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云存储CMO李婧
我今天要说的,并不会在营销里面怎么玩创意,而是作为初创的品牌尤其服务的品牌,怎么能够在一开始低预算的时候,慢慢在成长过程中把品牌搭建起来。   

推广之前要做好销售
首先,为什么我说推广之前要做好销售,我是在2012年3月份进去七牛的,那时候七牛不到10个人,而且全部是技术,我们的产品刚刚完成转型,原来做网盘的,后来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还是TO B,面向企业,面向我们最熟悉的那部分技术人群,所以我们开始从网盘转向企业服务、企业存储功能。
进去之后我第一件事情先没有做市场,我有几个判断:第一这个产品,当时2012年的时候还刚刚开始,基本上国内不接受,计算云都不接受更何况存储。因为你存储是在计算后面的事情。然后第二,产品当时并不成熟,还没有到推广的时间,甚至还没有摸透用户到底要什么,你能够给用户什么。所以2012年一整年,我做了几件事情基本上跟市场没关系:第一件事情,大量的充当客服和销售的工作,跟他们去聊,了解他们为什么选择七牛,为什么不选择七牛。这里面买点卖点有很多,但是买点你的产品定位,肯定只有一个。
另外还做一些客服的工作,因为企业服务是整个链条的服务,链条很长。那你要知道从前到后整个闭环里边,可能遇到哪些转化降低的问题,这对你的营销很重要,包括根据所谓的买点做品牌定位,非常重要。
做客服销售的同时,还有死抠产品。因为我很久没有做技术了,我也不懂,尤其公有云当时完全不懂,我就跟着技术去学里面的产品到底是干什么的,我要知道他设计一个功能的背景和想法,这个是要深入的理解场景把这个打通,把我做销售和客服的场景,跟技术人员思考的场景要打通,因为我认为一个产品,有内核也有外包装,好几层,你要把这些一层一层拨开去看,这是深入理解产品。
第四点是做了一些合作的事情,当时七牛刚刚进入公有云,我觉得这个时候还没有办法推。因为你产品还没有更好,而且品牌的定位以及气质还没有提炼出来,不知道怎么推,所以我前面做的三件事情,都在提炼内核的产品,外包装的产品,我要的定位。所以总结一下,推广之前做好销售,为什么?找到你的前10个。或者前50个客户非常重要,用他来总结你的卖点和买点。

品牌的调性,从为什么开始
如果你要做一个慢品牌,而不是快速的迭代,一定在最开始要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找到你品牌的定位,要有调性。七牛定的调性就是说,我们是一个非常有技术气质的品牌,包括运作到今天,大家提到七牛还是技术气质。
大家当时在市面上说AWS(亚马逊云服务)是标杆,那我们后面通过跟客户的交流,引入了跟AWS的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我们知道在中国市场上,大量的UGC起来了,其中产生了大量的图片,我们意识到,要在云服务的买点和卖点上提炼,增加一了对图片和媒体的处理功能。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仅仅存和取,可能在国外像AWS,一开始在国外起来的客户是像生物、基因这些直接放数据的企业,移动互联网的企业并没有起来。但中国的情况不一样,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非常快,我们必须抓住这部分客户。对这部分客户来说,他肯定不满足怎么把数据存在上面。为什么呢?他如果仅仅把数据存在上面,我买自己的硬件硬盘就够了,我买主机上面还带硬盘,他需要的是帮他节省开发周期,因为都是创业者。
所以2012年的时候,我们就做了一些减少开发周期的功能,像图片的缩略图、水印啊这些,因为那时候电商也很多嘛,所以要对你的市场进行判断,真的让用户真正接受说,我为什么要买你的服务,我们对数据加速,还有对数据进行处理,不单单是把存和取结合起来,还要打破和原来以AWS存储为标杆的这套服务体系。

技术采用生命周期中,谁是第一个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跨越鸿沟》这本书,它会告诉你,高新科技的产品在推广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生命周期,什么样的人,是适合你第一批要去推广的。像七牛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品牌推广面向的圈子,并不是像CTO那种级别的人,为什么?在中国其实很多CTO坚持的一点是说,我技术很牛,我要自己做。同时CTO这个人群很散,那我们打什么圈上子,我们打的第一波圈子,是对技术有执著,但并没有那么强的人,他要求是说我尽快的上线,尽快的构建服务,并且要低成本的这波人。同时,他们能够形成圈子,能够快速的帮你传播。这第一批人,它不一定是真正你要打的那波人,但是他一定是可以影响你的,或者他可以给你带来收益的那波人。

品牌升维,行业降维
这个是很装的一句话,但是怎么解读它,我觉得还是买点和卖点。当人们一听到你的品牌,他一定要对你有印象。比如说你卖橙子,它只是一个橙子,但是你卖褚橙,它加了一个定义之后,调性就上去了。
但是换句话为什么要“行业降维”呢,就比如像七牛,我们打的时候,不能全覆盖的去打,我作为一个初创品牌,我每一点会投入的非常散。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集中火力打,集中一个场景打。因此,做企业服务最开始,要先集中攻占这些点,当你成了Top1时候,再往外扩就容易了,但是你的品牌的定位已经上去了,所以这个是我们七牛在过去,一直采用的一个模式。
所以2012年,2013年,2014年每一个段时间,我们都有一个递进。2012年我们正式开始推的时候,先做圈子营销,打第一批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的第一波。第二步,我们做了辅助与地推,在这块就做了两件事情,因为只有2个人。但是到了2014年我们团队涨到5个人的时候,开始做更多的事情,那时候引入PR,就是引出所谓的媒体媒介这部分。
大家可能奇怪,你为什么没有一上来就做企业媒体,我觉得在这块每个公司DNA不一样。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本书叫《云攻略》,里面提到了做营销的两个点,第一,他真的是品牌升维,他怎么升维的呢,他打了一个点,叫“干掉传统软件”。然后,并且用接地气的方式,拿着这个牌子在当时甲骨文公司,还有传统软件公司SAP楼前去宣传。他一打出这个,大家就记住他了。
当他在打一个新概念的时候,他怎么向媒体布道?他会跟记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向记者不断的透露信息,通过这个信息,自然而然就会有企业来找你,我觉得这个方式是初创品牌可以借用的。但我们其实2013年的时候,也在做这样的事情,不过由于我们CEO还是比较内向的人,大量的工作这方面是我来做。

组织架构,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饰战略的懒惰
基本上从2014年开始,我每年都会调整市场部的组织架构,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创业公司,发展速度非常快,市场是冲在最前面的,你的行动一定要快,你要跟着你整个战略。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市场部的领导一定不是战略执行者,他一定是战略的参与者。正因为我在七牛前面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客服也好,销售也好,各方面也好,我一整年都在跟产品泡在一起,我对这个产品如何往下发展,认识越来越强,也知道这个市场该怎么打。
我们2014年初步搭建市场部内部组织架构,有了媒介,有了活动,有了品牌策划,还有视觉设计等等,比较常规的一套都建起来了。后来发现不行,大量的工作还是我自己在做。为什么?因为七牛的行业背景,要真的推好这个东西,你要深入的懂产品,企业级服务都是这样的。为什么说B2B比B2C还要难做一点,因为你要非常深入理解这个产品的市场。
我们招来的人,基本上很难说又懂产品,又懂技术的。很多人培养半天,他发现不喜欢这个产品就走了,怎么办?结果有很多策划还是从我这儿出。怎么办?我说没关系,从我这儿出就从我这儿出,所有的人先跟着去执行,但是大家一起来参与。我当时想,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先把成绩做出来,你才能争取更多的,甚至是技术支持对你市场的重视。老板都是这样子的,在成绩没做出来之前,不会让你投入太多的预算,尤其创业品牌,根本不知道你花这些钱会怎么样。
2015年那时候,产品线下面我们只有存储,存储包含数据管理数据处理加速,到2016年开始有了新的产品,视频直播、计算产品、大数据产品,当这些产品线更多的时候,架构又发生了变化,然后出现了能够打破市场部门和产品部门沟通鸿沟的人,比如说研究型的产品经理,由他们来出这些推广的东西,所以组织架构的调整,是跟着你的策略走。

每一个触点,都要用数据说话
2015年下半年,我开始正式接手整个公司的运营,所以我考虑的点不完全是从市场角度出发了。我先去构建了数据运营团队,为什么?因为我觉得一个企业级服务是一个漏斗型的,那么多客户服务质量和它的转化率,每个触点我都要看到相应的数据,我才知道到底是营销的不够精准,还是其他的原因。
后面老大又把整个商业化交给我,我就在研究,到底公有云是一个什么东西,到底是什么驱动?是你的功能驱动,还是你的服务驱动,还是说销售驱动?这时候我去了趟硅谷,听到LinkedIn老板讲的故事,这个CEO他是一个产品人,但他是一个懂运营的产品人,他每天都在看各种各样的数据,因此,构建了一套非常好的体系。所以我就想我也可以把营销上的一些点,落到整体运营,整体服务上面,所以我们形成了市场、服务、销售铁三角的运作机制。
第二,我们成立了用户体验部门,在产品到用户的每一个触点中,都通过数据来说话,对用户360度的理解都要极致。每一个客户给你的反馈,都要进行分类,都要理解的很透彻。

体验需要策略
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做企业级服务,营销是溶于每一个点的,它可能溶于产品,也可能溶于体验,可能溶于服务。最后的结果是,一要把转化率提上去,同时你要做出仪式感。我觉得对企业级服务来说,更重要的是你服务的时候,就要把营销融进去,为什么这么说呢?过去PC时代,产品经理是2维的,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经理,可能变成2.5维,因为你要加进去地域的概念。那再往后走的时代里,产品经理是三维,VR时代可能是四维,但是你加了企业级服务概念,你这个产品一定是多维的,不再局限你过去的产品经理的技能。所以国外现在流行体验为王,也在探究服务的细节。

营销融于体验,数据驱动为本
那么体验到底怎么做?开始我们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先把策略定下来。七牛到底服务于什么样的用户?你对用户真正的定义是什么?不同类型的用户,它应该感受到什么样的体验?同时在这个体验上,你怎么去让他感受到?此外,在每个体验点上,我怎么把营销加进去?在制定这些基本策略的同时,我门把数据做出来。
我们现在找客户的时候,还引入了爬虫,让数据团队帮助销售,筛选他最应该找的客户,彻底分析了过去客户的优势场景和行业,我帮你去推。然后现有客户的监控我们也在做。

服务的细节在互联网时代不一样了
为什么?我这么说大家可能会奇怪,说你这个做营销出身的,为什么一直在强调服务,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过去说都是产品驱动,现在是运营驱动。我其实觉得说,不管是什么驱动,最重要的还是目标驱动。为什么?大家说目标驱动这不是很正常的说法吗?不对,互联网时代,应该是非常清晰的,就是数据指标这种目标驱动。产品数据的指标应该是什么,营销的数据指标,客户商业的指标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要根据这个来构建一个体系。所以服务的细节在互联网的时代,都可以用数据来驱动,过去我讲,我可能要服务态度好,或者流程好,现在更重要的还是要把体系建立起来。
总结一下我这几年的营销经验,第一,在具体的策略上面,你要深入这个行业,不要怕,要花时间研究这个行业,至少我蹲在产品这块很久,现在我出去讲任何关于产品和指标,胜过我的CEO,我对自己有这个要求。
第二,细节的部分要追求完美,我举个例子,那天小李子奥斯卡获奖的事儿就是个热点,我对热点一贯的态度就是团队必须追,必须追的意思不是说你硬追,而是说只要我们追,你一定要去玩,为什么?一开始我们团队看到热点,就觉得太烂了,就觉得一个热点出来,所有的品牌又开始运作了,我的团队就会说,太俗了什么之类的。
但是我的观点是说,如果这个是热点你就要追,为什么?这个是锻炼团队应急营销非常好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你对一个初创品牌,对一个热点,不会让你一下子出名的,除非偶然事件。但是对你的团队锻炼来说很重要。所以我的观点,我跟一般人观点不一样,不管追的好还是坏,一定要追,这就跟其他杜蕾斯的品牌是不一样的。
第三,组织架构的调整非常非常重要。你要反复的去思考,你市场团队的组织架构,是不是适合你公司现在的发展,尤其创业公司,这可能在大公司待时间长的人可能没有这个感受,但是创业公司就是要快,要保持狼性。
文章来源:专头们   微信公众号g-tmen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