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谈:
这是一个集体研判的时代,一个声音代表了一个角度,在趋势未得到确认之前,大家都是摸象的盲人,而只有多一个角度,甚至多一次链接,才可以把大象的全貌勾勒出来,以示众人,以显公道。基于此,本文特对罗振宇新作《内容付费行业的15条思考》(网络搜索可查看原文)做了反方向解读,以飨读者。
罗振宇1.内容付费是一个新兴市场,这个市场到目前为止,只有协作没有竞争。大家都是汪洋大海里孤独的打渔人。 
反思考:内容付费显然不是一个新兴市场,而是一个新兴说法,只是把以往买书的付费动作换成了买音视频的下单动作,而且这个市场到目前为止,协作只发生于内容的垂直链条中,同级同主题之间必然存在竞争,因为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家都是大海里的打鱼人,但感到孤独的人,大都是走进深海区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人甚至还挣扎在海岸线上戏耍。
罗振宇2.工业时代,人类的知识交付分成教育、出版、传媒三个行业来进行。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三个行业的边界开始模糊,一个叫“知识服务”的新行业正在诞生。
反思考:不出意外,“知识服务”又是一个将要被叫响的新词汇,而实际上,知识服务的内涵依然俗不可耐,不论是学校的老师、律所的律师、快所的会计、医院的医生,甚至咨询公司的顾问,都是知识服务者,甚至技能服务者,教育、出版、传媒三者的融合是必然的,原因很简单,从人性层面来看,无论是上学(教育)、看书(出版)、看杂志电视(传媒),都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工业化时代,整合信息和知识的效率太低,而互联网打破空间(教室变成随时随地)和信息介质(纸张电视变成智能设备)限制,趋于模糊属于必然。
罗振宇3.正如滴滴提供随叫随到的专车服务,美团、饿了么提供应有尽有的餐饮服务,“知识服务业”提供满足用户终身、跨界、碎片学习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反思考:专车和餐饮的服务性质,可以用“解决方案”来解释,而知识服务业如果上升到解决方案的级别,仅用一个碎片学习产品来概括显然是狭隘的,因为满足碎片学习需求的平台顶多就是一个教育型产品而已,知识服务业的未来是穿插在每个行业的。
罗振宇4.能把握住这轮机会的人,不见得是传统意义上的大V。而是有能力把知识转化成好产品的人,即“知识产品家”。 
反思考:传统意义上的大V和任何小IP一样,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前者仰仗社交货币,后者依靠边界创新。“知识产品家”这个词并不美好,其实还是用“顾问”来表达比较顺嘴儿,另外,相较于会懂会说的人,用户更喜欢会教的人,即知识经济向技能经济的迈进。
罗振宇5.知识服务的交付方式是产品,产品必须要做功能冗余。比如,Office软件,绝大部分用户只用到千分之一的功能,但是这些看似“冗余”的功能也必须做好。
反思考:产品的冗余功能有两个作用,一是做基础支撑,二是做边界扩充(创新接口)。任何牛逼的产品,用户端一定是越简单越好,而产品后台则复杂的要命,这符合产品规律。知识服务也不例外,台上10分钟让你听的很爽,台下10年功让自己干的一点儿都不爽。
罗振宇6.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满足用户的欲望,让他爽;另一种满足用户的自我期许,让他变得更好。前者顺应人性,规模大;后者逆人性,价值大。 
反思考:商业模式的成立仅靠一个价值主张是远远不够的,另外,这两个所谓的满足,其实是心理学里面讲的“本我”和“超我”,满足欲望是抚慰本我需求,满足期许是撩拨超我需求,不管实现哪一种,你都得通过当下的“自我”来调节,即下个单吧!
罗振宇7.免费内容追求流量和影响力,用户黏性、打开率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付费内容追求产品和服务,产品本身的品质和用户的体验才是核心。 
反思考:免费内容和付费内容,是内容产品线的组成部分,前者是为了低成本引流,后者是为了高转化率成交,但这条产品线还需要一个重要的组分做闭环——IP,它是内容的形象。IP、付费内容和免费内容的组合,其实就是零售业里面的高中低产品,即使是做投资,独角兽、腰部项目和清算项目,其道理都如出一辙。
罗振宇8.这一轮消费升级的动力,不是把更贵的东西卖给更有钱的人,而是在完成从“迎合用户人性”到“帮助用户实现自我提升”的切换。
反思考:看到这句话,大概能猜出老罗是在替中产阶级说话了,实际上,全社会消费升级的真正动力,更多来自于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同等服务,而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动力确切的说不是自我提升的实现,而是自我觉醒的催化。
罗振宇9.好的知识服务产品,本质上是帮助用户完成“人格跃迁”的工具,即满足用户“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期待。 
反思考: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知识产品的最大意义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时间消费,而是“帮助用户认识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替其做选择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罗振宇10.营销界有句话:“人们需要的不是钻孔机。而是墙上有个孔。”在知识服务领域,用户的真实需求是对知识的高效获取、易于记忆、便于转述。这是我赞成碎片化学习产品的原因。 
反思考:这句话是最经不起推敲的,钻孔机难道不是高效钻孔、易于钻孔、便于钻孔的优质产品么?而知识服务领域,用户的真实需求显然不是如何获取知识,而是告别恐慌和满足好奇。
罗振宇11.用户总时间有限,而向用户索取时间的产品和服务在爆发性增长,从长期看,只有头部内容有商业机会。 
反思考:人的动机有两个,要么追求快乐,要么逃避痛苦,而且以后者为主,索取时间的产品大部分是满足追求快乐的需求,内容领域也不例外,如果你的内容是帮助用户逃避痛苦的,那显然是越短暂越受到青睐。至于商业机会归头部内容所有,按照长尾效应来看,这显然是偏颇的,还有就是,内容提供方认为的头部内容和用户认为的头部内容是两码事。
罗振宇12.我们没有流量,但是产品本身就是流量。我们产品不多,但是每一个都力求成为精品。 
反思考:如果把“流量”这个词也翻译一下,“流量≈用户靠近产品的频次”,老罗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的产品就是流量,这对其他内容生产者来说,有两个启示:一,老子的流量太多,不细说了,谦虚一下攒人品;二,大家还是把产品打磨好吧,好的产品自带流量。赞!
罗振宇13.我们的免费产品不是为了吸引流量,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付费用户。就像酒店一样,对住店客人提供免费的自助早餐和游泳池。
反思考:如果免费产品不是为了引流,那就把免费产品封闭起来,放在自己的小生态里供付费用户专享,酒店里免费的自助早餐和游泳池,路人是不给享用的。不过能理解其背后心声:给免费用户制造一种心理愧疚感,转化一批是一批。
罗振宇14.中期内,智能音箱将成为重要的内容入口,一个叫“智能内容”的趋势正在到来。 
反思考:最重要的内容入口永远就那么几个: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四肢。“智能内容”又是一个新词儿,应该是为了匹配当前大热的人工智能而生,内容老油条,总喜欢在语言体系上做出创新,值得后生们学习。
罗振宇15.要积累用户数据,尤其是优质用户的数据。优质用户群的内容推荐未来价值巨大。
反思考:一个自称没有流量的内容生产者,竟然要重视优质用户数据的积累,但我高度认同,因为真正代表时代未来的不是所谓内容,而是一帮觉醒了的优质用户群所携带的正确价值观,包括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再重复一句,以上对罗振宇先生观点的反思考,也仅代表一家之言,不涉及对其商业动机的忖度,以及对其人格的怀疑。毕竟,在浪涛漫天的大海里航行,能有一位旗手孤独呐喊,为岸边的看客说出内容创业的深浅,也算是功德一件!
作者:陈菜根来源:陈菜根频道(ID:chen-cai-gen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