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是生活的一部分?这在PC互联网时代弹窗频现、漂浮不止的时代,恐怕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为王的发展态势下,社交平台上的原生广告内容却真真上演了广告成为生活一部分的真实一幕。
5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AD+2016腾讯社交广告营销峰会上,腾讯社交广告更是首次推出“AD+”理念,发布全新品牌形象和社交营销三大趋势,打造精准、高效的新一代广告,从连接、升级、生态的维度全面释放社交能量,赋能商业,助力广告行业和品牌营销模式的升级与创新。那么,让广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助力广告行业和品牌营销模式的升级与创新,腾讯是怎么做到的?
连接人与商业 社交平台成为主力
广告作为PC互联网时代以来最古老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对于传统的门户网站还是各种垂直门户,无不将广告作为主流盈利模式。然而,这个时期的广告投放,更多的考虑的不是用户的感受和接受度,而是唯点击论、唯展现论、唯效果论,为了吸引用户点击、浏览广告,网络媒体可谓不用其极,在严重损伤用户体验的体验,到头来发现广告距离走进人们的生活仍然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告也自然而然的被延续过来成为支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商业模式,然而,对于搜索引擎或大多数的APP而言,广告仍然是按照PC互联网时代的做法来操作,用户体验仍然没有被提上日程,以至于广告效果也大打折扣。
而凭借手机QQ庞大的用户群和微信的迅速崛起,基于社交平台的广告开始打破传统广告模式的藩篱,开创性的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也为广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创造了理想的条件。换言之,与其他平台的广告投放相比,社交平台上的广告投放是以用户需求、用户兴趣为导向的,真正做到了像连接人与信息一样连接人与商业,而不再是将风马牛不相及的广告生硬的呈现在用户面前。这不能不说是社交时代广告与人连接的一大革命。而这场革命则是从原生广告形式开始引爆。
原生广告让广告始终于人
原生广告是从App用户体验出发的一种广告内容形态,由广告内容所驱动,并整合app本身的可视化设计,这种广告内容本身会成为App内容的一部分,如Google搜索广告、Facebook的Sponsored Stories以及Twitter的tweet式广告都属于这一范畴。
不过与之相比,微信、QQ空间等基于熟人社交的社交平台上的原生广告,其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究其原因,在于微信、QQ空间上的原生广告没有打破原有的朋友间社交秩序,反而给朋友间的社交提供了话题,原生广告本身也能作为话题引发成公共话题。这就是熟人社交平台上原生广告的魅力所在。
以朋友圈广告为例,其通过微信广告系统进行投放和管理,广告本身内容将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生态体系,以类似朋友的原创方式进行展示,在基于微信用户画像记性定向的同时,通过实时社交的混排算法,依托关系链进行互动传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用户不仅不会因为看到这些原生广告而感觉被打扰,反而会因为出现的原生广告而在微信朋友之间形成一种基于原生广告的话题交互,带给用户一种别样的交互体验,形成了品牌与用户间平等、友好、双向的沟通形式。
可以说,原生广告是始终于人,其以人为本,以不违背用户体验为准则,从第一条朋友圈广告推出以来,一直受到的是用户的点赞和评论,而少有因此而感到反感的用户。
腾讯集团副总裁林璟骅
在此次峰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林璟骅就指出,腾讯社交广告在业界率先推出QQ空间信息流广告大获成功之后,持续发力创新,带来新一轮的广告升级:其一,“不干扰”——广告自然融入消费者的内容消费环境和体验之中,让用户拥有与品牌互动的主动权,沉浸式的体验更能有效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其二,“有价值的相关性”——借助数据能力和强账号体系,依据用户兴趣、需求,实现个性化的广告展现,提升广告对用户的价值;其三,“层层递进”——广告信息展示层层递进,从品牌认知到闭环购买,提供给用户流畅的广告体验,在社交场景下自然触发转化。通过这三方面的努力,腾讯社交广告有望进一步实现让广告始终于人。
从对立到平等友好的互动 广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从最早的传统媒体广告,到PC时代的互联网广告,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众多APP广告推送,其实际上都是将广告做到了与用户对立的一面。尽管用户反感这些不走心、不符合自己兴趣、需求的广告,但为了盈利,平台和广告商们却仍然“执迷不悟”。
可以说,这是广告主营销中从media buying 到audience buying 中遇到的问题, 广告主与用户沟通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营销背景的变化,即从以媒体为单位,变成了以场景为单位。此外,传统的按照CPM/CPC 等固定价格售卖,虽然能够控制成本,但是无法准确衡量每一次广告投放的效果。而精准和海量需求之间也存在天然的矛盾,投准了以后,量上不去。
腾讯社交广告部总经理罗征
对此,腾讯社交广告部总经理罗征在峰会上提出数字营销的“两个直面”新模式,其一直面用户,以人/用户为核心的数据挖掘是未来。通过大规模、多维度、跨终端的数据源为基础,基于架构优势、技术能力的精准定向能力的构建为前提,帮助企业主通过标签分布,识别情况等实现实时受众画像、看清受众,并利用地理位置和设备定向找准受众,并在此之后在“精准”和“海量”之间取得一个最优解,包括相似人群拓展,社交关系链人群拓展等。
其二直面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创新投放模式。罗征提出“Target-CPA”解决方案,为广告主提供一种新的出价和效果优化方式:广告主仅需选定一个特定的投放目标,如下载激活、注册、放入购物车等等,提供愿意为此投放目标而支付的平均价格,并及时、准确地回传效果数据,腾讯社交广告系统即会借助转化预估模型,实时预估每一次曝光的转化价值,自动出价,最终按照点击扣费。转化预估模型还会根据广告转化数据不断自动优化,持续提高广告的效率和投入产出比。
由此,可以实现的一个理想的状态是,用户从与广告对立到主动接受有价值、个性化的信息,通过互动、转发、评论,能形成用户与品牌间友好平等的“绅士般”互动,以社交人际传播扩大影响,从品到效链条缩短。换言之,腾讯社交广告已然让用户对广告的接受度从对立走向参与的层面,进而走向“促成行为”的层面。以带有社交属性的腾讯社交广告中的视频广告为例,其不仅可以广泛触达用户,还可以在社交场景进行互动,并触发转换、品效合一。
可以说,腾讯以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的原生广告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广告的新纪元,而从互联网+到AD+,腾讯社交广告提出的“赋能商业,始终于人”的品牌理念,也将由此打开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成为生活一部分的更大想象空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