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久不见。橘先生近期忙于工作与项目管理,也很难抽出时间整理深度的文章。细心的老朋友可能也发现了,随着现实生活和事业上的推进,橘先生的公众号从最初的干货分享,到与运营管理思维相关的文章。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也想聊聊一件事情。今天不说运营、不提管理、不理市场,它关于职场发展最初的一些事,这篇文章写给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和对职场发展迷茫的年轻朋友。

 

 

 

 

 

 

一段都经历过的故事

 

 

“多花点时间在专业上

  你有成为专家的潜力”

 

 

近期,橘先生碰到了两类比较典型的应届毕业生,很遗憾都没留下共事。在他们离职之际,我也跟他们聊了聊,本次的文章也是有感而发。先介绍一下这两年轻人的情况:

 

A 勤恳型

 

优点

①态度优秀:做基础活,毫无怨言,愿意承担;

 

缺点

①工作效率不高,工作量完成度一般;

②容易粗心大意,工作质量一般,数据统计/跨团队配合时常出现问题;

 

B 普通型

 

优点

①形象较佳,第一印象有好感度;

②理解力尚可,工作质量的完成度较好;

 

缺点

①不喜欢做基础活,经常因琐事请假,影响团队项目进度;

②没有很好的思考能力,缺乏对小事的自我判断及思考能力;

 

上述便是这两位新人的情况。在团队管理方面,我本人比较看重两个点:专业度、效率。显然,这两位新人都不能到达我的标准,原因也很正常。他们都是应届毕业生,这种初入职场的朋友有几个典型问题点:知识层面匮乏(专业度不足)、细心程度一般、无全局观但对基础重复性的工作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想起我还是应届毕业生的时候,也是如此,比之还可能更加不足。

 

初入职场时,橘先生也是一个小兵,做着市场部运营支撑的工作。那时候,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它是一家国企。我每天对接全国分省公司的需求,这份工作虽然属于打杂,但是可以与公司的各项目组及各业务职能部门直接沟通,属于中间的信息沟通环节的岗位。

 

也正是如此,橘先生在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就了解了整家公司的部门职责及架构、业务框架和项目组情况。但是,这时的我并没有形成所谓的知识体系。对于上述的情况,其实处于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

 

于是,我又用了一年时间,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橘先生在发展上,并不是一个“专一”的人,总结一下,就是“小孩子才做选择,作为大人的我全都要”!

 

 

毕竟人身处互联网行业,又是市场部开局,开始便计划从其入手。我并不喜欢看书,而是喜欢看文章,每天工作中接触到某些不了解的概念,便记录下来回去找对应的文章学习。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是最难的时候,很多优秀的专家写的内容很深。因为“初见庐山”的你会在阅读时,阅读这些更深的文章内容时,你会接收到更多专业的名词。不断地复查,不断地学习,“低头向上看”这就是我毕业一年后的生活,就这样持续了两三年。

 

①市场:渠道建设/拓展、销售、营销、BD、项目管理等;

②品牌:一定的视觉审美(设计/剪辑能力)、品牌体系建设、品牌推广、渠道运营、品牌公关等;

③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用户运营、活动策划等;

④产品:UI交互、产品架构、功能逻辑等;

⑤管理:组织架构、团队管理、经营及商业框架等;

 

 

橘先生时常对同行来咨询的朋友说:多花点时间在【专业】上,每天工作累得半死回家,狠狠心再花两三个小时阅读,一年之后,你就是专家。

 

这不是说笑,而是本人身体力行的结果。通过这样的不断坚持,大量优质案例的分析与复盘,成长速度挺快的。我认为工作上的学习很少,工作是输出的过程,而不是输入的过程,自主的复盘与学习才有【专业度】的积累

 

 

 

无论是职场老鸟,还是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自我学习这种方式都特别重要。要清晰认识一个点:

 

步入社会,即是展现你价值的时候。即便作为应届毕业生,有一定的新手保护期。但是,记得别把新手保护期当作自己的庇佑符。别把“我不会”这句话,挂在嘴边。

 

毕竟公司不是家,领导也不是亲戚。他们也有公司项目压力、家庭压力,很难抽出精力【手把手】【一点点】【像学校老师一样,一遍不会反复地教你】教你。

 

【自律】、【知识】、【思考】

这是橘先生对这些朋友最重要的建议。

 

任何时候,别轻视自己,去尝试解决困难的问题,你一定有成为专家的潜力。

 

 

规划职场 = 规划人生

 

 

 

“选择也是成功的重要环节”

 

实话实话,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橘先生一样,喜欢多面开花,更多的人还是专注于某条行业赛道的某个板块发展。

 

不同的类型发展各有优缺点。

 

专注的人更容易在某个领域下深挖,因为自身的付出,往往不用太久就能展现出自身优势。他们更受大公司的喜爱。不过,风险也有,等于把未来框定在一个范围之内。

 

比较有想法的人,可以选择多领域发展,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总能在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不过,也会被一些老板质疑:什么都会,等于什么都不会。其实,这些人很可能在为自身发展做准备,他们是职业经理人的预备者,全方位的发展才是他们的归途。

 

 

不过,即使是多领域发展的人,必定也有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这倒是两个类型的共通点。

 

对于职场老鸟来说,【选择】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他们纠结于,目前的行业是否还有发展前景?我所处的板块会不会在未来被替代?有没有更有前景的板块,我花费精力投入到那个板块,这个沉没成本是否较小?有什么办法还能提升自己的行业背书?要不要做点副业?我要不要自主创业?

 

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选择】恰恰相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他们按照自己的专业选择对应的行业,再根据公司的安排开展工作。【选择行业】即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

 

 

橘先生见过很多的聪明人,其中不乏大厂毕业/高学历分子。他们都很聪明,思维活跃,不过30来岁了却仍然迷茫于未来发展,不满于自己的现状。橘先生也曾跟他们深聊过,不少都是因为不知未来往何处走,职场上也没什么发展,反倒是生活上的烦心事越来越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工作的琐事都是不可避免。所以,橘先生建议那些敢于努力、直面困难的年轻人,去主动思考,去听从自己的内心声音。如果非要把它列作一个公式的话,那么请把你能进入的行业列出来,用权重来参考:行业参考权重=[喜爱度(10分制)*75%+发展度(10分制)*25%]/2

 

我始终坚信一定兴趣是前进的动力之一。主动地选择行业,努力地接受工作,一切的决定都是你未来的缩影,至少把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上会更开心些。不是么?至少对于工作,别去厌恶它。

 

成年的世界,没有孩子气,没有后悔路。

 

 

 

 

 

价值的体现

 

 

“【专业】·【效率】·【成果产出】”

 

 

上文提了【选择】和【专业】的重要性,它们都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并不完全是职场价值的体现,它属于个人价值方面。

 

当我们定义何为价值时,需要思考价值的受众对象。下面让我们具体聊聊:

 

 

①个人价值:行业背书

 

【坚持】*【专业度】*【选择(规划方向)】

 

橘先生的公众号写了大概两年半的时间,最初开始保持一周1篇的分享,现在虽然更忙,至少也保持着一月1篇的节奏。

 

在开【橘先生的工作笔记】公众号之初,我只是想找个地方做点分享,分享在工作中、学习中的知识和心得,记录下来当个备忘录。以此,使得自己保持对市场/渠道的敏感度。

 

两年半过去了,橘先生的公众号虽仍不温不火,但却获得了行业上的一些认可。受到了往日常逛的一些垂类领域知识平台的邀请,开始接受品牌方的撰稿,通过合作和作者身份,与不少品牌方都有不错的关系。在行业里,渐渐地形成了个人背书。

 

目前,【橘先生的工作笔记】已经收获【微推客】【微推客】等行业网站的资深作家称号。同时,现实中也受邀成为一家公司的合伙人,并且有机会以个人身份与一些大厂牌合作,开始往职业经理人的方向前行。

 

 

②职场价值:员工工作价值

 

【专业度】*【效率】*【成果产出】

 

对大多数公司而言,大多数员工价值的体现在于,在预定的项目节点(效率)内,优秀地完成项目任务(专业度),并且保证其项目质量(成果产出)。

 

所以,要想提升职场上的价值,可以参考上述公式完善能力。如果你有想法晋升,则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团队管理能力、架构力、全局观。

 

 

尾 章

 

 

 

 

 

随着“口罩元年”的到来,如今毕业的学子们面临比我们当初更严峻的就业态势。社会与公司因生存问题,也提高了对员工的要求。经济环境的改变,导致社会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不能快速调整心态,提升能力,可能会被并入淘汰的列表当中。

 

橘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深有感触。不知不觉从一个毛头小子,也开始变得思虑良多。所以,以自身为例举,给大家做个参考。并不是说自己的成果最为优秀,而是自身的经历和方式更适合大多数正在面临职场苦恼的人群,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他们。

 

文章的最后,我也不想说什么肉麻的祝福,还是那几个字:

 

【专业】【效率】【规划】【坚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