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教育学家开始强调一种在当时算得上很先进的教育观念——家长要学会爱孩子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艺术”。


这里面的内涵还是比较宽泛的,包括和孩子平等对话,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尊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之类的,总之从我小时候就一直看到我父母在买这一类教育书籍。


这一套书我家都有……


我邻居家一个哥哥比我大五六岁,他总是很羡慕地跟我说,我们这一代小孩还是蛮幸运的,父母很少会打骂我们,不像他,小时候顽皮了就被他爸拎回家用皮带一顿抽。


直到今天我依然认为,这种教育理念非常好,并且从杨永信事件和豫章书院事件来看,现在依然有非常多的父母需要学习这种理念,把孩子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立思想的人去看待和理解。

 

可是我也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孩子尚未成年的时候是弱势的一方,需要依靠父母,所以教育学家呼唤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但其实我们这一代孩子早就已经长大成人了,我还很少看到有什么样的声音在呼唤我们这些长大的子女们去“理解”父母。


我也能感觉到,我身边的同龄人对父母还都挺孝顺的。


我们会给父母买东西,花钱,也会经常联络和探望他们。但是这依然难以改变年轻人对父母的刻板印象。


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眼中,父母要么是极其世俗的老古董,每天的日常就是逼他们相亲结婚生孩子生二胎,对他们自由恋爱的男女朋友指手画脚挑三拣四;要么就是歌曲里面“生儿养女一辈子”“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的牺牲者,毫无自我意识,一生只会围着家庭打转。


看一下现在的影视剧和很多微信推文里面,只要涉及到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批父母的形象,十有八九都逃不过这两类,或者是这两类的综**。


事实上,很少有子女愿意像了解自己的朋友和伴侣一样,去了解自己的父母。

 

02

 

最近在家里住了几天,看了一部剧叫《亲爱的她们》,是陪我妈看的。


我原本以为又是千篇一律婆婆妈妈的家庭伦理剧,没什么兴趣。但是我妈非要拉着我陪她看,指着电视上宋丹丹老师的脸跟我说,这部剧拍得特别好,跟她的真实生活特别像。


我陪着我妈看了几集,又听她絮絮叨叨讲了半天的剧情,不得不承认,这个编剧可能真的认识挺多像我妈这样的老太太——拍得还真的有点贴切。

 

宋丹丹饰演的女主马卫华,如果用网络流行词来形容就是一个很标准的“中老年少女”,一把年纪了还脾气火爆咋咋呼呼,跟我妈真挺像的。她是个单身妈妈,靠开一个小饭馆把女儿拉扯大,对女儿特别上心,整部剧第一幕就是她做噩梦梦到女儿出了意外,醒来了匆匆忙忙跑到警察局去报警,说女儿失踪了。


警察听说她“失踪”的女儿已经三十岁了,而且不过是去外面出了个差,哭笑不得,但她一脸严肃地拉着警察不放,不依不饶地拿着手机给警察看:


“你看我女儿好几条微信都不回我了!她平时很乖的不是这样的,肯定是出了什么事儿了!”


我看得时候觉得有点好笑,我妈转过脸一本正经地斥责我:


“笑什么笑!你每次不回我微信我也想报警你知道不!”

 

我知道。


我知道我大四自己去找了个实习,第一天上班太忙没有给我妈回消息,她不知道怎么查到了我实习公司的名字,打电话给工商部门问这家公司存不存在,是不是正规的。


有点好笑,又有点心疼。

 

03

 

不过,真正让我觉得有点意思的是,马卫华虽然是个单身妈妈,但不是那种一颗心全都扑到女儿身上,含辛茹苦的“传统母亲”形象,她在戏里有一堆老闺蜜,每一个性格都不一样,一群老太太该亲密亲密,该撕逼撕逼,阵仗一点都不输给年轻姑娘们的塑料姐妹情。


老太太闺蜜团

“啧啧啧,你看看,这跟你李阿姨像不像,你李阿姨以前就跟她一个样子,发型都一样……”我妈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跟我说。


她告诉我她也有一群闺蜜,认识最久的是中学时候的同学,到现在都三十多年了,还有她上班认识的老同事和搬家之前的老邻居,最近的是这一两年才认识的,一起跳广场舞的阿姨。


“她天天给我抱怨她家姑娘三十多岁了还没结婚,啧啧,我就说她老古板,看我从来就不催你……”我妈有点得意地跟我说,好像比她的闺蜜思想开明一点就能让她显得更年轻一点。

 

那天我妈至少跟我列举了十个以上她认识的“X阿姨”,还一个个地跟我讲哪个阿姨天天跟老公吵架,哪个阿姨很小气聚餐从来不爱买单,我如果不跟她同仇敌忾她还跟我生气。


“妈妈跟你说话呢!你说说,妈妈说得对不对哎……”


她一边说一边拽我的衣服,还挺可爱的。


其实这也是我第一次听我妈说她的朋友关系,我第一次意识到,她不是一个每天只会围着厨房,丈夫和孩子转的家庭妇女。她内心世界的丰富程度,跟我身边的同龄女生没什么区别。

 

“我就不爱看那些电视剧里瞎编,什么五十来岁的女人就必须得天天跟儿子媳妇斗得鸡飞狗跳,我们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事情,说不定退了休在家闲着还能谈个恋爱,谁乐意每天管着你们了。”


看着电视里秦汉跟朱茵谈情说爱,我妈一脸少女的向往和娇羞——我妈说她年轻时候的偶像就是秦汉。


“都这么老了还这么帅,哎呦……”

 

04

 

我其实非常希望很多同龄的读者们,在和父母相处的时候能够明白这样几个道理。


 第一,  你的父母并不是生来就是你的父母。


他们也是从你这个年龄过来的,曾经都是一个完整的自己,一个和你一样的普通人。


至少当我陪我父母看《芳华》的时候,我父母会很认真地跟我讲,那个年代关于文工团的种种传说,以及在当时一起听邓丽君的情歌基本上就等于**的暗示。


“你妈那时候唱《又见炊烟》唱得特别好听。”我爸爸说,他的表情大概是想起了某一段往事。


如果你能够想明白这一点,也许会对他们的很多行为和想法不那么苛求。

 

第二,  你的父母其实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他们对你表达爱和关心的方式可能在你看来很落伍甚至很烦,但是那是他们曾经在你小时候用过很有效的方式,他们只是还没有摸索到新的方法来爱你而已。


事实上我也知道,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很多人都已经经济独立甚至比父母赚钱还多,能够靠得上他们的地方越来越少,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才只能一直用提醒你穿秋裤,让你少叫外卖,给你转发朋友圈养生文章,甚至逼你结婚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试着教教他们,告诉他们现在的你更需要他们做什么,即使你觉得没这个必要,也不要去责怪他们。


 第三,  对父母最好的爱,是把他们当作同样可以平等沟通交流的“人”来看待。


如果你还记得你小时候他们说“大人的事情小孩别管”时你的委屈和不服气,就不要只给他们留一个屏蔽过后只剩下一条横线的朋友圈。即使你是为了不让他们操心也不要这样,这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只会让他们更操心,甚至觉得失望和无奈。


而且事实上,如果你真的用心和父母聊一聊,可能会有很意外的收获,你会发现你的父母不是那么无趣又古板的人,他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可能也挺有参考价值的——至少我有一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在跟她妈妈认真讲了什么是自媒体,什么是内容创业之后,她妈妈也注册了一个公众号专门上传自己的独家菜谱,涨粉比她都快。

 

而且,他们也许也能给你的事业和生活提供一点有效的建议。就像马卫华的女儿顾嘉一,一个写东西赚钱的女孩子一直缺乏好的题材,马卫华建议她写一写自己这一代女人的故事。



事实证明这部作品比顾嘉一自己的爱情故事受欢迎多了。


因为不管是剧中还是剧外,这样的题材都是缺乏的。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宋丹丹、朱茵这群五十多岁的,真正的“老戏骨”在同一部剧中共同担纲主角。


她们演了无数婆婆妈妈的角色,终于可以在内地国产剧的大环境下面,争取到给老年女性独立命运的空间。让年轻人看到她们努力生活的样子,她们的友谊和爱情,她们面对生死的焦虑和豁达。


从而对她们产生由衷的理解,和尊敬。


-END-

我是雷斯林,我回来了

【推荐阅读】

你在找雷斯林吗?雷斯林也在找你啊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长得丑的女孩子这些年都经历过什么

朴树崩溃大哭和“等你所有朋友都离开了,你就逃也想逃到一个家庭里去了”


然后今天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