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起点是心智,终点也是心智

最初,商业的起点是产品。


谁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出最大量的产品,谁就能赢。改革开放初期的商业逻辑,基本上都是通过制度改革释放生产力。


理解这个逻辑的最佳案例是战争。斯大林曾说,二战是在工厂里打赢的。

1942年,美国的军工厂建造了24000辆坦克,48000架飞机,其军工生产达到了德意日三个轴心国的总和。

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认为,二战胜利的最本质原因,是美国将资本主义的方法用于武器和机械人力的无限生产。

诺曼底登陆,美国出动了1万架飞机,而德国仅拿出了500架。二战结束后的美国飞机无处存放,只能停在沙漠里自然腐坏。

1942到1945年,美国建造了147艘航母,全球其他国家的航母总数还不到47艘。珍珠港事件举世震惊,但是美国经得起十几次珍珠港事件,日本则一次都承受不起。因为日本工厂的生产能力有限。

美国工厂的生产效率是:平均每天生产130架飞机,100辆坦克,平均三天一艘军舰,七天一艘航母。

俄国的战争哲学也是如此,他们甚至制造木制的飞机。因为根据测算,战场上一架飞机的生存时间不会超过100小时,铝制飞机虽然能飞上千小时但是根本没有必要。最关键的是,木制飞机能保证大量生产,铝资源有限但是木头在俄国是无限量供应的。


能够大量生产的才是好武器。德国人一开始还嘲笑木制飞机不堪一击,但是很快发现俄军的飞机数量太多了,逐渐在空战中失去了控制权。

美国的生产能力在战后的最佳体现就是福特汽车。


福特汽车发明了汽车流水线作业,并聚焦于一款车型。在1925年的美国工厂只需要10秒就可以组装一辆汽车,而同行需要728个小时。
不断降低的成本带来的是不断降低的价格,1911年福特汽车780美元,市场占有率20%,到了1916年价格降到了360美元,1920年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是42%,到了1921年,福特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6%。
福特汽车的增长飞轮是通过流水线作业降低制造成本,然后通过降价扩大市场份额,更大的市场份额带来更多的订单,更多的订单加大了汽车制造的规模优势。

巅峰时期的福特汽车在全球市场份额50%,美国市场份额60%。现在我们衡量一个行业的头部品牌的标准是:占有率达到20%。福特汽车市占率是头部中的头部。

后来,商业的起点是渠道。

谁能占据渠道,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边,谁就是赢家。

最佳案例是沃尔玛、国美电器、娃哈哈和名创优品。新一代商业霸主如淘宝、京东、天猫,就是在网上建立了渠道,拼多多的兴起则是在低端市场建立了渠道。

名创优品建立起厂家到顾客的渠道之后,极大地降低了商品的渠道成本。几十块钱的东西也能有30%的利润,年销售额90多亿。

蜜雪冰城是中低端的茶饮店,截至2021年初全国门店15000多家,年销售额95亿。它事实上也是一个渠道商,自己建设产品工厂,自己搭建运输队伍。

现在,商业的起点是心智,终点也是心智。

拼多多推广自己的方式,是在平台上做促销,它会补贴华为手机、特斯拉汽车、兰蔻小黑瓶,吸引顾客到平台上购物。

为什么别的产品要交进场费、成交手续费,这些品牌却可以享受补贴?因为他们在心智中有位置,华为等于商务手机、特斯拉等于电动汽车,品牌在心智中的位置能够带动消费者到拼多多的平台上购物。

线上如此,线下也是如此。

海底捞的房租成本是4%,而餐饮行业的房租成本是26%。星巴克的房租成本是10%,而普通咖啡馆的房租成本是25%。


为什么海底捞、太二酸菜鱼、星巴克的房租成本远远低于同行?因为他们在心智中占据了位置,当顾客想要吃火锅、吃酸菜鱼、喝咖啡的时候首先会想到他们。商标在心智中占据了位置,在心智中等于一个词,商标才真正成为了品牌。


在超市里,宝洁和联合利华的产品比同行的进场费低很多,也是这个原因。


品牌在心智中占据了位置,就能开创顾客。海底捞开在哪里,顾客就会跟随到哪里。渠道商就会为海底捞提供房租优惠,甚至零房租和补贴装修。


无论线上线下,无论是拼多多还是万达茂,渠道商都是在购买品牌带来的流量,然后把流量零售给其他业户。


所以我们才说,现代商业的起点是心智。品牌的唯一标准是在心智中占据一个位置,让顾客在消费时首先想到你。

什么是心智

富翁选女朋友,一个是学历高颜值一般、一个是学历低颜值高、一个是学历中等颜值也中等。


富翁犹豫不决,最后他选了胸大的那个。


女人选老公,一个是身材好学历低,一个是身材差学历高,一个是学历中等身材也中等。


女人犹豫不决,最后她选择最有钱的那个。


他们为何做这样的选择?因为胸大意味着生育能力和哺乳能力好,有钱意味着能够为后代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这是人类的**本能使然。并不是富翁的道德有问题,也不是女人拜金。


是因为心智,心智是人类在进化中形成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和心理特征。心智体现为人类的潜意识,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你的行为都被它决定。


可口可乐公司要求旗下的产品都按照一个色系排列,例如魔爪是绿色的,那就在货架上排列成一整个绿色。例如可口可乐是红色的,那就组合成一整个红色的货架。


因为整块的颜色最能吸引眼球。理由是远古人类在森林里采集食物的时候,大块颜色的食物更容易被发现,也意味着足够成熟。这种本能依然存在,超市里的人类和几十万年前森林里的人类在寻找食物时,遵循同一种法则。


2010年,饥荒和营养不良合计夺走了约100万人的性命,但肥胖却让300万人丧命。因为吃得太多造成的死亡,是没有食物造成死亡人数的三倍。

造成肥胖的最大原因是摄入太多糖分。人类明明知道糖分会使人发胖,会导致各种疾病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事实上,人类已经对糖分上瘾,如果食物里没有糖,我们就会觉得难以下咽。例如无糖的茶饮料东方树叶就被评为最难喝的茶饮料,因为我们的味蕾已经习惯了含糖的茶饮料了。

如果突然之间停止摄入糖分,就会变得焦虑、失眠、脾气暴躁。糖分是藏在食物中的**,这样说并不夸张。

那么人类为什么会对糖分上瘾呢?

在漫长的进化中,人类的生存需要足够的热量。活下来的人都有一个习惯:摄入足够多的热量。这个习惯逐渐成了本能,即使是新生儿也会对糖分有好感。摄入糖分会让人有愉悦感,这是大脑在鼓励我们补充热量。

对糖分的依赖和摄入糖分后的愉悦感的设计,就是心智。心智是人类在进化中形成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和心理特征。




心智有何特征

想象一下,当一个原始人进入森林,他需要记住哪些瓜果是可以吃的,哪些是有毒的,哪些动物可以自己动手,哪些动物看见了要转身就跑。

他会发现,有如此多的植物需要记忆,辨别,头脑几乎不够用(心智容量有限),而且不能记错,一旦记错就可能被吃掉或毒死(心智难以改变)

他会依据功能分类,某些动物是可以圈养的,某些动物是可以动手杀掉的,某些是要躲避逃跑的,植物也是如此(心智分类储存),他会厌恶一些没见过的动物或植物,因为有可能是危险信号(心智厌恶混乱)

但是面对新事物,他也要努力去了解,因为可能会是新的生存机会,比如尝试吃西红柿和螃蟹(心智喜爱不同)

没有遵从以上原则的人类都被野兽吃掉了,或被植物毒死了。活下来的人类成了我们的祖先。以上的心智特点成为我们的本能留存下来。

一个现代人的生活和原始人不会有太大差别。

你清晨起床,一边洗漱一边听新闻,同时也刷刷朋友圈。因为要了解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朋友圈有什么新动态。如果有什么最新消息错过了,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心智缺乏安全感)

但是过去24小时发生的事情如此之多,你不可能全部都知道。所以你通常都关注有限的几个头条号和订阅号,你对他们的信息真实度比较信任(心智容量有限)

洗漱完之后你出门,在地铁上刷朋友圈。有几条是大学同学和邻居的,你直接略过了,重点关注你的同事和客户们发了什么消息(心智分类储存)

你到了公司,坐到位置上之后跟同部门的同事交流,看看有什么你不知道的业内动态。你看到 \”知愚品牌定位\” 又更新了,赶紧收藏起来空闲里再看,因为你觉得新的思路会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心智喜爱不同)

为什么心智难以改变?因为心智容量有限。为什么心智不是无限的?因为心智就是有限的。

你记不住七个以上的洗发水名字,也说不出七个以上的汽车品牌,甚至不知道两个以上的可乐品牌,不知道两个以上的凉茶品牌。

看看以下的广告语,你能记住几个:

    创意感动生活(TCL)

 

    健康美妙生活(创维)

 

    幸福生活 原来是真(华帝)

 

    新灵感 鲜生活(海尔冰箱)

 

    精致你的生活(艾美特)

 

    快乐创造C生活(长虹)

 

    创造新生活(春兰)

 

    动情科技新生活(海信)

 

    全心生活科技(小天鹅)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你不仅记不住,而且会发现他们没什么不同,没有哪个具有鲜明的特点。

你甚至产生一种厌恶感,因为他们毫无规律,无法分类,当这些口号出现在电视,广播,电梯里的时候,你会本能地选择无视。

每年投入在这些宏伟大气的主题口号上的数百亿资金,能帮助企业打造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强大品牌吗?消费者是因为更喜欢“一切皆有可能”的李宁而放弃“永不止步”的安踏吗?
在这么多创造美好“生活”的家电品牌中,谁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进入到消费者心智?
 
在这个传播过多的社会,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使得消费者大脑疲于应付,传统的品牌推广手段很难奏效。

——里斯

你会发现,能记住的广告都是强调功能性的。

困了,累了,喝红牛
怕上火,喝王老吉
怕上火,现在喝加多宝
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
你的能量超乎想象,红牛
孝敬爸妈,脑白金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就算记不住广告语,当你买洗发水的时候,头屑多就会不自主地选海飞丝,想头发柔顺,就是飘柔,头发缺营养,就用潘婷。

所以后来者定位的突破点,都是基于新功能。在吸油烟机行业,西门子是当之无愧的全球老大,但是西门子并不知道中国的厨房里,油烟比其他国家都大。那么老板油烟机的新功能(或新定位)就是:大吸力。

手机行业,苹果手机是世界第一,华为是中国第一。

在人才储备,科技水平,管理优势,资金力量都处于劣势的OPPO和vivo手机,提出音乐手机,美拍手机,“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快速充电功能。在销量上领先了华为。

心智难以改变怎么办?提供新功能。


心智既缺乏安全感又喜爱不同

小鹿在河边喝水,也早就知道河里有鳄鱼。

如果它是一只非常有安全感的小鹿,估计很早就被鳄鱼吃掉了。但是又必须得喝水,所以还是要有一点冒险精神。

那些不爱冒险的小鹿都渴死了,或者喝水不多身体不壮,被强壮的同伴抢走了交配对象。不爱冒险的基因没有遗传下来。

这只喝水的小鹿,一边喝水一边警惕。一边缺乏安全感一边冒险,两个矛盾的本能同时出现在它身上。也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本能的小鹿才能活下来,并把基因传递下去。

人类早期的生存环境和小鹿不会差多少,所以我们也有同样的本能:又缺乏安全感又喜爱冒险。

人类面临的局面同样,如果过于保守,就会饿死,过于冒险,就会被吃掉。活下来的是在保守和冒险找到了平衡点的人类。这个平衡点就是自然界的“算法”。

“缺乏安全感”“喜爱不同”成为了我们的心理本能,我们本能地追求安全感,也忍不住被新鲜的东西吸引。

如果强制压抑“喜爱不同”的本能,只给你安全你会觉得无聊,乏味,这是生存本能在告诉你出去看看,有没有新鲜玩意儿。

如果不给你安全感,全给你冒险,更不行。

安全感是主要的,新鲜感是补充的。所以蓬蓬要和丁满在一起出现,流川枫要和樱木花道出现,这都是符合人类的心理结构的,一个负责安全感,一个负责新鲜感。

“难以改变”“缺乏安全感”相通,难以改变的很大原因是缺乏安全感。新的事物可能会伤害我,所以不改变是安全之道。

“喜爱不同”“分类储存”相通,因为是心智是按照功能分类,所以当新功能出现,代表着新的机会,心智就会喜爱并储存。

利用人类需要安全感的本能,至少有七种办法来设计广告,这是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说的:

第一个套路叫热销,比如说「一天有2593万人在搜索百度」、「一年12亿人次都在喝,绕地球多少圈」、「有58%的人在链家网找到满意的房子」,这个手段就叫热销。热销利用的是从众心理。
第二个是最受意见领袖青睐。譬如说绍兴酒,大家都喜欢喝古越龙山。但是绍兴当地有一个叫「会稽山」的酒,它做了一个广告叫「绍兴人爱喝的绍兴黄酒」。对消费者而言,觉得我们之前选错了,因为意见领袖选择的是「会稽山」。
 
第三个是领导品牌,就是最简单的「全国销量遥遥领先」、「中国每十罐凉茶七罐加多宝」、「中国每十台大吸力油烟机,六台是老板」。
第四个是专家品牌,比如说「手机APP贷款找飞贷,唯一入选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中国金融案例」、「舒适达,全球牙医推荐」等。得到某某标准的制定者的认可叫专家评判。
第五个是历时悠久,比如王老吉「凉茶传世185年,传世配方」。
第六个是开创者,譬如说奔驰汽车的广告,左下角一定是「125年汽车发明者」,汽车都是我发明的,你还能不信我吗?
第七个是制造方法,“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香飘飘从热销法转变为制造方法。

利用“喜爱不同”这个特性,江南春还提出个四个办法来设计广告:

第一个办法叫代言品类,行业没有领导品牌的时候,要敢于封杀这个行业的领导品牌。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神州租车。它2010年开始做租车的时候,前面已经有两位老大,一嗨租车拥有1200辆车,至尊租车拥有1000辆车,当时神州大概有600辆车。
 
一个更专业,一个更早,神州租车是第三个来的,既不专业也没有先发优势。但是神州租车为什么后来取得很大的成功,最重要的问题是它是第一个抢占消费者心智。
第二个叫占据特性,当行业已经有领导品牌的时候,要占据特性。
 
占据特性的方法,比如当神州要做专车的时候,滴滴已经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等于专车,我们还能不能说要专车找神州?没戏。神州专车要做「专业司机,专业车辆,更安全的专车」,要找一个特性才能拥有一席之地。
 
找特性的打法是什么?举个例子,老板大吸力油烟机。与竞争对手西门子比技术、比品质没有用,西门子是德国企业、世界五百强,消费者的认知不会被改变。
但中国厨房炒菜油烟大,老板「大吸力油烟机」更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从与竞争对手相反的点切入占据特性,借力打力,马上超越西门子,到西门子转型做大吸力油烟机的时候,这个词、这个特性已经被老板占了。
第三个叫聚焦业务,要贷款找工行,宇宙第一大行,是封杀品类。老二不干了告诉你老大虽然大,但是又贵又慢。老三干什么?做垂直聚焦。比如要房贷找建行,微小企业贷款就是找民生银行。
第四个叫开创新品类,在开创新品类当中,比如说瓜子二手车做得很成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买家少花钱,车主多赚钱」这是多么好的调动人性的东西。
瓜子二手车是第一个做C2C买车的吗?不是,人人车是第一个。然而消费者根本不关心谁是第一个做的,消费者关心的是谁第一个打入它的心智。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用 \”缺乏安全感\” 的套路,什么时候用 \”喜爱不同\” 的套路呢?





(5800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