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老湿的第39篇原创
1
2020年1月31日夜间,新华视点突然在微博发了一条消息:
双黄连口服液能抑制新冠肺炎病毒!
经过了一个月的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的「抢购战争」洗礼的老百姓们,瞬间就明白了这条微博的言外之意。于是12小时之内,线下药店、电商的双黄连口服液被一扫而空、全部断货。
搞笑的是连双黄莲蓉月饼都没弄逃过「扫货」的命运……
受到双黄连这波官媒带货的启发,其他几枚中成药也照猫画虎,试图「带货」、忽悠民众来「抢购」。
上一次抢购中药,是2003年非典,抢购的中药是板蓝根。
17 年了,什么都没变。
2
双黄连口服液作为中成药,在其成分都没弄明白的时候,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变成了「抗病毒神药」?
双黄连不靠谱的理由有三:
首先,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说的是「抑制」而不是「预防」。也就是说,即便真的管用,也只有在你得了新冠病毒肺炎以后才能对体内病毒进行「抑制」,而那时候医生会把药物送到你嘴边,你不需要购买;对体内并无病毒的健康人来说,根本毫无意义,更无需抢购。
其次,双黄连作为代表性的中药,副作用极大。在2013-2014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名列前茅。双黄连口服液说明书也描述了其副作用。人体服用这种副作用重大、具体成分不明的药物,只会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威胁,而不是保护。
最后,药物有效性的验证,需要经过从动物实验到多次临床实验的严格流程。尚在临床实验阶段就早早宣称药物具备疗效,等于还没买**就宣称自己中了大奖一样,属于不实信息。
腾讯医典也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辟谣。
这种会引起全社会进行物资抢购的「谣言」,利用民众在疫情下的恐慌心理,为某一种商品「站台」,发布虚假信息,借疫情牟利——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发国难财」。
而这些「谣言」的传播者,不仅没有得到惩罚,反而因暴涨的销量赚的盆满钵满。天理何在?
3
我们要相信,闹剧一次次重演,是有原因的。
8 个向外界传递疫情信息的「造谣者」被训诫至今,整整一个月。
这 8 个人中,有 4 人是现役医生,他们全部是在各自的医学交流群里公开了自己所知的信息,这些信息现在看来,其实非常准确。
最为人所知的李文亮医生,则一直在抗肺炎一线工作,在住院20多天后,也于2月1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感染。
李文亮医生最早公布的信息,实际上并不算「谣言」,当时唯一和新型冠状病毒相似的就是 SARS 病毒,作为一个一线医生,难道他还能未卜先知的给这个病毒取个官方名字?——滑稽的是,他被训诫的理由恰恰是没有准确描述病毒的名字,哪怕检测报告上写的明明就是 「SARS 冠状病毒」。
训诫事件与疫情事件发生后,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面对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的访问时称:“这八个人是可敬的”。
而最高法也称:对危害性不大的信息应持宽容态度。如果当初我们能因此提高警惕,这可能是一件幸事。
如果一个月前,大家就能得知这些信息,是否可以尽早开始储备物资、做好疫病隔离、甚至提前建立传染病医院?
可惜,没有如果。
4
训诫了摆事实、讲道理的医生,反而保留了「双黄连能抑制新冠病毒」这种未经严禁科学论证的假话,等于在言论市场中用劣币驱逐良币,提高了大家获得真实信息的难度,增加了商品抢购的心理压力。而唯一的获利者,就是这几种中成药的生产厂商了。
如果一天不能终结这种对于关键信息的「逆向」筛选,那些毫无道德底线的无良药企,就一天不会停止利用各种渠道推销无良产品、大发国难财,我们也就一天不能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
#推荐阅读#
关注「古老湿」,关于科技的一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