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6 年 3 月,也就是 3 年前,我写过一篇《如果在大学开设产品经理专业》,那篇文章太水以至于我都不好意思贴链接在这了。如今我自己有了想做教育的心,再重新看待这个问题,有了不少新思路,跟大家分享。
首先,大学不是技校,不能教工具使用和基础技能,或者不能只教这些。计算机专业是互联网相关的最成熟的专业了,也不是以 Python、C++ 的语言学习抑或 iOS、安卓、H5 的工程研发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还是要先补充计算机的底层基础知识(当然,我始终觉得从模拟电子开始学有点“过于底层”了),再学习计算机的运行原理,最终到工程的层面。产品经理也应当如此。
其次,产品经理是实践学科,一定要尽早实践。实践条件不足,就自己创造条件:没有程序员就自己学写代码,没有设计师就自己画图。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产品经理。只止步于原型图、飞机稿,不是产品经理,是样品经理。
最后,产品经理还是社会学科,有诸多分支,要有成长一定要垂直深耕某个领域。就如同极少有全栈经济学专家、经济学家都是深耕某个领域才能更好地出成果一样,产品经理也要尽早选择分支、深耕某个方向才好。
所以我目前设想里的产品经理专业,是这样开设的:
有几点解释说明:
-
大一最后的选修有些过于个人喜好导向了,因为我之前专业的关系,对这些系统和方向比较熟悉。这些选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了计算机基础的原理后,再去熟悉一个系统或工程的上层运作原理,所以应当可以有更多可选的方向。
-
大二关于用户方面的课程都比较完备,现在成熟的社会学科都能复用;关于做产品设计的理念,由于迭代太快,业内的体系化沉淀还不够多,也没有形成较公认的设计标准,这是个缺憾。
-
大三可以泛泛地开始做项目,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才会真正认识产品经理这份工作的价值,以及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边界。于是大四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再做一轮学习。
纯属YY,但也算提供一个思考框架了。希望能帮到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