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这些年,虽说自己算不上厉害的人,但谁比较厉害,还是能快速识别出来的。不难发现,牛人基本都具备这些特质:讲话有深度有广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很多时候,被征服,往往在一瞬间:
一个即兴分享的观点
一个生产问题的应急方案
甚至是,他还没开口就获得了全场的目光
厉害的人,往往是收割注意力的高手。而收割注意力最常用手段:是表达。
这也是,为什么笔者想分享:优秀产品经理,先从学表达开始。
1、产品经理要做的沟通多到什么程度?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没有什么比《产品经理24小时工作日程表》更直接了。下面的日程表,融合了百度、科大讯飞等十余位国内资深产品经理的真实分享,感谢:开课吧产品壹佰学院院长Tony老师的整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天下来,大大小小8个会议,真的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可能你会问,是不是所有产品经理都这么忙么?
那不一定。但优秀的产品经理肯定是的。因为他要解决的问题更多,需要做的沟通也自然更多。
再从需求实现流程上看:从需求调研到需求评审再到上线后的分析,每一个节点,都需要沟通。
2、会表达者,事半功倍
古有晏子、诸葛亮。
晏子,齐之习辞者也,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巧妙地回击了楚王的羞辱;诸葛亮,舌战群儒,促成孙刘联盟抵抗曹操。
今有网红外交部发言人:耿爽。
有力地回应了“中国制造有毒?“的不实言论
在这场国际社会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请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他人。最重要的,要尊重自己。即使科学暂时无法到达的地方,文明还会到达。
回到日常工作,说话稍有不恰当,影响的同事关系可能就要花数倍时间去修复。比如说:在产品效果总结会上,感谢人员名单中一不小心说漏了:加班加点开发功能的研发同学。不管是谁,辛苦付出,却没得到应有的关注,难免会心生不爽。
表达是每个产品人的必修课,它是一门艺术,是情商、智商、职商的综合产物。
3、怎么理解表达
百度百科上说:表达,用口说或用文字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笔者认为,表达的前提是先有表达欲,把思想情感表示出来,实际还是为了能够达到某种目的。
结合最近的思考,人愿意表达,其本质目的是为了获得反馈,按照表达目的可以划分为如下类型:
1、信息传递型:表达者信息比接收者多,需要将信息传递给他。比如:领导安排新任务、项目进展同步
2、信息收集型:表达者信息比接收者少,需要从接收者获得信息。比如:用户调研、头脑风暴
3、信息交换型:表达者和接收者信息不一致,需要对齐双方的信息以达成一致。比如:需求评审会、阶段复盘会
不同的表达类型,往往在接收对象、表达信息结构,有所差异,这个在下一章节讲述。
4、如何有针对地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如何有针对性提高表达能力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程序员和产品经理之间的对话
程序员:最近要职级晋升,老板说我表达能力差要多练习下,该怎么办?
产品:为啥觉得你的表达能力差?
程序员:平时大部分时间在写代码,跟人沟通太少了,确实表达能力不怎么好
产品:你觉得影响你表达的因素会有哪些?
程序员:
1)怕说错
2)不知道怎么说起
3)怕别人理解不了
4)怕观点不好,没面子
通过调研不少身边的朋友,表达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不知道怎么说、说了别人没听懂、能听懂但不认可。
接下来,笔者一一分析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地提出一些建议。
不知道怎么说
大多数属于对表达场景不了解,是为了传递信息?收集信息?还是交换信息?
对此,笔者的建议是:
1)分清楚表达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还是收集信息、还是交换信息?
2)结合不同目的,采取合适的表达框架:
传递信息:沟通背景+关键结论+分论点/论据阐述+期望获得什么反馈
收集信息:为什么要收集信息+收集什么信息+期望反馈形式
交换信息:关键结论+分论点/论据阐述
说了别人没听懂
一般情况下,是属于表达者对逻辑混乱,或者是听众没有了解到必要的背景信息造成的。
这种情况,笔者的建议是:
1)结论先行,先说最关键的信息
2)精准描述,多用准确具体的语言:“大部分用户下单购买“,“浏览的用户有80%下单购买产品“
3)优化语言的逻辑结构:“因为……所以……”,“第一……第二……第三……”,“起因……经过……结果……”
能听懂但不认可
这种场景,说明是表达的人逻辑ok,思路也清晰。但是没能引起共鸣、内容没有干货
这种情况,笔者的建议是:苦练内功。
1)从表达方式上:加强与听众的互动,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提高听众兴趣;提前筛选关键信息,在语气、语调重点强调、或停顿
2)从自身能力上:列出当下业务,老板常问的、最大的困难、新的突破点等方面的问题,利用平常时间,多研究、多与同事交流
以上是笔者最近的一点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