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而这个往往被普通大众所忽略。

一、思考质量的定义和组成

思考质量:一个人通过自己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行动的质量。

思考质量=思考密度*思考效率。

要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更高效更优质,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也就是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密度与思考效率。

二、思考密度

思考密度简单来说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吾今日动脑了吗?吾今日动了多少次脑?吾今日都动了什么脑?

要提高思考密度,要做到几点:

1、时刻动脑

能做到这点基本就完爆90%的人了,大部分人只会被动接收信息,然后做很粗浅的加工就输出。

而动脑就是,接收信息的同时不断动脑,哪些信息可以过滤丢掉,哪些信息需要延展,哪些信息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哪些信息可以补充自己的知识思考网络,哪些信息值得跟别人传播。

尤其现在信息疯狂泛滥,做不到动脑的话,很快自己的脑子就会成为各种营销号的集锦脑,这是最没有价值的大脑。

2、集中动脑

要集中某些领域去动脑,而不是散点式思考。

很多人觉得自己在思考,那是因为把思考今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看哪部剧之类的都当做思考。不是说这些不好,而是如果你希望在某些领域做出成绩,肯定要相应提高相关领域的思考密度。

所以要集中提升自己目标领域的思考密度,其他方面的思考密度可以降低。

3、多交流、写作

对很多没有思考习惯的人而言,可以通过交流和写作倒逼自己去思考。

找一些比自己优秀或者同等水平的人,多交流,交流过程中多去接收对方信息、思考对方的思考过程,能够带动自己思考。

把自己思考过程写成文字也是很实用的方法。在写出来的过程中会逼着自己不断整理、反思自己,而且一个人就能完成。

三、思考效率

思考效率就是思考能不能到点子上,思考的有效性高不高。主要受几点影响:

1、天赋/智商

不得不承认,智商很重要,有些人天生就能抓重点,洞察世事。这个是天赋,不讨论,不过不少科学研究表明通过科学饮食、做益智游戏等,能一定程度提高智商,可以试试。

2、慎重筛选信息源

信息质量是仅次于智商,对思考效率贡献最大的东西。信息质量足够高,思考也能越到位。这就像你费尽心思去思考,作出了买哪个地方房子的决策,最后可能只涨了5%;有人有市政府内幕消息,提前几年在下一个大力发展的地段、地铁上盖买好了房子,地铁一通车升值两倍。

所以,尽量看一手信息、少看二手信息(比如,直接看财报,而不是看各种媒体对财报的报道;直接看书而不是各路拆书);

尽量看权威、业内精英文章而不是各种不知名来源的资讯;

尽量交积极向上、优秀的朋友;

尽量适度的选择力所能及的知识/信息付费,换位思考一下,你有优质的、鲜为人知的有用信息,会愿意免费分享吗?

3、连接自己的知识体系

把信息尽可能连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上,作为延伸或者补充,这样会倒逼你不断深挖,并且条理化,最终实现思考效率的提升。

4、不断复盘

不断把自己思考所指导的行动的结果跟原来自己所想作对比,不断复盘得失,复盘多了可以找出自己思维和知识体系的短板,进而提升思考效率。

四、总结

思考质量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平时要多注意反思自己的思考密度和效率,思考是否足够的多,是否足够有效。

在算法信息流洗礼和贫富进一步分化的当下,绝大部分人都放弃思考或者自我欺骗思考,所以只要你做到高密度思考、高效思考,肯定能抛离绝大部分人,成就一些事业,共勉。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