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一周内,作为领军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第一阵营,BAT都已就行业形势的变化,给出了各自的答案与回应。
6月16日,中国\”互联网+\”峰会在北京召开,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在此之前,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已分别在于6月8日的百度联盟峰会,和6月14日的阿里巴巴投资者日大会上,对外深入阐述了各自的产业理解与企业战略。
此前,伴随中国市场增长红利渐尽,市场不断接近增长天花板,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进入深水期,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包括BAT在内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已需要直面一个新的政策与市场环境,甚至应以转型。
在新的形势下,他们有怎样的判断?在做怎样的谋算?
PART 1: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马化腾、马云和李彦宏讲话的场景不同,对他们的话题和内容都有影响。所以此次演讲,并不能完整体现他们各自的理解与布局。
比如,马化腾的发言场合,是腾讯研究院发布《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报告》的主题峰会,所以集中在讲\”互联网+\”。
而李彦宏和马云的演讲,一个是面对几百家合作伙伴,一个是面对几百个投资人和分析师,所以李彦宏会讲更多的行业趋势,马云则费了更多的口水,来说服投资人继续买自家股票。
尽管如此,这三场演讲依然非常重要,不能简单而视。
比如,由于与腾讯战略的高度契合,\”互联网+\”一直受到马化腾的高度重视,此次峰会是他较为少见亲自出席并发言的腾讯对外活动。
据透露,正是因为马化腾的强力推动与协调,腾讯今年甚至首次拿出包括微信、QQ、应用宝、财付通等腾讯业务的全样本数据,结合京东、新美大、携程艺龙、滴滴等公司的全样本数据,用于报告的制定与研究。其中,仅腾讯拿出的数据规模,就达到万亿级的阅读点击、千亿级的视频点击,和百亿级的交易。
百度联盟峰会则是百度每年雷打不动的两个官方核心会议之一,每年李彦宏在会上的发言,都代表了他最新、最重要的产业理解与战略思路。
而阿里巴巴的此次大会,更是2014年9月IPO以后,阿里高管层第一次的集体亮相。用阿里巴巴的官方口径来说,是它向全球投资者全景式展现变革后的\”2.0版阿里巴巴\”的重磅会议。
PART 2:
三位领军者的个人风格,在他们的演讲中都得到集中体现。
曾经有人说,如果把三人做对比,李彦宏更像程序员,马化腾更像产品经理,马云更像老师,这次也是如此。
李彦宏的演讲主题是《下一幕,人工智能》,核心是技术趋势,内容纯粹,聚焦,更像是一场TED秀。
他说,人工智能即将迎来\’井喷式\’创新,并推动互联网进入新时代,并展示了百度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图像识别、无人汽车等领域的案例。虽然也有谈及对国家政策和市场形势的理解,但都是一笔带过,大部分时间集中在讲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与进展。
马化腾的演讲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连接升级》,核心是产业环境,内容清晰,完整,有条理。
他说,互联网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积极拥抱的能源,并已在通信、金融、零售、O2O、交通等领域引发巨大变化。虽然变化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挑战很大,但应该给\”互联网+\”更多时间与机会。在这个大环境下,腾讯的定位很清晰,就是做\”连接器\”。
马云的演讲没有给出明确的主题,核心是企业战略;内容激昂,强势,具有感染力和煸动力。
他说,阿里巴巴已经布局未来5~10年的生意,2020年将实现6万亿的交易规模,并将构建一个\”数据阿里\”,帮助公众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他同时表示,阿里巴巴一直在与假货做斗争,是全球领先的打假公司。
PART 3:
无论选择怎样的方向,BAT都正面临一个同样的现实: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放缓。
如同李彦宏所说,无论是PC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的红利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思考,互联靠什么来保持它的持续,高度增长?\”
不过,只有李彦宏最老实,把这个焦虑直接讲了出来。
他的推理逻辑,是\”我担心什么,所以我要做什么\”;而马化腾和马云回避了\”我担心什么\”,重点告诉大家,\”你们需要什么,所以我要做什么\”。
当然,马化腾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带来的改变,正产生接踵而来的社会问题,对此应该如何处理?
但他同时也用跟李克强总理的对话来暗示,政府、社会与相关行业,更应该着眼长远,给创新一些缓冲时间,逐步发现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马云则再次秀了一把擅长的现场掌控力。无论是阿里的商业模式,交易规模的持续增长前景、大数据未来的盈利模式,还是投资人关心的其他问题,他都通过引用以前的担心与过去的成绩来做类比,以证明自身的战略正确性。
大体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10年前吹过一个牛B,你们看不懂,但我实现了。今天我再给你吹一个10年后的牛B,你们多半还是看不懂,不过没关系,只要相信我能实现它,就行了。
即使是外界最关心,上月还因国际打假联盟(IACC)事件引发汹涌舆论的假货问题,他也以\”我一直在做\”,\”这个问题普遍存在\”,\”我比大家都做得好\”,\”我们没买也没卖,只是监督员\”的逻辑推论带过,并以\”全球领先的打假公司\”来为阿里巴巴做了盖棺定论。
与之相比,近期同样面对舆论风波的李彦宏,却并未就商业模式与企业责任问题,给出正面回应,甚至在整场演讲中,都没有一个字提及百度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
虽然从流程来看,百度的其他高管有在同一个会上,对这个问题进行表态,但这依然是不妥当的——在此之前,外界曾普遍认为,李彦宏会在联盟峰会上,就这个外界高度关心的问题公开释疑。
毕竟,掌舵者的态度,永远决定着一家公司的战略重心,而百度当前最值得思考,并应该对外讲述的问题,不是未来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而是应该做什么。
至少,应该让外界更清楚地看到它的态度与思考。
PART 4:
面对形势变化,BAT各自如何布局未来?
三家形势判断的共同点,是认同大数据的重要性。马云甚至将数据与流量类比,表示它已经成为未来互联网公司最核心的基础。
问题在于,数据如何应用,乃至如何变现?
在李彦宏看来,驱动数据价值实现,乃至互联网新阶段发展的核心动能,将是人工智能。这也是过去半年来,他反复对外传递的核心观点。
这并无问题。不过,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基石上,百度依然需要进一步明确,除了一个更强大的搜索平台,还要构建哪些核心业务场景?又怎样通过人工智能,化解自家受外界诟病的商业模式问题?
马化腾的思路,是以\”互联网+\”的形式,拥抱传统行业,实现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共振和协同发展。
在此过程中,腾讯的思路是承担连接器的\”基础功能\”,通过云服务、地理位置信息、网络安全等基础组件,实现服务和用户的连接。不过,对于互联网自身如何保持发展动力,他并未给出答案。
而马云的思路,相对阐述更多一些。
一是继续扩大用户规模,做大交易量。城市到顶了,就发展农村;中国到顶了,就发展海外。未来阿里巴巴的海外用户甚至会超过中国本土–马云甚至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数据:全球20亿,其中中国8~10亿。
当然,这个数字我们现在听听就好,别当真。因为马云预期的时间点,是2036年……
二是发展云和数据,做\”数据阿里\”,\”我们要做的不是GMV公司,而是数据公司\”。当然,关于如何用数据挣钱,马云说,现在我也不知道。
三是拓展更多领域,比如电商、物流、金融、数据计算等商业基础设施。
四是double H(Health and Happiness)。对这两个词,马云演讲里给出的翻译是\”健康和快乐\”,阿里官方的翻译,是\”基于数据技术的健康和数字娱乐业务\”。你猜,哪个解释更能代表阿里的业务边界呢?
最后,以我的浅薄理解,以上可以这样总结:百度要做更智能的搜索,腾讯要做更多的入口,阿里要做更多人的更多生意。
嗯,好眼熟。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演讲原文(我做了一些批注,在文中以 #批注内容# 标示,聊供一笑,切勿当真)。
【马云演讲全文】
每次我跟投资者对话,市场就会紧张。
我不是很擅长和投资者对话,但我很擅长跟企业家对话。Joe(蔡崇信)就像我的翻译,不停解释其实 Jack 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公司决定我来专注于战略和方向,Joe 负责和投资者沟通。
市场总拿阿里巴巴跟其他人比较:中国的 Ebay、中国的亚马逊,我们很困惑,不知如何让外界了解阿里巴巴,好像每次解释都是在削足适履,来努力地适合别人的标准。
哈佛大学写了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但我觉得这不是阿里巴巴。
#潜台词:大家以为的阿里巴巴,与真实的阿里巴巴是有差异的#
1972年,尼克松访问杭州,我就在能够望见的距离外,杭州其实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虽然我父母不认识ABC,但我喜欢学英语,虽然我的英语还不够好,但我喜欢理解别人,了解西方文化。我从少年开始学英语,学到了全新的视野。
1972年尼克松来了杭州,我一直好奇如果毛泽东去了美国会怎样?邓小平去了美国,启动了改革。
1995年我去了美国,第一次看到英特网,硅谷、西雅图、纽约,尝试理解美国人的思维、如何做生意,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什么是价值。
#潜台词:阿里巴巴是一家理解英语世界思维的公司,有企业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公司#
我们这个公司是一部活着的纪录片,从创业开始,我们几乎用视频记录了 90%以上的内部会议、重要活动,我们可能是做视频记录最完整的公司。因为我们相信有一天阿里巴巴会成为全世界一个重要的样本,人们可以通过影像资料了解阿里巴巴。
#潜台词:放心,阿里有原始的历史记录,经得起追查,经得起检验#
从第一天起,我们就清楚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在中国,我们在跟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竞争。
#请记住这句话,后文有彩蛋#
中国人对美国的理解远远超过美国人对中国的理解,我们理解他们的公司、文化,但美国对中国知之甚少。我们了解美国前100家互联网公司,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了解他们的CEO, 但是美国对中国的前100家互联网企业的了解程度呢?美国人觉得太复杂了,不想了解总有这个那个理由。
你可以用一句话解释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吗?不,我做不到;
在美国有类比吗?不,没有;
你担忧股价吗?担心也不担心,我们在中国经营,但只有很少的海外投资者真正理解我们。
#潜台词:你们担心股价,是因为我今天吹的牛B,你们看不懂#
2003年,我们启动了淘宝,我们相信会赢,但没想到这么快,eBay 只用了 2、3年 就退出中国。因为他们有路可退,我们没有。
我10年前见沃尔玛高管,我说我们会超过你,他说你是一个有志向的年轻人(笑)。
#潜台词1:我10年前吹过的牛B,他也没看懂,但我实现了。#
#潜台词2:所以,我今天吹的牛B,你们可能也看不懂。不过没关系,你只需要相信,我会继续实现它,就行了#
2020年,我们会实现六万亿人民币的交易。
去年,我们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如果按照 GDP,相当于中国第六大省,如果幸运,我们也许在4年后就会成为中国第一大省,超过广东。
电子商务应该成为第五大虚拟经济实体,除了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到年底,我们 GMV 会看齐瑞典 GDP,相当于进入top20 国家。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创造1亿工作岗位,帮助1000万家盈利的企业,公司应该被愿景和使命驱动,每个公司都有使命,但很少有公司真正相信,但阿里巴巴,我们全身心地相信。在公司,问每一个员工,会发现他们发自内心地相信。
#潜台词:阿里的规模很牛逼,解决的就业规模更牛逼,这是我们承担的使命责任,创造的社会价值#
全球化–全球买全球卖,只要你有一个手机,你就可以自由买卖,你有一辆车,你可以随时分享经济;以前你的土豆只能卖给邻居,现在可以卖给全世界;你家屋顶的太阳能够为全世界供电。
我们有全球最大的零售平台,但我们不是零售公司,我们是一家数据公司,中国近14亿人,30%的人永远不会使用你的产品,所以我们最多可能有8~10亿用户。
预计到2036年,阿里巴巴用户达到 20 亿。我们需要其他12亿用户,需要来自全球的用户。全球化更像大公司的游戏,但发展中经济、小公司没有机会,我们希望支持全球 80%的小公司,所以我们倡议建立 eWTP(世界电子商务平台,不是EWTO,EWTO 是个组织,是政府行为)。
#潜台词:未来阿里巴巴的海外用户规模将超过中国本土,阿里巴巴将成为一家真正国际化的公司–嗯,时间是20年以后……#
淘宝上30个省,我们从来不让30个省长坐在一起讨论决策,生态会自己发展,所以我们要做eWTP,用商业的模式改变世界,所以过去一个月,我有26天在路上。我相信10年以后,你们会喜欢eWTP的。
我访问全球,不是为了跟总统握手,而是要为5年后的事业做准备。我们对自己的承诺非常认真。很多公司在做今天的生意,我们在做未来5~10年的生意。
#别以为我只是在吹牛B,我是认真的,我会用5~10年时间实现它的!#
有人发展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的海外战略。跟它们比起来,中国农村市场更重要,如果你不能帮助中国农村,你如何帮助这些国家。农村曾经非常艰难,没法在线买卖,但现在去杭州周围的农村逛逛,你会发现,电子商务在实实在在地改变生活。
#潜台词:虽然发展海外,但中国市场还是基础,不会丢掉的#
2009年,王坚(注:原阿里 CTO、现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跟我讨论,你想过阿里巴巴10年后怎样吗?我说我们会这样、这样,王坚说那你想过服务器、数据库会花多少钱吗?我说小钱!结果一算,我们会破产。那时,我们决定做云。
7年前做这个决定非常痛苦,因为没有人知道云是什么,我们管这个叫 \”登月计划\”,王坚说应该叫 \”奔月计划,永不回头。\”(Moon Landing,Moon Forwarding)
那次的技术革新的争论,好像宗教之争,他们在我的办公室大吵,拍桌子,摔椅子,非常痛苦。10个DBA Oracle ACE(注:Oracle ACE计划,由Oracle公司官方认可和奖励,在Oracle技术社区中技术娴熟,愿意分享,有较大贡献的技术精英),7个为此离开了公司,非常痛心,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在做的技术没人试过,会挂掉。但还好我不懂技术,我们坚持下来了,因为我坚信我们必须做成,而且我们如果做成,我们会帮助更多小企业。
#潜台词:我们真的好坚持,好努力!过程好痛苦!好困难!但我们就是要做,因为它好有意义!听完这样一个煽情故事,你们还不马上转身?#
6年前,我们就在一个会议上很郑重地对大家说,我们要做的不是GMV公司,而是数据公司。人们一直问我,你怎么挣钱?今天,我们也不知道如何用数据挣钱,但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将离不开数据。
沃尔玛为了销售,所以产生数据;但我们是为了数据才做电商、做物流。人们一直问我GMV,GMV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卖东西是因为我们希望获得数据,这和沃尔玛是不同的。
这就跟之前不断有人问我PV怎么赚钱一样,后来互联网点击率就变成了流行的考评企业指标,可这些都不是我们真正看中的。
#潜台词:数据能赚钱吗?我不知道,知道也不告诉你。反正跟当年的PV一样,下注买定离手不会错#
GMV永远都不应该是电商的标准,因为投资者要,我们就给了,结果就变成了标准。我们内心从来都知道GMV不是核心指标,商业的基础设施才是最核心的。如果你需要一个健康的商业基础设施,电商、物流、金融、数据计算、跨境五大元素不可或缺。现在很多政府找我们,希望得到这方面的帮助。
#潜台词:别只盯着GMV,蚂蚁金服、菜鸟、数据和跨境交易,才是阿里拉开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人不理解我们,就像15年前,很少人了解我们一样。几乎每一年,我们都要和投资者争论,我的哲学是,每一年都要想10年后的业务发展。我们要做102年,we build to last(我们到最后), 而不是像好多硅谷公司build to sell(为了销售)。为了102年的目标,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10年的长远计划。
#潜台词:如果你对阿里的布局看不懂,是因为我们看得比你远,比你长#
我有一天发现了雅虎的问题,一个工程师用28分钟向我们介绍这个产品如何盈利,这是有问题的,工程师要想如何用产品改善人的生活。在那里的董事会议,没有人做决定,因为没有对未来的方向。
淘宝、天猫、支付宝,我们不是为了今天而做的生意,任何互联网模式可能都不能繁荣三年,但在阿里巴巴,我们的业务已经形成矩阵,轮流上阵。
阿里让旗下每个业务板块轮流繁荣三年(而且一个业务还会回来继续繁荣)—这是一个 circle,这样的持续繁荣最终能达到整体公司的繁荣。阿里云应该在2019年收获,菜鸟应该在2023年,因为这些是我们10年前种下的种子。
#我现在可以跟你打赌,马云不是外星人–他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不然为什么连哪一年,他都算得那么清楚?#
如果我有一个主意,我办公室 90%的人都认为是个好主意,我会马上扔掉。因为你能看到这个机会,所有竞争对手都会认为这是机会,我们要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我的投资者曾说支付宝一定会赔钱,赶紧卖掉。但我们相信数据是未来,我们愿意听用户的声音,我们不想创造一个概念取悦投资者,我们要造福社会。
#嗯,费尽周折,支付宝终于拆出来了……#
成为第五大经济体听起来非常疯狂,但对我来说,我们比10年前更接近这个目标。
人们觉得我们无处不在,其实不是,我们专注在double H(Health and Happiness 基于数据技术的健康和数字娱乐业务)。
#潜台词:嗯,放心,阿里的扩张是有边界的#
一个公司如何基业长青,如何永葆活力,我请教了很多人,我找到了答案:你必须解决社会问题,你解决越多的问题,你就有越大的发展。
这就是阿里巴巴的使命,我们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我们在想10年后,什么会成为社会的问题,所以我们专注于double H。健康和快乐,14亿人口大国,中国的足球还踢不过马尔代夫,你敢相信吗?14亿,第二大经济体,没有体育。
#健康和快乐都是好生意,嗯,尤其是足球……#
我们有90%的员工小于28岁,但缺乏团队精神,因为他们是独生子女,如果从小加入体育运动,就会有团队精神。所以在阿里巴巴,团队精神是我们价值观之一。但在美国不是问题,因为从小的体育训练,给了他们团队精神。
你问一下中国的年轻人,有多少人看电视?很少,因为太难看,但那么多人在网上看视频,为什么?因为内容好。所以如果能让人开心,那就值得。
9年前我投资了华谊兄弟,我每个季度花2个小时给他们咨询,帮助他们转型。我告诉他10年后,这个产业会非常大,但绝不是今天的模式。今天我们投入很少的钱,10年后就会成为伟大的事业。
#按照这个10年前的预言,还剩1年,这个产业就会成为伟大的事业#
最后,看一个公司好坏,不是看产品,要看它的使命。
创业时,我们找不到员工,就只有18个人加入,员工抱怨没人知道这个公司,我们的女同事连男朋友都找不到,父母也不理解。
在1999年创业的时候,我们就必须面对这样的思考,我们不能复制新浪、搜狐。2006年,新浪的盈利比我们的收入还大,2009年我们终于赶上了新浪、搜狐和网易,结果腾讯崛起,我们的年度收入只能比得上它的季度利润。
2009、2011、2012,腾讯都比我们大,我们最近两年才终于追上他们。不像大家说的它挑战我们,是我们挑战它。
#潜台词:我这是用谦虚的方式告诉你,从2012开始,我才是老大了!#
我说,有一天要让阿里巴巴的员工特别容易找到男朋友、女朋友,我们每年会在阿里日那一天,向员工的家人汇报公司表现。
你们的竞争对手可能只有一个著名的CEO,我们呢?我马云甚至连 \”十大元帅\” 都进不去。我们的梦想是,有一天阿里巴巴良将如草,美女如云。今天我们40%的员工、34%的管理层、36%的高级管理层是女性,看看我们有多少聪明智慧的女性在公司,看看我们有多少良将。
#这家神秘的竞争对手是谁?记得前面让你记住的句话吗?马云可一开始就说了,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不在中国……#
逍遥子已经在开始讨论第四代管理层,是人的不同选择带来了公司的与众不同,所以我会花很多时间在人才培养。
#比如俞永福的加盟,确实就为阿里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新变化#
关于假货,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的人类社会,一定有一定比例的坏人。今天我们的平台上有4亿人,只要有1%的人是坏人,那就是400万。我们有2000人用科技的手段找到坏人,和他们斗争,我们是在跟人性作斗争。
#潜台词:我们1个人对付2000个坏人,宝宝真的很不容易!#
我们是受害者,但我们从未停止斗争,我们是全球打假的领头羊;大品牌通常用很多OEM,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OEM,他们没有渠道,但忽然他们发现可以通过互联网卖产品。生产正品和仿品可能就是同一个工厂,他们的产品不见得比正品差,同时有更好的价格,他们面对的不是知识产权问题,他们面对的是新的商业模式问题。
#潜台词:假货的源头是产业链自己,你们自己去琢磨商业模式,别把锅罩我头上#
天猫、京东、线下,如果展开一场竞赛,谁能最先发现假货?肯定是我们。去年我们在短短3个月内帮助警方抓获300名造假者,摧毁244个售假窝点,这是前所未有的打假,我们会比任何公司、任何组织、任何政府做得好。我们还可以来一场比赛,从天猫、京东、线下挑10000件商品,看谁的假货更多。
#潜台词:就算有假货,我也比其他人查得多,查得快#
阿里保护知识产权,我们不买也不卖,我们是平台的管理监督员。我们有技术人员去打假,2000多人去打假,保障今天我们成为全球领先的打假公司。
#我们是全球领先的打假公司,我们是全球领先的打假公司,我们是全球领先的打假公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作者:谈主文章来源:科技杂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