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丨 作者 / 刘润 整理 / 程志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752篇原创文章
最近,我打开公众号后台,翻看同学留言,发现有两个问题,有点意思。
一个问题是,有同学问我,对《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怎么看? 另一个问题是位传统制造业的同学提出的,他说,面对人力成本上涨,怎么办? 是选择优化管理、提高效率对冲,还是干脆更换“赛道”?
这两个问题,看似不相干,其实他们都指向我们现在,或者即将遇到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不足问题。
— 1 —
人口现状
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其实除了这次的《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征求意见稿(可以简单理解成给外国人发“中国绿卡”)引发热议,这几年还有很多引发热议的事件和人口问题相关。
比如鼓励二胎,延迟退休,鼓励老年人再就业甚至创业,社保问题,生育基金,各地发生的抢人大战。
30万菲佣即将进入中国,等等上了热搜的事件。
每一个事件都指向我们现在遇到的人口问题。
在《奇葩说》第六季,携程董事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说,
如果每一代人减半的话,那100年以后,中国的人口会少于美国。
1000年以后,就不存在中国人了。
中国人作为一个文明,作为一个种族,就消失了。
什么叫每一代人减半?
粗略的说,一对父母只要1个孩子,下一代就比上一代少了一半。
如果一个国家的每一代人的人口结构都差不多,那么一对父母应该要几个孩子呢?
2.1个。
为什么,不应该2个就够嘛。
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疾病、战争、意外等因素。
那我们国家现在的生育率大概多少?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的生育率从1992年就开始低于2.1,这两年即使开放二胎等政策,生育率仍然在1.7左右。
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生育率更低,低于0.7。
也就意味着,在这样的大城市不是每一代人减半,而是每一代要减少2/3的人口。
如果这样还不足够让你理解现在的人口现状。
我们引用原万科北京CEO兼董事长毛大庆分享的一组研究数据:
90后,比80后减少了44.2%,00后,又比90后减少了33.7%。
形象地说,就是,如果80后的总人口是100人的话,那么90后就是56人,00后只有37人。
— 2 —
人口抚养比
这意味什么?
意味着年轻人(也就是劳动人口)正在快速地减少。
同时非劳动人口,正在快速地增加,不久之后的2026-2033年,中国将会有3亿人左右集体进入退休状态。
为什么?
因为1966年-1973年这8年的生育高峰,中国一共出生了3.1亿。
占今天中国总人口的22%。 他们什么时候退休?
大概2026年-2033年。
今年是哪一年?2020年。
还有多少年?6年-13年。
这道简单的数学题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现象。
如果退休政策不改变,那么劳动人口供给大大减少,退休人口急剧增加。
我们把这两个变化叠加在一起看,会发现另一个惊人的事实:
大约10年后,中国将从一个9亿人工作,养活5亿人的国家,转变为只有5亿人工作,养活9亿人的国家。
理解了“9亿人,只能靠5亿人养”这件事情,那你对今天的很多政策,以及未来的更多政策,就会一下子看明白了。
鼓励二胎等提高生育率手段,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中长期解决方案;
而给外国人发“中国绿卡”、延迟退休、鼓励老年人再就业甚至创业等就是中短期方案。
本质都是提高劳动力人口,有了更多的人,就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 3 —
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人口减少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
第二个问题,问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怎么办?
其实劳动力成本上升不但会影响制造业,还会深刻影响很多行业。
我们就以制造业为例,来回答下这个怎么办问题。
在前两天我和施展老师的对谈中也提到制造业这个话题,施展老师还特意画了一个“二维四象限”模型帮助同学们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转移的问题。
如果还没读“对谈施展”文章,建议【点击回顾】。
这里我简单介绍下这个图。
因为中国有独步全球的供应链体系,所以如果你的工厂对供应链要求很高,需要很多零配件需要采购,那么你的供应链复杂度就高,对中国的依赖度也就越高。
图中的劳动力成本占比指的是简单劳动占比。所谓简单劳动,就是通过培训可以很快上岗的劳动。
而复杂劳动,则需要大量练习、实践的高技术工种,不能统计在图表中的横轴上。
这时,对你来说,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你要做的就是判断自己处在哪个象限。
如果处于绿色象限,那肯定不用转移。
假如你的企业处在红色的象限,劳动力成本占比高、供应链复杂度低,那么你就要思考,你是转型呢,还是转移?
什么意思?
转型,就是把自己的产品转型到供应链复杂度高、劳动力成本占比低的行业。
转移,就是你要开始考虑主动把自己的工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比如越南、印度等地方。
而说到转移,图中为什么会有转移地点是否需要靠近中国的建议?
那是因为中国具有其他国家没有的无与伦比的供应链体系,如果你的产品对供应链复杂度要求高,那么你转移出去的话,一定要离中国近。
如果对供应链复杂度要求不高,那就无所谓了,不靠近中国也可以。
— —
除了施展老师的建议,我也想给你一个建议来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
那就是利用科技。
通过人工智能、机器自动化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
获得奥斯卡的,纪录片《美国工厂》最后几分钟,福耀玻璃美国工厂一位管理者像曹德旺汇报着工厂自动化的进展:“我下次要做的,就是把这四个人取消掉。”
在我们1月13日的文章《未来,你的工作会被机器取代吗?》中,我们列举了各行各业都已经应用的机器人,比如自动做鞋、自动包饺子、喷洒农药、手术等等。
据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一项调查结果,该结果显示,未来5年的时间,机械和机器人将会取代中国将近5%的工人。
一切可以机器换人,并且能够提高效率,都是趋势所在。
我建议你提早布局,通过机器自动化、通过人工智能转型到供应链复杂度高、劳动力成本占比低的行业。
最后的话
最后,我们回到每一个人。
可能有人会说,大规模使用机器人,一定会在一些岗位上,把人挤走,让人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听起来有点残酷,也让人难受、心酸。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这件事。
机器人的大量普及是不是也意味着:
我们每个人将不得不变得比以前更重要,不得不去做比以前更重要的事,附加值更高,产出更高的事。
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作为个人又应该怎么办?
1、保持健康、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养别人,是辛苦的事情;被人养,是痛苦的事情。 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
我知道,60岁我是不可能退休的。
而且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跟上时代的变化,做好工作到80岁的打算。
自己养自己,会从容很多。
2、好好培养孩子。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培养孩子数学、编程的乐趣。
毕竟未来,机器自动化、人工智能都需要这样的能力。
我们这代人很努力,想给孩子们最好的条件,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生活,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但是可能很遗憾,我必须实话实说,我亲爱的孩子,你可能必须比我们更加努力。
你必须懂得创造。
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但终究是我们的孩子们的。
加油。
——-
昨日文章:《这件让我又爱又恨的事情,终于可以拿出来聊聊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