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知愚
来源 | 心智战争
1、聚焦空调的格力 vs 多元化的美的。
回顾两家公司历年营收和净利润,美的集团一直在营收上保持领先,其营收在2017年突破2000亿元,领先格力电器近1000亿元。但美的的净利润一直不如格力,2017年格力电器净利润为225亿元,美的仅为186亿元。
美的营收高于格力,但净利润反而不如格力,主要是由于两家公司产品布局存在较大差异。
从业务收入构成来看,2017年格力电器93.36%的收入都来自空调业务,而美的收入中空调业务仅占39.61%,41.02%来自小家电业务,剩下11.23%和8.31%分别来自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和其他业务。
从利润角度来看,格力更优秀。从市值来看,美的高出格力500亿,略胜一筹。高出的这一部分,几乎等于一个海尔的市值。关于海尔、美的和格力的三家对比,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观察。
格力旗下拥有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格力机器人、数控机床等6家公司,在机器人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减速机全套核心部件上实现了自主研发,产品覆盖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仓储、检测设备多个领域。

美的和格力都从空调起家,但美的集团不像海尔、春兰、TCL、海信、长虹,它聚焦家电,没有搞过电脑、手机、卡车之类的产品。
美的集团一直高度重视空调,同时把白色家电做透,收购小天鹅、日本东芝白电、德国库卡、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等品牌,在具体领域往往保持双品牌或独立品牌运作,美的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多品牌组成的家电集团。
海尔这个品牌延伸的产品很多,手机、电话机、电脑、洗衣机、冰箱、空调、热水器、小家电、豆浆机、电视、燃气灶、吸油烟机、太阳能、空气净化器等等。
春兰集团和海尔一样,从空调出发,不断延伸到洗衣机、除湿机、卡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电池、发动机等。TCL、海信、长虹也是一样,它们都曾经拥有非常庞大的产品线。
3、如何正确看待聚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的胜利并没有秘密可言。德军有2名士兵,盟军就有4名士兵;德军有4名士兵,盟军就有8名。
敌人发明了现代战争,然而他们的技巧和经验以及像隆美尔和曼施坦因这样的统帅都无法改变交战中的数学法则。
在军事上,数字太重要了。多数军队都有一个智囊机构,叫做参谋部。它来告知指挥官们敌军的人数、方位和兵种。

定位三叶草模型源自特劳特公司的定位三角,但是我们认为三叶草模型更能够体现定位理论的底层逻辑。
定位三叶草模型不同于传统的3C战略模型,这在视觉呈现上是无法表达的。传统的3C战略模型是内部思维,其中谈到的企业和竞争对手是指物理层面上存在的。三个元素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
在定位理论的视角中,谈到竞争除了物理层面上的竞争(产品、价格、渠道、推广)还有竞争对手在心智中的位置,而后面这个层面的竞争是更为重要的。物理层面的竞争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心智竞争的胜利。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商战的本质是一场心智战争。探讨心智战争的规律,也是【心智战争】这个订阅号的定位。
第二个不同,是这三个元素事实上是一个元素:心智。我们谈到竞争,指的是心智中的竞争,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物理层面存在的竞争。我们谈到心智,是指在竞争环境下的心智,心智和竞争本来是一回事。
定位理论说顾客导向的时代早已经结束,现在是竞争导向的时代。并不是把心智和竞争割裂开来,而是强调关注竞争的重要性。一些人抓住这点不放,认为定位理论忽略顾客,心术不正。真不知道是智力不足,还是他自己心术不正。
同样的,我们谈论企业自身,也是指企业在心智中的位置。一开始,只有心智,只有消费者自己,后来有了群体有了社会分工,这时候心智分为两个:企业和心智。体现在思维上是外部思维和内部思维。
后来分工进化,出现了竞争。这时候心智有了第三个维度:竞争。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它所有的战术,如聚焦、公关、侧翼战等等都要放在这个底层逻辑中去理解,才不会偏颇。
如聚焦是为了赢得竞争,但如果不考虑竞争环境为了聚焦而聚焦,就会把自己局限在一个过于细分的品类中。另一方面在细分品类中占据位置之后,要逐渐做大品类,如先锋电器一开始聚焦小品类小特性:热得快油汀,又逐渐占据欧式快热机品类、暖风机品类第一,最称为取暖器品类代表。
换个角度看,如果你所处的环境竞争不激烈,那就可以占据一个相对大一点的品类。如郑州潮汕记,一开始定位潮汕牛肉丸火锅,但是在郑州并没有潮汕牛肉火锅的领导者,后调整为潮汕牛肉火锅。表面上一字之差,体现在内部经营和外部传播上会有很大的不同。
如我们谈论小米的品牌策略,在小品类如毛巾、充电宝、数据线等可以延伸,因为竞争不强。而这些品类小米也没有宣传,所以从心智上看也没有很大影响,知道小米在延伸的都是她的源点人群。
但是在空调、电商这些大品类上,小米继续品牌延伸就是错误了。虽然特劳特公司一直在批评小米的品牌延伸,但是我们看特劳特公司服务的方太电器,她的燃气灶、消毒柜等小品类也在用方太的品牌,而在宣传中只提到吸油烟机这个大品类。
这说明特劳特公司也认为小品类可以延伸,但不能宣传。可以延伸是因为竞争环境允许,不宣传是考虑到心智的认知。
在开发大型计算机主机之前,通用电气公司是全世界第一家拥有计算机的企业,在1950年代是美国联邦政府之外,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用户。最重要的是实力足够,从白炽灯泡、电力机车、X光机到微波、雷达、飞机引擎,通用电气什么都做。进军计算机这个朝阳产业,是通用电气的必然动作。
时任通用电气广告部的杰克·特劳特却认为通用电气进军计算机行业将无功而返。因为这个行业有IBM的存在。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小米公司做了很多品类,但是在插座和空掉就是不行,因为这个品类有公牛和格力的存在。三星集团在韩国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在中国就不行,因为有华为。
百度、阿里和腾讯之间的业务边界此消彼长,最为明显地证明了这个道理:你的边界是竞争对手决定的。美团创始人王兴对此深有体会,在千团大战时别的团购网站都去做实物团购的时候,美团坚持本地生活服务类业务。为此美团遭受了很大压力。王兴认为实物电商是阿里的业务范围,也是美团的业务边界。
果然,等到阿里推出聚划算之后,团购网站消失了绝大多数。王兴这样看待边界:
5、“生态圈”不是一个商业模式。
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写了一篇《企业的性质》。因为这篇论文,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企业的性质》谈论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企业?科斯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降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
例如此刻看文章的你感觉有点饿,于是点了一个外卖。如果没有外卖软件,你就得下楼去快餐店里吃。说不定还要等电梯,吃饭的时候排队。外卖软件直接把午饭送到你房间里,这就是外卖软件节省了你的交易成本。
亚当·斯密认为社会分工创造了财富,因为分工提高了效率。越是专业,越是高效。现代社会的我们,不需要自己劈柴喂马,关心粮食和蔬菜,专心做好自己一份工就能生存。而试图打造一个生态圈的创业者,内在的动机是回到计划经济的时代:最好全国就这一个公司,做所有事。
科斯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一旦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就会远远大于外部交易成本。如果中国只有一个外卖软件,那它的收费就会奇高,高到饭店受不了,消费者也受不了。
生态圈战略的最极致状态就是计划经济。
苏联模式的失败,就是整个国家尝试用一个公司的模式管理所有的事,最后导致内部交易成本无比高,一边是极大的浪费,造出来很多用不着的毛皮大衣,一边是极度的匮乏,城市里连一块面包都很难买到。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米塞斯在苏联模式如日中天的时候预言其失败,这个预言并不是基于现实经验的考察,而是用奥地利学派的方法:推理。米塞斯的推理逻辑是,人的需求是无法量化的,因而只能用货币的方式调节,苏联模式企图用统一的管理代替个人的自由交易,就必然搞不懂真实的需求,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用统一管理的模式,用整个国家一个企业的模式调节社会资源,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无限提高,当内部交易成本高于外部交易成本的时候,就是企业破产的时候。德鲁克的组织管理学,迈克尔·波特提到的企业成本领先,就是在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从而获得竞争力。
一味聚焦是不对的,企业的边界大到无限也是不可能的。任何企业都有其边界,这个边界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的。
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在竞争允许的前提下拓展边界。美团创始人王兴说,太多人关心边界,而不关注核心。核心决定了你的边界有多宽,边界也在涌现着新的核心。我们认为美的的模式更好:比海尔更聚焦更有竞争性,比格力边界更大具有抗风险性。
海尔的模式是很难复制和学习的。
6、通过三个思维模型理解定位理论。

这个模型前面说过了。

无论问题有多么重要,解决问题本身都不能带来成果,它只能用来避免损失;能够带来成果的,是对机遇的把握。
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家的第一要务,是要为企业找到使命、设定使命。他所说的使命就是要从外部世界去找一个企业存在的理由,即回答“我们为什么而存在?”
为什么定位越来越重要?因为定位决定了企业存在的理由。实际上,大多数企业都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都在生产可有可无的产品、平庸的产品,能够摆在货架上顾客却找不到独特理由去买的产品。那种激动人心、鼓舞士气的力量,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企业的增长和发展不应从内部和自身意愿出发,而是应该首先在外部找到一个独具差异的定位,围绕该定位配置资源、展开运营,才能取得最大化的经营绩效。定位的终极意义,就是企业要超越商业,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
特劳特专家邓德隆把定位称为“企业由成本到成果的转换器”。定位提供了一种外部视角,确保企业在用户头脑中始终是清晰的,用户跟企业之间的枢纽是畅通的,只有这样,企业所有的投入和努力才能获得高效产出。
作为一门研究顾客认知与接受规律,将之运用于企业经营的社会学科,在商战的隆隆炮火声中发展成熟的定位理论所贡献的视角在于:
公司要能创造与众不同的价值,所有的技术和创新最终都是为了去创建一种差异化的顾客价值、一个用户头脑中的定位,以定位来引领企业的战略和运营,从而获得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个模型的意义是,把三个产品分开。品牌战略不等于企业战略,广告方法不等于品牌方法。如果能看懂前面的内容,这个模型就不必细说了。
扫码进**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