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华辩论联赛(CDA)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队伍和辩手。他们如同开疆拓土的将士,披荆斩棘的同时,还将每场比赛用心塑成经典。

今天阿辩先给大家介绍的这场比赛,虽然只是小组赛中的一场,却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这是我今天评的六场中最精彩的比赛”“这是我认为本届赛事最值得看的比赛之一”,也获得了大量观众的赞赏:辩手反应快,交锋鲜明,各展风采。阿辩也在此倾情推荐:

路上星辰 VS RUC—lang。

辩题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阿辩今天决定,结合比赛来深度讲一下,如何形成有效反驳。内容涉及比赛和评委点评细节,所以建议文章和视频对照起来观看。

01

就地取材——利用辩题

辩题分解一下,有两个关键点可以用到:木秀于林+必。

1.木秀于林,指才华出众。

如此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可不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解释呢?

思维超前的天才,可以说是木秀于林;敢为人先吃螃蟹的,可以说是木秀于林。

但是跟随在天才和先行者之后的,那些效仿者,可称为木秀于林吗?还是仅仅是林子当中长势稍好的树木呢?

正方第一个论点中有这样一句话:才能高于众人,常常具有超越时代的见解和行为,因而为身边普通人所不解。

听到这句话时,阿辩是心潮澎湃的。多么有力的一个定义呀!

然而越往后听,心越凉。正方没有有意识地回扣这句解释,开始和反方谈论优秀人才的问题。或者说正方也没发现,自己对于“木秀于林”的解读有两层。

2.必,指一定。

反方驳论伊始就指出,每一句话的出现都有自己适用的时代,反方的立论基于当今社会。

这种限定在很多辩论赛中都会使用,虽然常常说是为了辩题讨论更有时代感,或者更有针对性,当然一般还是有利于己方的。

并且在后来质询环节,反方直接就问,正方有没有时代限制?

正方回应,他们通过人性中苛责、嫉妒等心理存在的必然,论证“摧”的必然,所以在每个时代都适用。

回应在这个层面戛然而止。

正方为何没有用上关键字“必”?题目当中的“必”是必然,正方完全可以反驳,说有时代限制的“必”,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必然。

总结:对于辩题当中的关键字,做精确的定义,并严格掌握定义当中涉及到的切割。这关系到立论的基础和场上的交锋。

02

你有我也有——who怕who

这是辩论反驳中常用的“拉平法”,可以直接攻击到对方的逻辑漏洞。

“拉平法”通常容易被观众理解,对方如果接招不及时,我方就能在场上占有极大的优势。狠狠抓住这一点不放,让对方全场陷入相对被动,也不是没有可能。

比如一方说网络让我们沉迷,减少了和家人的联系,让我们与亲人更疏远。

另一方可以反驳:但网络还让我们能够视频,使远隔异地的家人联系,这不是与家人更亲近吗?

在这场比赛中,反方有两个地方使用了“拉平法”,而且在快速反应之下,显得又快又准又狠,场下的阿辩看得超级过瘾,不由得疯狂打call。

正方:人性中恶(苛责、嫉妒)是必然,所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必然。

反方:人性中善(团结、友爱)也是必然,所以同样道理,木秀于林风必助之也是必然。

正方:人们通过舆论抹黑,积毁销骨,摧垮秀林之木。

反方:有无脑摧也有无脑吹,有人踩也有人捧,所以也有助秀林之木的咯。

总结:寻找到对方的前提,究竟是在什么样的预设下,能得出对方结论。然后在前提中挖掘,有没有其他情况,能够用相同逻辑证明己方观点。

03

分情况讨论——机智回应

在上述“拉平法”的第一次运用中,反方很好地贯彻了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反方这个逻辑听起来是通的,虽然只是一个反问,没有给出详细的论证,但从阿辩这个菜鸟观众的角度来看,到此程度已经足够。

这也让场下的阿辩紧紧捏了把汗:正方究竟要怎么回应,才能破掉这个反击?

这个疑惑一直困扰阿辩,直到评委点评环节,听到了邹文启前辈的一个建议,说“眼前一亮”绝对不是个俗气的比喻,那是阿辩当时真实的表情。

“人性当中有善有恶不假,但就现实人与人交往来看,人们更倾向于把善的一面展现给比自己弱的人,把恶的一面展现给比自己强的人。”

可以说是非常机智了!!!

但这个机智回应,并非能够应对所有的“拉平法”。

它要求观众对于你的回应,有着深刻的体验或者认同,才能够达到你一说,就有种点破的感觉。否则,便需要你举出各种心理学和数据方面的依据,好好论证一下。

否则观众就会在场下脑补了:不是吧,我就不是这样啊,你说的这只是个例吧……

比如持“网络使我们更疏远”方的辩手说,虽然网络有很多用途,但是一般人更倾向娱乐,而不是与家人沟通。

那阿辩这样的孩子就会脑补:不啊,我就喜欢天天和家人视频啊,反而不太喜欢娱乐。他们这是断言吧,有证据吗?有证据吗?有证据吗?

总结:当对方反企图“拉平”,说既有A又有B时,我们可以分情况讨论。

阿辩有话说:发现没?上面列出的三种方法,在这场比赛中,其实是环环相扣的。

正方先质疑反方“必”,反方回应人性中有善,正方再说人性之善给弱者,人性之恶才给秀林之木。

所以,友情提示打辩论的小伙伴们,在确立攻防时,一定要不断探索更深层次。如果对方这么回应,我该怎么应对,如果他又说什么,我又怎么办。

不要只考虑一个回合,要不然到场上,被人反驳了却没法还嘴,这岂不是很憋屈?

04

实例反驳——事实和你说的不一样诶

反方的第一个论点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断开放,所以对于人才的政策不断宽松。

正方直接扔出一个例子求解释:中国古代对人才最好的朝代是北宋,为什么我们的苏轼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却还经历了许多折磨呢?

Emmmm,对呀。

听反方的论点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为什么客观情况和您方论点不太一样呢?

不是说时代好就有助力吗?为什么东坡小哥哥在那么一个尊重人才的时代,不仅没有助力,却还饱受摧残,经历那么坎坷的人生呐?

在对攻或者自由辩等直接交锋中,可以用实例排比,直接扔出三个符合对方前提的例子,让对方解释为什么结果和对方预设的不一样。

对方解释吧,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不解释吧,你这一个实例接一个的,场面上对方确实比较难看。

总结:找符合对方前提、但结果与对方所言相左的例子,让对方解释。对方回避,就不停要解释,俨然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断追求真理的样子。当然也别纠缠太久,让大家知道你占到优势就可以了。

今日话题

阿辩尽力了,只总结出这么多。

在看这场比赛的过程中,

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其他的反驳方式呢?

2月2日晚上(明晚)19:30

第十一届CDA即将拉开序幕啦,

小伙伴们记得去YY频道59667820

和阿辩一起围观哟~

更多赛程信息可戳下方链接

第十一届中华辩论联赛C级联赛辩题及赛程公示

想让厉害的大神带你飞?

想加入我们搞事情?

想随时随地搜到辩论干货?

点击下方图片,我们随时欢迎你~

END

责编:萱萱    

审核:平台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