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逝世,享年76岁。

或许他只是通往了另一个我们未知的世界,继续探索这世界的奥秘。
对一个人来说,真正的死亡不是**的消亡,而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大师们一个接一个走了,比起他们,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少了些什么?
是黑夜独行的深刻?是内心笃定的信仰?还是是击中人心的精神力量?
众生喧嚣下,我们中又有多少人会被未来的人缅怀呢?

我们思念霍金先生,思念的不止是其在物理学界的成就,更是其对这个世界,整个宇宙的深刻思考。
一个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对世界的影响,他给人类带来了新的思考模式。
我们无数次地在各类文章中引用他的语句,他的思想。
他的影响不止是物理学,更是引领人们对人做出更深入思考。
我不认为我们能够继续在地球上存在1000年,除非逃离这颗脆弱的星球。我们要仰望星辰,而不是始终盯着自己的脚。
——霍金
”
人生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在这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深陷其中的我们,每日似乎总做这相似且无意义的事情。
刷微博,逛淘宝,偷能量,完成各种虚拟任务……
看似充实,实则却是自己被手机绑定着,思维被网络束缚着,但我们自己却难以发现。
直到被沉思者所点醒,给了我们以更宏观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
我们何不尝试着,也去做一回沉思者呢?
尝试用更广阔的思维去看待世间万物~
哪怕,只是一个周末……

知识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已经掌握知识的幻觉。
——霍金
”
20年的时间,人类的平均注意力缩短了4秒;
我们期望着更高效,但高效的代价往往是昂贵的。
成段的时间被碎片化,许多知识都停留在皮毛;有时甚至会断章取义,看一篇科普文就以为自己了解了科学,这是很可怕的……
只见冰山顶,未见冰山底。
网络给了我们更多世界的信息,同时,也将信息切的更加稀碎。
无论是你了解的,不了解的;想到的,没想到的,网络几乎都能给予你答案。
霍金先生终其一生致力于科普,希望的是拓宽全人类的眼界,但不希望最后科普得到的是一群只能依靠网络思考的人类……

宇宙的总能量刚好是零.宇宙的物质是由正能量构成的;然而,所有物质都由引力互相吸引……这样,在一定意义上,引力场具有负能量……这个负的引力能刚好抵消了物质所代表的正能量,所以宇宙的总能量为零.
——《时间简史》
”
一段原本用于论述宇宙奥秘的文字,但阅读后常常给人以远超物理的思考。
我们是否也具有负能量?
我们的负能量是如何与正能量相抵消达到能量的平衡?
……
这类问题看似都偏向哲学,但答案可能正如霍金先生在《大设计》中所述 “ 传统上,这些是哲学问题。但哲学已死。哲学已经跟不上现代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发展的步伐。科学家已经成为探求知识之路上发现真相的火炬手。”
或许在科学的不断发展下,我们将进一步更深刻认识自己,认识人类。

当爱因斯坦说到‘上帝不掷骰子’的时候,他错了。鉴于**给予我们的暗示,上帝不仅掷筛子,而且往往将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以迷惑我们。
——《时间简史》
”
今天,上帝的**再次转起;
明天,或许他将无法再迷惑我们;
我们将会由此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推荐书单:
1988年:《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1993年:《**、婴儿宇宙及其他》(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And Other Essays
2001年:《果壳中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2002年:《在巨人的肩膀上》(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The Great Works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2005年:《时间简史(普及版)》(及插图版)(A Briefer History Of Time)
2005年:《上帝创造整数》(God created the integers)
2010年:《大设计》(The Grand Design)
2013年:《我的简史》(My brief history)
推荐演说
宇宙的起源(中文)
宇宙之始(英文)
时间的开始(英文)
太空及时间扭曲(英文)
上帝掷骰子吗(英文)
宇宙中的生命(英文)
公告
恭喜读者Orangi获得了阿辩论智库一个月的使用权。
今日话题
大家对霍金先生都有什么样的回忆呢?
留言给我们吧。

想让厉害的大神带你飞?
想加入我们搞事情?
想随时随地搜到辩论干货?
点击下方图片,我们随时欢迎你~



END
责编:Noragami
审核:平台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