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胖的第146篇文章。

「需求第一,

需求思考更重要。」

本文4870字,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

作者:小胖

编辑:小胖

什么是“需求”?你怎么理解“需求”?

——《这或许是一碗“毒鸡汤”》


前段时间的变动促使自己静下心来再次思考“需求”这回事儿,把过去几年糟糕的或者美好的经历重新回忆、打散、重组、质疑、再确认,并慢慢梳理出一幅较为清晰的“需求理解蓝图”。

  • 产品经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需求?

  • 什么是?需求

  • 怎样找到?需求

  • 怎么筛选?需求

  • 怎么设计?需求

1

产品经理“能力树”

对于产品经理“能力树”或者叫“技能树”网络上有许多解释,但是分析概括下来基本也是换汤不换药,因此我们不妨沿用刘飞老师的分类作为本次讨论的开始。

之所以选取刘飞的框架,一是这种东西本不应该有太多的纠结,不过是一个行为规范或者清单一类的东西,如果不全面也可以在后续的工作中自己不断完善和补全;另外,小胖比较认可这个框架的原因是,刘飞将这棵树又分成了两部分,分别是“内功”部分和“外功”部分。由于中国人本来的思维哲学里就讲究“内外兼修”,所以在中国做产品一定也是要“本土化”的“产品秘籍和经验”。

外功:需求分析、产品设计、项目管理、高阶技能(如商业能力);

内功:逻辑、沟通、数据分析、个人管理等;

产品经理从入行、从实习生开始接触产品经理这个行业,其实跟接触其他行业,例如销售、研发、会计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有行业的从业者都需要一个成长的轨迹,但是不同之处在于:

是什么让我们在相同的成长轨迹中变得不同?

还有,整个成长轨迹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什么?


2 

产品经理成长轨迹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如果每个人都是按照一份同样的《产品经理成长操作教程》去修炼产品经理的技能和功力,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功力应该是接近的,也就是“微推客”了。

而现实是:

  • 一,即使是同样的教程,不同的人理解方向和悟性也是不同的,就像大家都看了《九阴真经》,但是少林、武当、峨眉的路数却大不相同;

  • 二,理论要联系实践。产品经理的成长有沿着一定的思路,概括来讲就是:假设——实践——调整——假设——实践——形成方法论“,教程只适合做固化的指引,成长是在共性中寻找个性的过程。

所有事情的终点其实就是原点。

产品经理的终点是什么?原点又是什么?

经过这么多年的产品经理从业经验,凭自身的理解也借行业前辈的开悟,产品经理这个工作岗位简单来说就是给公司给团队创造价值的众多工作类型的一种而已,产品经理就是能够判断产品价值、继而创造经济收益的那个重要的人。

所以,产品是最重要的,创造产品是重要的。需求即是原点。


3 

怎样找到需求?

首先,我们先给需求分个类:一手需求,其他。

产品经理的一大乐趣就是实现需求的那一刻,这就是创造的快感。

也或许是,在创造之前往往经历了许多,在每一个需求落地开发前的故事有许多——所以寻找需求,就是寻找需求背后的故事。

而故事的构成我们早在课本里学过了:5W1H。

Why

Who

What

When

Where

How


01-Why-为什么

在整个故事的设计里,WHY是最重要的,不过这块我们留在最后去讲。

02-Who-谁

我们曾经天真地认为作为产品经理的WHO就只有一个:用户。

但事实上却是,我们的WHO有很多个:(1)用户(真实用户),只是其中一个。(2)意向用户;(3)捣蛋的用户;(4)上帝视角的用户,如boss、产品经理自己 ;

如果把产品经理与产品的真实用户用婚姻来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那么在一夫一妻制下的产品与真实用户的关系是明确的、受法律保护的(用户可能付了钱,如会员费);那么捣蛋的用户可能是lover、意向的用户则是恋爱阶段的friend(不一定成);上帝视角则可能是”包办婚姻“的始作俑者(但是不排除包办的婚姻就一定是不幸福的,在线求生存.jpeg)。

所以,产品与用户的关系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真爱的过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