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知愚

 来源 | 心智战争


 

1、咨询师为什么不自己创业。


很多寻求咨询的企业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咨询师懂这么多,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企业?!这个问题包含很多种意思:从知行合一的哲学来看,知道很多但是没有行动,说明不是真的懂;像我们这样做了企业的人,才是真的懂。

从咨询师的角度看,或许可以这样回应:做了企业还来学,说明并不懂嘛。也可以这样回应:咨询师都去做企业了,谁还给你们来上课?!


因为创业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呈现,除了品牌定位还有组织管理、政商关系、渠道管理、甚至贷款能力,而咨询师只能提供一部分的服务。迈克尔·波特被称为战略咨询大师,但是参与经营的咨询公司却破产了。尽管如此,也并不影响其竞争战略理论的有效性。


如果按照经营成果衡量咨询实力,战略定位咨询最贵的特劳特一年收入也不超过2亿,东阿阿胶年收入近30亿,王老吉年收入近百亿,实力如此不对等,如何做咨询呢?

2、咨询师和企业家的关系如何定位。


咨询师和企业家的关系是刘邦和萧何、刘备和诸葛亮、曹操和荀彧的关系。刘邦可以统筹全局,就像企业家要统筹管理、招聘、资金、销售、渠道甚至政商关系。刘邦需要萧何,正如企业家需要咨询师。

说到这里,企业家可能会说,我是刘邦那你是萧何吗?这其实是个伪命题。但是也揭示了某种道理。

如果你是刘邦,你自然能看得出谁是萧何,谁是草包。刘备和诸葛亮初次见面已经46岁了,诸葛亮只有26岁。从上帝视角看你知道他是诸葛亮,如果回到当时当地,他就是一个在南阳耕读的小青年啊。


而袁绍和项羽,虽然是贵族出身,信任状一大堆,但是没有识人的能力,身边围绕着一群乌合之众,即使有荀彧范增这样的实力咨询师也不会用。

3、为什么草包咨询师也有饭吃。


因为有众多的草包企业家嘛。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三国时期,荀彧原本是跟着袁绍混的,发现他难成大器之后就投奔了曹操。

用定位理论的术语来说,袁绍是一个信任状十足的人。四世三公,家族显赫,管理着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麾下兵强马壮,怎么看都比曹操强吧。正如我们能看到的很多咨询师,来自某某知名机构、某知名品牌策划人、某书作者、某理念创始人等等。

如果你还在用信任状的视角判断咨询师的成色,或者没有刻意警惕信任状对你的影响,那你就没有入得定位理论的门。信任状是你拿来去调动别人心智的,而不是被人调动的。


大多数人不懂专业,只能通过信任状来判断。如果一个企业家仅仅通过信任状判断咨询师的专业度,那就说明他跟普通消费者没什么区别。

4、咨询师是否应该参加实战。


咨询师应该参加商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理论的边界和个人知识的短板。认知的提升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如此螺旋式升级。


但是咨询师不能唯成果论,一个项目成了就宣称是自己的功劳,一个项目失败了就认为是企业家执行不到位。也不能一个项目失败了,就认为是理论本身的失败。


就像前面说的,企业的成功是综合实力的呈现,是多元思维模型的成果,这也是企业家尤为珍贵之处。如果说咨询师是能够后天培养的, 那么企业家只能天然造就。

企业家在面对咨询师的时候,仰视或俯视都是错误的视角。仰视证明过于不自信,或者懒于思考,俯视说明妄自尊大,自我意识太强,极容易陷入内部视角。

仰视咨询师和俯视咨询师的,是同一种人。他们会在发现对方的纰漏之后洋洋得意,也会在发现自己的纰漏后惶恐不已。

换过来也一样,咨询师不坚持自己立场,以样式姿态刻意迎合企业家或故意利用对方的心理弱点、以俯视姿态肆意批判,也是一种病态人格。


患有同一种病态人格的企业家和咨询师,常常互相映衬,互为表里。例如刘一秒之流。

5、咨询师的价值是发现有效战术。


关于战术和战略的关系问题,可以看我写的专门内容,就不再详细说了。这里仅说明发现有效战术的重要性。


企业家的才能是偶发性的,表现为灵感式、碎片化,不是系统性的。像我们前面说过的,企业家常常是培养不出来的,是一种天赋式的存在。企业家才能通常表现为灵感性的直觉,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这样做就是有效。


咨询师的价值,就是从外部视角观察企业家的行为,从已有的理论体系中找到他的位置,点明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把碎片化的灵感,进行体系化的总结,进而可以让普通人——主要是企业的中层——可以学习和复制。


例如飞鹤的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定位,就是咨询公司在飞鹤一线销售中发现的有效战术,这个战术本来就存在,但是飞鹤并没有重视。因为并不明确这个有效战术的价值。


例如王老吉的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也是咨询公司在一线市场调研中发现的。在广州、深圳和温州,咨询公司发现了三个有效战术:火锅伴侣、预防上火的饮料和吉庆礼品。综合心智环境和竞争优势之后,最终确定了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个定位。


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在一线市场存在着大量战术,但是哪个战术是有效的,是应该升级为战略全力推动的,要看咨询师的专业度。




6、正确定位咨询师和企业家的关系。


可能是我们经历的威权文化太久了,欺下媚上已经成为了集体潜意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企业家们靠抱着政府、国企大腿生存已经成了本能。所以在俯视和仰视视角之间无缝转换的人格,颇为常见。

这种人格喜欢寻找对方的漏洞,证明自己的高级,而不重视理论的学习本身。也就使得很多人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

回到前面,“我是刘邦,但你是萧何吗” 是个伪问题。你是刘邦,自然认得出萧何。你真的懂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就不会提出咨询师为什么不做实业的问题。

具有旧时代人格的企业家们,适合去刘一秒、翟鸿燊、陈安之那里学习。有趣的是,这些大师特别喜欢有意无意地打击讽刺学员。为的就是激发企业家门的病态人格,引导他们仰视自己。

一旦仰视起来,他们也不会问这些大师们为什么不做实业的问题了。





扫码进**流



“心智战争 | 定位读书会”已经在五个城市启动,读书会秉持公益、开放、多元的原则,组织理论学习者和实践者一起学习、交流、互助。有兴趣参与的学友可以根据下方二维码添加各城市负责人,有兴趣发起所在城市读书会的学友也请联系我。

北京

厦门

郑州

济南

桂林

“心智战争”的含义首先是《定位》一书的副标题:营销是一场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特劳特专家邓德隆也说过: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我们认为在用户心智中的发动并赢得战争是定位理论的核心,所以也成为了这个订阅号的名字。

读书会以定位理论为切入,以心智战争为主要方法论,但不局限于此。而是以竞争、认知和差异化为共同主题,开放交流学习营销4P、冲突、超级符号、品牌资产、品牌形象等营销思想。

祝各位学友勇猛精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