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2021年真的在离我们远去。
关于工作,有人在喜欢带着仪式感的在年初立下flag,可是年复一年却没有改观。
到年底,总有自媒体告诉你大厂员工拿了多少年终奖,哪些行业经历裁员潮,什么行业是2022年趋势等。作为职场人,有没有想过这些和自己关系大吗?
那些都是关注圈的事,看过可能就过了,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并没有任何改观。
关于工作,我们要从影响圈出发,问自己会什么?想要什么?在预期和现实之前有哪些差距,知道差距应该怎么去改变。
和你分享几条建议,记得结合自身进行思考,也许对你有所改观和启发。

01

对待工作、深度投入
工作,没有好坏之分。任何岗位只要存在,肯定有特有的价值。
公司外,从扫大街的阿姨、网约车司机、到千万粉丝主播,岗位不同而已,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里做到顶流;公司里,上到老板、CEO、下到各个基层执行岗,只要你在岗位上做出超预期,那么你一定会得得到超预期回报。
什么叫超预期?个人认为有两点。
价值30000元的工作软能力(上)
第一、你创造的价值,超过你拿到的薪酬。
价值衡量,是你岗位为项目为公司解决了什么问题?你自己在项目中做了哪些事,这些事如果折合成外包费用超过你的薪酬,那么你的价值就得以彰显。
第二、和你有交集的同事、合作伙伴、服务用户都能匿名称赞你。
这是软能力,比如服务意识,做事细心程度,积极性等。只有深度投入,对待工作拥抱热情不断创造价值和解决问题,那么第二个超预期会逐渐呈现。
正如樊登在《深度工作》里提到,人生的转折点是工作态度,工作是治愈一切最好的良药。持续不断的在每件小事上不断完善,你会发现一天天的在变好。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荒废是自己的时间。
稻盛和夫在《干法》里也提到,努力工作也是一种“修行”,每天让自己的工作精进一点点,在提高技能的同时,也磨炼人格。往后生活中,你会发现这是工作的给你良性的改变。

02

接受工作,明确标准
初入职场,新到一个公司,很多岗位都是被动的接受工作,也就算常说的被安排。不要以为被安排,就完全没有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想法。
在被安排的同时,要培养向上管理的思维,接受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建立可衡量的标准,而不是模棱两可的蒙着头去执行。
这里,有两点需要想明白。
第一,不同的岗位怎么明确标准?
第二,怎么更好的做向上管理?
不同阶段好坏标准不同,拆分的颗粒度越细,成事儿的概率越大。
比如用户运营,如果领导和你说做好拉新、促活、留存这种泛泛而谈的理念时候,你就要学会深入思考当前阶段那个指标值自己最重要的,也就算OKR管理里的北极星指标,有且只有一个。
如果是拉新,那么多长时间里拉新多少用户算好?
需要多少资源,加上时间线,可以提前把把标准明确。等到验收时候,也有可衡量的。
向上管理,是职场人突破的必经之路。不要一味认为领导就是对的,要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提出思考的建议,并强有力推进拿到结果。接受不是一味的附和,敢于质疑是第一步。
对于向上管理,有3点和您分享。
价值30000元的工作软能力(上)
1、明确上级诉求达成第三选择,是前面提到的明确标准,从你的选择,我的选择到我们的第三选择。
2、主动定期汇报工作进展,也就算常见的周、月、季度数据,遇到的问题及你的解决方案。
3、敢于Say no,并说出你的思考。高调做事,从利于事情的进展出发,敢于提出你的建议。

03

安排工作,拆解目标
学会向上管理,拿到关键结果后。也许你就能突破基层执行岗的约束,成为team leader。
当角色发生改变后,向下管理也值得深入学习。向下管理,理性上看是结合实践拆解目标,感性上看是同理心了解团队的真实想法,并沟通后达成同频目标。
向下管理,先学会TDL工具。
To Do List(TDL)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你规划和管理每天工作。根据时间线,从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拆解工作目标,并看进度条。
不同的岗位在不同时期To Do List是大不相同,一旦学会To Do List并不断修正、调整目标,那么你的向下管理能力也在无形提升。从公司出发,这是贯穿一年的TDL计划。
价值30000元的工作软能力(上)
每天三个一:早会、晚会、当天Tdl;
每周三个一:周会、周报、周关键数据;
每月三个一:启动会、业务复盘会、月核心事项;
每季三个一:业务复盘、组织复盘、季核心事项;
每年三个一:战略会、财务预算、人才盘点。
关于目标管理,就不得不提OKR和KPI两个工具。
近年,总有人说okr比kpi好用。其实不对,同样是目标管理,只是适用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罢了。如果能结合使用,也许能更好的推进目标的实现。
KPI,是考核型的绩效管理,自上而下周期相对长,考核事项相对固定,与薪酬福利高度挂钩;
OKR,是共创型目标管理,共同参与周期短更灵活,考核事项阶段性变化,保证团队的方向不跑偏。
正如刘润老师形象表述,OKR是指南针,通过分解目标,关键任务,让团队朝着一个方向前进。KPI是秒表,相对固定。
一个O(目标),可以对应3~5个KR(关键结果),用数据度量,同时对应3~5个AP(行动计划)Action plans。

04

请示工作,细化方案
请示工作,就是和领导、老板沟通的技巧。关于请示工作,不是无事献殷勤,出入职场也不要不好意思。
从事出发,带关键事去和关键的人沟通,阶段性的时段里很有必要。请示工作,5条实操和你分享。
价值30000元的工作软能力(上)
第一、要主动。学会主动去找领导,而不是一直被动的被安排。正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提到的积极主动,也是创造者思维。
第二、建共识。请示工作,多同步项目进展,在什么背景下,完成了什么目标,遇到了哪些困难,需要哪些资源支持等。
第三、选择题。在细化方案的过程中,分清主次后,需要做决策时,做出plan A和plan B,并给出原因和建议。
第四、抓重点。通过金字塔模型表述,结论(结果)先行、上层概况下层、同层独立穷尽、纵向疑问问答、横向四大顺序(结构、时间、总分、演绎)。
第五、分时期。如果领导很忙,你可提前做好时间规划,比如10分钟时间请示紧急且重要的工作;如果领导当天相对时间充裕,可以带上数据+细节,延展工作。
数据,能代表结果;细节,能体现工作投入程度。
请示工作,看准时机带上具体方案,并配合你对于方案的利弊思考。切换视角,比如:从你的角度达成某个北极星指标,需要资源资金投入。
你可以切换到老板视角,现阶段这个投入是否值得,对业务推进的重要性如何?请示不宜太过频繁,第一出发点永远是事的推进。
否则,请示很容易变味,一旦变成为了请示而请示,那只会适得其反。身边同事会反感,睿智的领导也会因为你的漫无目的性的扯淡感到厌倦。
最后的话:
对待工作的态度,接受工作的清晰标准,安排工作的拆解、梳理程度,请示工作方案的细化程度,这些是大多岗位都值得学习的技巧,也是每个职场人必备的软技能。
只有不断关注影响圈,修炼自己内核能力,那么在工作上才有可能飞跃突破。那些关注圈的事,比如:哪里裁员了,什么大厂年薪百万,某个城市的平均薪酬多少,什么行业是未来的大趋势等。
其实,和我们并无很大关联,软能力修炼的足够强大才是每个职场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工作,价值30000元的软能力,上半部分分享就此结束,希望对职场的你有所启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