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计3869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1

中年轻人的保健品市场

  

在2012~2017年互联网繁荣的周期,我们很少关注中年人的去留问题。直到经济转向逆周期,我们才意识到资本主义这个以需求驱动的制度下,劳动力市场存在正向选择」。我自己看了很多的深度报道,其中不乏对企业制度冷血的批判。诚然,任何有同理心的人都能体会,一个36岁带两个孩子的中年人,在逆周期的处境:乏味的性生活、高额的教育投入,养老的巨大压力,伴随精力的分散与注意力的下降,难以应付多维度、多角色的压力。此时他的生活里出现一个年轻的22岁女孩儿,她清纯……(有点跑题先不写了)

但如果简单地把问题抛给政府、企业,说明劳动力仍然依赖环境而生存,难以适应未来更为复杂、波动的市场。

更不幸的是,我们90年代后出生的这一代人买房更晚、杠杆更高、养老压力更大。可以想象,焦虑在代际间快速传导,一时间拉动了知识付费这类新型市场的增长规模。

传统保健品关注个体的机能与营养,而知识付费则通过丰富个体知识并转化为生产力,它使用碎片、简单的方式」。这种方式因为「学习成本太低」也遭到了质疑,但这阻挡不了很多服用者把它当成了真正的“解药”。

我最近看到不少人都热衷于加入知识星球,膜拜一些知识大V。激进一些的,只要大V说的话一律就是对的,任何反对大V的言论都将招之嘲笑、甚至语言暴力,这也算是知识付费界粉丝自发的「反黑、控评」吧。

我的直觉是感到危险,因为当下像我这样一事无成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大家焦虑着给各种大V交学费,很多人却没有解决实质的问题。游荡在这个新时代的「保健品市场」,让我想起了电影《颐和园》中,年轻人在爱情中迷茫,毫无归宿可言,欲望、幼稚焦虑混杂着,也说不清楚自己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2

做学习成本高的事情

为什么知识付费只能类比保健品而不能当药吃?因为它无法违反科学原理,即「世界上不存在用一点点碎片时间就能搭建系统知识体系的好事。」不论你是创业者(企业所有者)还是劳动力,核心竞争力不可能靠泛泛而谈,需要专业技能、商业意识、管理经验、项目实践。这里面没有一项是“听”出来的。你还需要看、写、做、分享/教,持续做这些高学习成本的事情,本质上也是你和人性舒适区对抗的过程。

虽然这几年工作很忙,但我一直都在通过听/讨论、看、写、做、分享/教的方式求证两个问题:

① 如果说经济学是解决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那对于一个人来说,我配置资源的逻辑是什么?

现在我已经有了答案,人最稀缺的还是时间。钱可以再挣、欲望可以反复满足,唯独时间不可重来。资本主义文明发展至今,时间很短,也到了蓬勃上升的时期,明面上这是一个追求物质的社会,个体内心那些最脆弱的部分仍然是与自我、至亲、至爱、生死相关的部分,对这些东西的认知是自我发展的根本,如果迷失在这一层,人自然也就没了目标。我们会因为人性的懒惰沉迷在“低成本、高舒适”的事情上(游戏、**、追剧、睡觉、吃…….),成为平凡的一员。其实平凡本没什么不好,只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凡者的经济风险比较高。

    

由于时间是有限的,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我们如何去配置资源。于一个渴望复兴、崛起的社会来说,工业发展获得的满足感,让成功几乎与权力、金钱绑定在一起,从舆论引导→劳动力选择,整个社会氛围裹挟着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渴望晋升的中年人 ,将更多本应投入在家庭、健康上的时间资源转移到追逐成功的事情上去。城市虹吸效应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诸如留守儿童」、「老无所依」的现象急迫地需要被新的商业模式解决。

当然,过度工作导致的忽视家庭、健康也不是社会的全部。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80、90这一代人的教育观相对上一代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逐渐开始关注逻辑、商学、艺术、审美对一个人的影响,最近跟一些有孩子的朋友聊子女教育,他们对「高质量陪伴」的深刻认知,令人敬佩,让我看到了下一代人幸福成长的希望。当然,我看到的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小部分,这种期待也只能建立在幸存者偏差上。

    

更令人遗憾的是,幸福终究是下一代人的,我的中年危机并没有解决。

    

所以我开始求证第二个问题:② 如何有效地培养能力?这个问题有点宽泛,首先要回答:什么是能力?

我觉得广义的能力有两个部分:1.通用能力;2.专业能力如下图:

通用能力相对更抽象,比较容易理解。目前市面上所谓的成功学都在通用能力上大作文章,试图证明精神属性压倒一切,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在就业的场景中讨论,通用能力是驱动劳动力为企业高效生产的底层资质,它一定程度解读了劳动力的信心、责任感、抗压感,这些都对持续高效生产至关重要。但对于复杂的劳动生产,专业技能水平更加至关重要(如:AI、云计算、芯片设计、证券分析、财务审计、高端制造)。所以在劳动力市场要具备核心竞争力,系统地构建专业能力非常重要。

例1:你说你要做管理者?管理只是骂骂人耍威风嘛?管理学有哪些流派?不同组织的管理差异化由什么决定?

例2:西方有几种政治体制,各种体制之间的元首的权限范围有什么差异?立法部门、央行的独立性如何?国际贸易现在是不是重商主义?

例3:下一个阶段技术进步与金融的开放对你所在的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

能系统地回答这些问题,而非靠爱发电,才能说专业能力有所构建(上述仅举例,不同行业专业要求不同)。

3

关注思想市场

如罗纳德·科斯在其著作《变革中国》中提到,中国有繁荣的经济市场、消费市场,但仍缺乏思想市场。思想市场不能靠产业政策,它首先得靠人们思考。

如果一个集体中,「反对成本」过高,人们则更倾向与群体保持一致性以获取舒适与安全。所以公共空间的高容忍度、价值的多样化才能孕育更多的思想。人遗憾的是,近几年公共空间的「反对成本」有增也有减,如:**权益得到了更多的公共空间,但民族主义、经济政策在公共空间却受到了一些限制。

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激发更繁荣的思想市场,引导国家底层驱动力升级,取决于顶层设计者的风险偏好。重大改革往往都是旧生产模式遭遇严重危机时倒逼出来的(中美都是),固步自封只会加速旧生产模式的衰落(祝特朗普先生再次连任)。

4

方法论重在实践

虽然我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都拿不上台面,但这几年,我总结了一些方法,实践发现对「正确的事(有效)」、「正确地做事(效率)」都有些帮助,我也分享一下:

① 试着独立思考

受制于传统文化、制度的影响,我们常常习惯在思想上\”依附权威\”。从小被无数的权威引导要如何去获得更好的成就。我们小时候遵从老师、家长,长大了遵从家长、领导、政府,他们在部分思想领域像是不可逾越的高峰,我们之间的交流更多是单向的灌输,存在较大的「反对压力」。可以想象,此时的\”智慧\”是预先设计好后交付给我们的,而不是我们自己思考出来的,这让「真理」的量产变得简单,我们却看起来像个机器。要打破这个瓶颈,我们必须尝试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有三个过程:

  • 质疑:质疑是当你看到结论的时候,能够有一个质疑的过程。这是一种习惯,需要的信息量几乎为0。

  • 独立、客观判断:有了质疑之后,就会去寻求更多的答案,并针对这些答案能够独立做出自己客观的判断。

  • 求真:更进一步,如果现有的答案不符合你的预期,或者现在根本没有正确的答案,那么,你要能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讲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那些天天让你在链家门口跳操、让你只管执行,喜欢用骂人树立威严的管理者,其实是在消磨你的这种能力。我们对于所有的绝对服从都应该保持警惕,并且对于任何信息、舆论、指令都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相信长期实践会让你做事更有效。

② 系统地接收、存放信息

我从2015年开始就坚持做两件事:

(1)每天都坚持看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并且使用印象笔记的Chrome插件把它们按一定的逻辑存下来。截止目前我一共存了1356篇。这些文章已经成为我私人的信息库,为我的工作、思考、写作做底层支撑。

(2)把一些复杂的知识体系按逻辑梳理,并持续迭代。这样做能够帮助你减少二次、三次….八百次学习的成本。就像做产品一样,一个强大的中台能够避免前端业务多次重复造轮子。

③ 把系统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选择一个对你职业发展有帮助的体系(专业能力),去深入系统地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内化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举我自己的例子:诸如项目管理、目标管理有很多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非常体系化。为了深入学习,我在2018年连续认证了PMP、ACP,对项目管理有了框架性的认识。理解了像PMP这种项目管理对于大型、传统的项目是非常有用的,但对于互联网这类需求快速变化的行业就显得过于僵化了。但我仍然借助PMP中对项目、工作包的理解,通过看板工具在团队内部做了1年的事项管理,效果非常不错。学完ACP以后,我对敏捷有了更深的认识,着手将事项管理做了Scrum化改造,引入了事项列表、Time box、复盘等工具,帮助我在管理上支撑了更大的团队,并且更加敏捷、高效。

所有的概念停留在纸上永远是概念,只有你使用了才会变成自己的思想。

5

结语

其实讲了这么多,还是在围绕「我是一个企业的劳动力应该如何持续提升溢价」来讨论的。我的前老板Jane教会我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许你还有另一条路,就是不再以劳动力的身份去和那些年轻、聪明、精力旺盛的劳动力竞争,而是选择从生产关系上,转变成雇佣劳动力的那个人。这在一些知识付费上叫做「点线面体胜利法」,确实,一个点再怎么努力怎么可能赢得一个面呢?一只蚂蚁再怎么努力,都无法避免被一个路过的人轻轻踩死的结局。

选择与努力之间的取舍,终将由我们的认知水平决定。

一只特立独行的Eric 

一个试图摆脱高级趣味的人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