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原创 · 作者|赵宇

 核 心 要 点 

▪  网易裁员》显示,该离职员工与网易在离职补偿、离职处理方式和流程上存在巨大分歧。

▪  企业对待员工的态度与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如何处理员工这项复杂的“资产”,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良心,还有内部管理能力和实际经营水平。

▪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们在来到正常发展轨道后,需赶紧修炼内功。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颇不平静,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篇文章刷屏。


昨日,一篇题为《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我在网易亲身经历的噩梦!》(以下简称《网易裁员》)的文章在社交媒体流传,文章作者描述了自己在网易的被裁遭遇。


据作者介绍,其曾在网易担任游戏策划长达五年,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他亲身经历被逼迫、算计、监视、陷害、威胁、甚至被保安赶出公司等行为。根据文章内容,在绩效评判标准、具体辞退原因、离职经济补偿等方面,作者与主管领导及公司均存在一定分歧。


由于戳中了大部分职场人士的敏感点,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并引发热议,目前,该篇文章在微信端的阅读和在看数均已超10万。


《网易裁员》一文阅读数和“在看”数均超过10万


对于文章引发的舆论关注,网易集团高级公关总监蔡玉立在昨天晚间表示,公司从集团层面安排了专项小组,已经在了解核实。核实情况需要一点时间,“但可以明确的是:员工健康当前,公司所有的支持和关怀都不会因员工离职而终结。”


今日上午,网易针对暴力裁员事件发表回应称,确实存在简单粗暴、不近人情等诸多行为,向相关前同事及家人道歉。


网易公司回应全文


这份回应由于没有详细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也未提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因此并未消除外界质疑,甚至引发了部分人士的更大不满。


《网易裁员》一文之所以能引爆舆论关注,一方面源于该文作者描述的经历过于细致且令人震惊,另一方面则与当下环境息息相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产业的裁员或“优化”消息不断。「深响」在此前的《不再温情的互联网大厂,与35岁危机的残酷真相》(点击文字阅读原文)一文中曾提到:“今年以来,互联网公司裁员的信息越来越密集,国内外均是如此。”


  • 2月,滴滴 CEO 程维宣布非主营业务“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 5月,甲骨文中国宣布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北京、深圳和苏州等三个研发中心的数千名员工被裁撤。
  • 8月,蔚来创始人李斌发出的内部邮件表示,将减少1200个岗位,公司整体裁员至7500人左右;同样是在8月,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在内部信中表态,称会更严格地识别在组织里面混日子的人、思想动摇的人,年底前会降级或者请走10%的副总裁,其他级别也类似。
  • 10月,上市遇阻后,WeWork宣布将裁掉500名技术人员,而这只是2000人裁员计划的开始。


网易自身在今年也是裁员消息不断,正如在《网易裁员》一文中作者所写到的,“严选、考拉、邮箱比我们裁得更厉害,让我接受这个结果。”


当裁员潮来袭,在类似事件中,容易出现分歧的核心争议点有哪些?如果现实冰冷如铁,员工和企业又分别该何去何从?

被裁闹剧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