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是国内我最喜欢的城市,东京是世界上我最喜欢的城市。这两座城市高度的秩序感,生活的便利程度,以及人与人之间恰到好处的距离感,都会给我一种,在这里生活非常舒适的感觉。
如果要我说上海和东京的区别的话,对残疾人的友好程度一定是很重要的一项。
事实上你在洛杉矶,纽约,东京街头,都能看到很多残疾人,但在中国却不怎么看得到,这不是因为我国残疾人少——事实上,中国的残障人士已经接近一亿,每十来个人里面就可能会存在一个,是世界上残障人士最多的国家之一。
只不过我们不太有机会看到他们而已。
我曾经试过闭上眼睛走盲道,试图体会盲人的生活,在东京,我沿着盲道走了200多米都没碰到障碍物,但在上海,基本不到30米我就得停下来。
有很多的盲道,是像这样被占用了的。
还有些无障碍电梯也不开放,残疾人坐轮椅发现到处都是落差台阶,让人很容易为残疾人的外出活动担忧。
而在东京,就我见过的,就有日本地铁工作人员,帮助残障人士通过专用的电梯下楼的事情。
盲道上也不会有占位的东西。
还有这种高科技:
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
就是因为这样,有视障群体说,自己明明腿脚都是好的,但感觉像是被束缚了手脚一样,寸步难行。
在这样的世界中,可能他们更需要关怀和帮助。
02
所以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才让我非常感动。
运动 App Keep 拍摄的一支公益宣传片「I\’M YOUR EYES」,专门关注盲人运动、生活情况。
就像我前面说的,视障人群的手脚都很健康,其实他们是很想出门走走,甚至也想要参加一些健身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奈何看不见的情况下,运动太难了。
视频中的三位视障人士都不是先天失明,他们不知道现在自己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对这个世界都只能靠猜测,只能靠感觉。
看不见对他们的感觉,就像掉进水里,不知所措。
但是他们却可以跑步,跑完九个马拉松,4小时40分钟跑完42.195公里的全马,比我强。
跑步的过程可能要稍微麻烦一点,通常需要一根伴跑绳,伴跑志愿者和视障跑者并肩而行,通过牵引跑绳来指引方向,也带领视障跑者避开障碍物,保护他们的安全。
这是个非常,非常温暖的画面。
这些视障人士把伴跑志愿者叫做“跑伴”,这个词本身就有种让人安心的感觉,在跑步的路上,他们是可以并肩前行的伴侣,是彼此最信任的人——尽管他们也同样不知道跑伴长什么样子,只能依旧靠猜测,靠感觉。
但用盲人歌手萧煌奇的话来说,这就是“你是我的眼”的关系。
如果说失去视觉就像坠入无边无际的深渊,那么跑伴,就像是引领他们跑出深渊的,那一团燃烧着的火种。
他们未必能看到火光,却能切实地感觉到火焰所带来的温暖。
最后看到跑伴走上来,两两一起笑的时候,真的很感动。
03
可能因为上海街头能看到的残疾人实在太少了,我们周围,身边的残障人士也太少了,导致到现在,健全人和残障人士,还有很大的间隙。
就像娄烨电影《推拿》中说的一样。
盲人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它不单是生理上的黑暗,还有心灵的黑暗和恐惧。
其实我在调查中发现,身边的大家并不是冷漠,有时候他们只是觉得,想帮助却又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也有些人会觉得,可能不多做些什么,也是一种尊重的方式。
但一个社会的温度,不应该只聚焦在那些光鲜亮丽的事情上。就像有一位知乎网友说的那样:
城市公共服务的细节的建设,也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城市之间的差距在作为最底层的人在座城市生活的时候的感受,而不是顶层人士的角度。
你会发现越好的城市,对于残障人士,外来人员,底层人民,弱势群体的服务越周到。
所以,对于边缘群体的关注和关怀,至少让想跑步的视障人群能和健全人一样跑起来,同样是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Keep拍摄的这个宣传片,其实正是在试图直面这种责任。
他们一直有一个使命和愿景,“让世界动起来”,希望每一个运动者都能享受到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上的全方位的运动自由。
于是,他们把注意力投向了在全国范围内高达1300万人次的视障人群,关注到他们和健全人一样的,运动的需求和权利。
德国影评人说,《推拿》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视障人群也想吃,想爱,想看看天边的云,也有自己的欲望和爱情。
那Keep这个活动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视障人群也想运动,想跑,想在街上,田野里,天地间自由奔驰。
这是他们融入健全人世界的一种方式,而那根连接他们和助跑者之间的助盲跑绳,某种意义上就像是一根线索,维系着他们和这个世界的联系。
我们可以一起走在街上,一起跑步,一起变得更健康更快乐,一起分享这个人间的丰富,趣味和温暖。
我们不一样,有时候我们也一样。
-END-
我是雷斯林,我回来了
【推荐阅读】
李宗盛这个渣男,还是让人很喜欢啊
你越不啃老,你爸就越容易中年危机
姜思达:可是在相亲角的妈妈并不是妖怪啊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
“性瘾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