%,国内市场份额为43%。尽管和亚马逊云和微软云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至少,没有让中国的云计算落伍世界太久。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云又得感谢马云。


“旧世界”的坍塌,

科技进步即是一部淘汰史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预测,到2023年,全球3/4的数据库都会在云上运行。也就是说,甲骨文在数据库领域,面对的时一个正在不断萎缩的存量市场。

业绩不会说谎!

2018财年,甲骨文的总营收为398.31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6%;净利润为38.25亿美元,同比减少59%。更严峻的是,象征着未来的云服务和授权支持业务,甲骨文的营收仅为66.72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1%。

要知道,亚马逊云在过去一年的市场增速为47%,并且为公司带来了强劲的净利润。阿里云的增速则更为惊人,在过去四年的时间里,阿里云的市场规模足足增长了20倍。

不得不说,甲骨文如今的处境,和摩托罗拉、IBM、惠普的遭遇一模一样,尽管击败了同领域所有的竞争对手,但无奈终究输给了时代。

尽管我们难以对未来做出预测,但是科技发展史已经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任何的科技进步,本质上都是一部兴衰淘汰史。

企业需要思考的是,你的“护城河”到底在哪里?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往期热门文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