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还不清楚情况的朋友科普一下,所谓 “4小时逃离北上广”,是指上周五早上8点开始,不管你在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只要抢在前500个回复并在4小时内赶到三个城市的机场,就能拿着新世相和航班管家提供的30张往返机票,去一个“未知但美好的目的地”。

简言之,就是现实行动版“说走就走的旅行”。据新榜此前采访“新世相”张伟所得,这场活动截至7月8日下午五点,活动发起文章阅读数116万,留言5200条,后台互动留言达8万;微博#4小时逃离北上广#话题阅读量1322万。

三天已过,“逃离北上广”的30人应该已经回归日常的生活轨迹。但在他们出去的三天中,这一话题在社交媒体上仍在持续发酵,一方面各方仍然在挖掘能吸引围观者的角度,另一方面,围绕30位参与者是否内定的争论,将话题引向另外一个当事者始料未及的方向。

“逃离北上广”到底有多火?30位参与者真是内定的?这里有一个复杂的故事。

● ● ●

常规话题“逃离北上广”被激活

据新榜“趋势查询”和“文章搜索”功能统计,最近30天,有1043篇(原创213篇)微信文章提到“逃离北上广”。

而7月8日到7月10日三天内,与“逃离北上广”相关的有600篇左右(原创184篇),其中阅读数在10w+的有5篇,分别如下:

 ▲ 这600篇文章的标题高频词

由此可见,“逃离北上广”其实是常规话题,只是被“4小时逃离北上广”激发了很多人积蓄已久的共鸣。而在这场讨论中,除了探讨营销本身,人们对“能否逃离”与“是否需要逃离”也持不同的看法,更多的人选择站在现实面,讨论诸如“别总想着逃离”“这些理由,让你留下享受生活”“根本逃不掉”这样的话题。

所以说,虽然不知道抢到机票出发的人们玩得怎么样,不过留下的人里说“别总想着逃离”的,可能要比后悔的来的多。

此外,7月8日提到“新世相”的微信文章数量也达到近一个月来顶峰,高达101篇;提到“世相”的有146篇。同一天,提到“航班管家”的微信文章数量也飞速增长,但数量不及前者,只有59篇。从微博微指数和百度指数搜索“新世相”或“世相”以及“航班管家”来看,都有比较大的增福,不过后者的增幅也不如前者。

值得注意的还有在7月4日的一个小高峰,当天“反裤衩阵地”推文《周五多请一天假|当你在家无聊,我已飞去好地方》,阅读10w+,其中结尾提到此次“逃离”活动的预热海报。

接下来的三天,“新媒体营销”“标志集合”“广告也疯狂”“广告文案”“留几手”“什么值得吃”等诸多公众号也参与推送或转载。从中也能看出整个活动在事先已经有过一轮策划传播。

● ● ●

来自一个“炮灰”的控诉

另一方面,从活动开始,在微博、朋友圈、知乎等社交媒体上,对于这30人是否是内定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在周末,零星的质疑终于在知乎汇聚成河。

7月9日,知乎用户@姚梦婷回答了“如何评价新世相4小时内逃离北上广的活动?”在整个帖子中,姚梦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根据,认定新世相此次活动中的30个参与者是内定的。姚梦婷的主要依据在于,自己应该是前500个回复的但是没收到地址,而且赶到机场的时候明明还有余票,但新世相的工作人员却拒绝给自己。

7月10日下午2点,姚梦婷的补充回答再次引爆了关注者的情绪,开头便是“百分之百内定!我发现的时候都特么震惊了!!”在这次回答中,姚梦婷对自己的定义变得极其悲情——“亲自跑了首都机场的炮灰”。

在补充回答中,姚梦婷发现的证据是这次活动的参与者@余知兮,竟然是新世相一位运营人员全某的女朋友!拿到机票的人竟然是主办方的亲友团,看到这里,估计很多本来相信新世相的人都开始动摇了。

悲情的控诉,图文并茂的详细说明,再加上看上去确凿无疑的内部人参与,姚梦婷的帖子热度持续上升,截至7月11日下午5点,赞同人数已经超过2000。



● ● ●

新世相认为是规则有bug

不过,法庭断案也要听诉讼双方的发言,作为逃离北上广的主办方之一,新世相创始人张伟在知乎对于相关的质疑也做出了回应。对于内定传言,张伟表示:“30张机票的真实性我可以全部担保”。那么姚梦婷又是怎么回事?

张伟的回答是,为了防止出现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的风险,必须“控制得到我们集合地点的人数”,“根据预案,一旦每个城市询问地址的人达到500,我们的系统就会立即停止告知地址,并且解释理由。因为回复速度非常快,大约十分钟,500人就满了。因为时间差,500人前后,肯定有人留了手机号,但没有得到地址。”而姚梦婷就是其中之一,“这导致规则并不完美。”

截至当天下午五点,在新世相微信后台回复“逃离北京”的人数是26339人。十分钟500人回复,相当于几乎每一秒钟都有人在后台留言索取地址。新世相认为,这种情况下,名额将满的时候出现混乱是有可能的,他们承认在策划的时候确实对这种极端情况考虑不足。

在知乎上姚梦婷的回答中,引用了一张新世相运营人员全某发来的**图,这张图从技术层面解释了发生在姚梦婷身上的这个bug:

也就是说,在姚梦婷回复“逃离北京”的时候,500人还没满,但等她回复手机号的时候已经过了500人,触发系统阈值,所以她并未收到地址。然而,因为离机场比较近,姚梦婷自己打车去了首都机场,而且时间相当早。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

在姚梦婷看来,应该先到先得啊,而且我不是没报名,凭什么不给我机票?

但在新世相的工作人员看来,我是有规则的,你是报名了,但是报名没成功,为了保证公平性,即使还有余票,但是我不能给你。



● ● ●

入选者是新世相运营者男朋友?

姚梦婷扒出来拿到机票的余知兮与新世相员工的情侣关系,才是让更多人相信有内幕的原因。从活动的公正性上来说,主办方应当注意自己亲友的回避。那为什么会出现余知兮?

但是,根据新世相的说法是,余知兮并不在活动的30人之内。根据张伟的解释,简单来说,这活动分两拨人,一拨是随机挑选、免费送机票的30人,还有一拨是事先选定的、以防参与人数太少时候的备胎,而余知兮属于后者。姚梦婷的误解在于余知兮属于前者。

其实,之所以会有余知兮这样的备胎出现,还在于这个活动本身的传播需求。传播这事是个技术活,需要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来做,要擅长表达,这样才能实现后续的曝光。而随机挑选的30个普通人,无法达到传播最大化的目的,所以,这恐怕也是新世相未雨绸缪、可以理解的一个技巧。

从余知兮的知乎来看,他的表达能力应该是过关的,最高的一个回答赞同的人超过3000。

质疑与澄清还在继续。对于姚梦婷来说,从兴奋、期望到失望、质疑、愤怒,确实有其原因。而对于新世相来说,澄清所有的质疑无疑极为艰难,尽管张伟已经给出了足够清楚的逻辑链条,毕竟,围绕着一个足以载入教科书的社交媒体传播案例,一些非议或者吐槽也是在所难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