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稻城的天路上,熊三木席地而坐


“一条”天使轮、锤子手机C轮,在徐沪生与罗永浩背后,有着一位共同的投资人——熊三木。前日,腾讯旗下的微信公众号“全媒派”,还将他纳入了“国内顶级自媒体投资人名单”,因为他信赖基于熟人关系的项目,所以亲切称他为“熟人天使”。

熊三木,本名黄维,合鲸资本合伙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品牌中国(0863)执行董事,国内最主要移动营销服务商巨流无线董事长,主要聚焦投资早期文化类移动互联网项目。

这两年来,熊三木推动投资了企业协作平台“明道”、生活美学视频“一条”、锤子手机、互联网眼镜服务商“视家”、AR团队“Phantouch”、社交项目“MISS”以及艺术社区“artand”等。同时,他还参与发起、创业了社交出版平台“赞赏”和葡萄酒社交“dr.wine”。

“我不是‘大人物’,不需要遮遮掩掩”

中午12点,采访正赶上饭时儿。

熊三木让助手帮我和同事叫了简餐,自己从行李箱的口袋里拿出两个西红柿,外加一杯美式,这是他的午餐。

“等会又要飞,我吃东西比较需要控制。”

这样的忙碌生活,熊三木觉得最重要的是适应。

就像在朋友圈,他已经习惯直播自己的生活。“没什么,越往后越是这样,我不是那些所谓的‘大人物’,也不需要遮遮掩掩的”。

熊三木的朋友圈完整地呈现着他的飞行轨迹,只不过这不是全部。还有,“上海壹周”的缅怀贴,还有,“开餐厅不开餐厅”的创业指导,还有,“回家看老娘”这样接地气的温暖一句,当然,还有,锤子的广告。


这样会不会让人觉得像个移动广告牌?他不以为然,“这有什么,项目觉得好我才会投,分享自己认为的好东西没什么丢人的,况且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作为团队一员,每个人都必须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样才有可能改变结果。”

“好歹也和老罗同居过,知道他能坏到什么地步”

确实,他尽职吆喝着,但也不止吆喝着。

他凌晨4点钟为锤子的坚果产品写“软文”;他是明道“最难缠”的产品体验员;他适应着一天5个饭局的生活,因为一个饭局就能为葡萄酒社交项目dr.wine拉到更多的种子用户。

熊三木用“外围创始人”诠释自己的投资人角色:“自己做不了甩手掌柜,总想为项目做些事”确切一点讲,他的原则就是“帮忙不添乱”——尽己所能去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但要记一个公司只能有一个头,这样才能果断快速作出决定。

为什么投资锤子?熊三木知道锤粉众多,也晓得黑锤子也是很多人的家常便饭。“其实,任何成功的方式都可以,而我们大多都是在项目成了之后才去分析所谓的成功原因

说起和罗永浩的初识,熊三木最记得的是老罗震耳欲聋的鼾声。几年前,他在美国和老罗有一段同行同吃同住的经历。“记得同住酒店房间,老罗鼾声大作,恐怖到两床中间床头柜上的小物件都被震动起来,我带着耳机音乐听到天明。好歹也同居过,知道他能坏到什么地步


熊三木和罗永浩(左)在一起,哥俩好

其实,别家的手机也不是没人来找过,只不过熊三木还是喜欢做产品的,“锤子是做产品的,其他家的也有价值投,但是有可能是战略布局的考量,以前做媒体的也是把文字等作品当产品一样打磨,骨子里的喜欢很难改变。”

“沪生是个什么人我清楚,人很重要”

09年从体制内报社出来,10年开始正式创业,熊三木在外折腾已有5个年头。因为自己媒体转型的经历,5年里,许多同仁们在考虑是否出来创业时也会跟他商量。

一条的徐沪生,也是其中之一。

走到现在,“一条”已经像新媒体界的明星一样,到哪个场子哪个场子就爆满,以至于徐沪生之前在办完两场活动后还说要暂时“息影”。很多业内人士不惜笔墨研究“一条”火起来的原因,从公众号排版到商业变现,“一条”无疑已经成为新媒体圈的焦点。

而在13年底,熊三木在富春俱舍偶遇徐沪生,“当时沪生在思考,是报社内部创业还是出来自己创业”。作为一个更早出来的媒体人,他知道这样一个决定对传统媒体人有多难。十几年如一日和文字印刷体打着交道,那种感情不是说断就断的,报刊杂志对徐沪生而言,不止是他理想的容器,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再熟悉不过的人和事。

体制化机构就像一个挡风遮雨的堡垒,虽然看不到更多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是它足够安全,“缺乏安全感也是媒体人的一个通病”。就像熊三木自己所感叹,很喜欢旅行,常常觉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每当要准备行李时,他又会觉得自己即将告别熟悉的环境,要去面对的是未知的的东西,不安全感也就油然而生。

对一条的天使轮投资,熊三木直言自己更喜欢看人。“沪生是个什么人我清楚,人很重要,甚至于他即使做这件事不成,但他终究会做成另一件。你看之前他主导的一些精品周报,几乎都成了,其实这个概率在行业来说,是很低的。”

当然,对于媒体人出来创业,他也不是清一色的支持,“基本上,我在支持一个传统媒体人出来创业的同时,就建议十个人不要出来创业”,乃至于他开玩笑,“其实,领导们都不知道我为媒体机构的安定团结做出了很大贡献”。

他也坦言自己不看好“体制内创业”,觉得传统媒体肯定会存活下去,但定义为“意义大于存在的东西”,就像京剧,就像钢笔,更多的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创业最重要的是,重压之下别对项目失望”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也不是每个人都合适。折腾了5年,熊三木对创业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心得,“在很多人眼中,创业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投资,有风险就要承压,重要的是重压之下永远不要对自己的项目失望。听起来简单,但却是一个创业者不得不具备的心理素质。”

承压之外,熊三木觉得创业者应该拥有自知之上的绝对自信。他回忆起自己的项目dr.wine刚创始那会儿,1.0版本App充满着许多Bug,面对用户抱怨,很多小伙伴都会手无举措,但他的搭档,dr.wine的 CEO Darkley总能礼貌对待用户不满,自信地介绍自家产品,“创业者要不得抱怨与否定,其实看到任何事情的灰暗都缘于你站到了阴暗的地方。”


熊三木和dr.wine的创业拍档Darkley(左)在SIG年会上

熊三木眼中,创业者最要不得的是“不靠谱”。他举了个极其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扔垃圾没有正好扔进垃圾箱,比较有意识的人看到后会帮忙扔进去,但也有一部分会觉得完全和自己无关。“其实,这并非素质高低吧,只是从这件小事,你可以看出一个人和环境的相处,看他能否对所处环境有一个负责的态度,这对创业者来说十分重要。”

然而,熊三木也并非觉得创业就应该是苦哈哈的。“一到我这个年龄,别人的看法不太重要。为什么创业非得要苦,就像我做dr.wine,我喜欢葡萄酒,这是我的兴趣,当然我们也是极度认真地在做这个项目,而非只是在社交场合吃吃喝喝。我觉得不是所有创业者都要像褚时健那样去种褚橙,苦哈哈。”

当然,熊三木眼中的创业也并非是你好我好的太平景象,“本质很残酷,是一种拼抢,一群人对另一群人资源和利益的抢夺。”

“真正融资之后牵涉多方利益”

如果说创业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创造,那投资者则是为了帮别人更完美地创造。

锤子手机、一条、明道、赞赏、dr.wine,说到这两年所投的项目,熊三木有着自己的准则。首先,项目创始人是熟人,最起码是是熟人的熟人,这样会减少信任成本,包括品德、能力的信任。其次,关于领域选择的三个方向:自己熟悉的领域(如:媒体、广告)、感兴趣的领域(如:葡萄酒,喜欢但不了解)、设定目标去学习研究的领域(如:医疗领域)。第三,项目自身估值要合理。

他也曾在一个交流群中说到过一个有意思的投资方法——“懒人办法”,“就是创业者自己在启动时要出资50-100万作为基础,然后天使轮估值基本上达到1000万。我投资的话,通常是出资占25%以下,10%以上。”

问及时下有很多投资方盯上新媒体、自媒体,熊三木觉得很正常,他自己也早在2013年底就开始关注这一块的项目。“但我几乎没有考虑过去投资一个公众号,因为我觉得公众号其实只是产品表现的一个形式,就像App、H5一样,都是表现形式。”

一条不同。他觉得徐沪生选公众号出发,是很件很聪明的事,但一条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公众号,它的作品是团队化打磨,它未来的模式是长线的、多线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从2014年夏天投资一条,到2015年六月完成B轮,一条增值约30倍”。

而对于那些单打独斗做起来的公众号,特别是基于运营者个人兴趣的,如果现在银子赚的不错,熊三木建议还是自己去做。“每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广告费,足够了,真正融资之后牵涉多方利益,自我的东西会被弱化很多,初心自然也需要改变。“

他笑称,“就连我老婆自己也做了一个帮助准妈妈赴美产子的公众号,但这个,帮助到人即可。毕竟,公众号只是一种形式,对运营者本身更多是一种自我满足。”

投资一个项目,无疑要关注它的变现能力。熊三木毫不掩饰,“当然是越快变现越好,对我来说,这不是个土豪的游戏,它是一份专业的工作,我希望它可以尽快给予回报,当然,同时你要学会判断哪些值得等,等的期限又有怎样的标准。”

熊三木觉得盈利就是要会卖东西,卖广告、卖服务,卖“消费人群”,而赚钱的关键在于你的东西够不够格卖,“商业上赚钱从来都没有所谓新的模式,而最重要的是让你的东西具有赚钱的能力,达到能赚钱的水平和境界”。

“今年很多项目我都没有投,跟风没有价值”

熊三木在“视觉”公司前留影

秋末天冷,资本市场应景儿,上半年全民创业的热潮似乎也降了降温。熊三木直言今年市场泡沫很大,“很多项目估值是不合理的,估值合理的意义是拿到足够的钱去做这个阶段该做的事。也是这个原因,今年很多项目我都没有投。创业比较重要的是你想干什么,现在很多人去关心和自己无关的事情,跟风没有价值。”

而对于政府的创业帮扶热情,他也有自己一番解读,“政府支持很重要,就像空气一样重要,离开不能生存。但同时,这个重要角色似乎也该清晰知道哪些自己应该‘袖手旁观’。“

今年投的不多,但熊三木也没闲着。最近看的项目有和眼镜相关的,因为他自己是眼镜的高度使用者,也有和陌陌类似的,但更垂直化的社交项目,因为他觉得毫无疑问这是人性刚需。作为一个投资人的角色,他清晰地知道“更多的生意还是需要达成‘需求和资源有效地匹配’。”

文 | Grace

欢迎访问中国新媒体第一站www.newrank.cn,“新榜优选”广告匹配交易平台已经上线,大数据、零风险、无差价,免佣金、100%付款保障。PC端访问效果更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