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龙:彭小六,简书一哥,江湖尊称「六神」,两年时间从三四线城市的普通上班族成长为「日入 20W」的知识匠人,一时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榜样。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今天就以定位、运营、推广、变现四个角度来拆解彭小六的崛起之路,希望他的成长和变化,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吧 ^_^ ~
飞了 3000 公里去找萧秋水,他说,我很焦虑。
萧秋水说,知道你为什么红吗?不知道。
因为你身上「三线城市斜杠青年」的标签,这个标签让很多年轻人看到希望,满足了他们对新的活法的期望。
这个人就是彭小六,想必你对这个名字很熟悉。
彭小六,简书一哥,江湖尊称「六神」,彭小六给自己的定位是知识管理专家和个人学习能力提升教练,他更喜欢的称呼是「知识匠人」。
公众号介绍中写了涉及的内容:涂鸦手绘、职场PPT、思维导图、知识管理、快速阅读、时间管理、个人品牌、专栏写作……
▲90天内文章内容分布
我将彭小六的发展分为 4 个阶段:简书时期、探索时期、知识变现时期、行动派时期。
从 2015 年 1 月 30 日在简书上发表第一篇书评开始,彭小六默默无闻地坚持了 40 周,每周阅读一本书,并且写一篇书评。
第一篇书评,只有短短的一段话:
一周一书《Reality is broken》:我们再也不能抱残守缺,固执地认为游戏独立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它们用积极的情绪,积极的活动,积极的体验以及积极的优势填补了现实的生活和工作。设定明确的目标,告知明确的实现步骤,制作可靠的反馈及时的内在激励和自愿尝试、主动参与的机制不正是我们项目管理追求的境界么?2015年,让我们愉快的玩耍吧!
6 月份加入十点读书和战隼老师举办的 100 天阅读训练营,开始 100 天每天一本书的阅读训练,这是小六传奇故事的一个转折点。
到了 9 月份,因为一篇《如何用 30 分钟读懂一本书?》爆红简书,随后又在微信上斩获了一批 10万+,才被人注意到。
之后只用了短短 3 个月,就成为第一批简书签约作者,摘得简书头牌。
这个阶段,我称为根据地时期。
小六在 9 月份出名之后,开始接到各种线上线下的分享活动。
那个时候小六还是上班族,只能做个“夜间服务工作者”,下班后开始打钟,在网上写字,做分享。跟 APP 合作讲微课,帮一些公众号写领读、书评。
用最短的时间在线上各个山头插旗露面,迅速曝光。
小六住在一个三线城市——无锡,周末利用沪宁杭高铁去周边 2 小时生活圈的城市:
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昆山—上海
线下参加各种组织的分享活动,和书店、咖啡馆、书吧合作课程。活跃在沪宁杭线的学习界,建立了影响力。
到 2016 年 6 月份还出版了第一本书《让未来现在就来》,积累了人气和信任。
6 月 14 日和选择自己推出系列收费课程,终于找准了最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写作—微课—系列课—出书
这个阶段是小六在多个平台卡位,探索的阶段。
2016 年 6 月份彭小六和选择自己合作,推出了21天知识管理训练营——以阅读为基础,涵盖了「输入-整理-输出」全过程的知识管理课程。
21 天的课程训练,围绕提升学习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设置了 6 节微课,结束后还有 30 天的打卡任务。
2016 年 6月 14 日,选择自己发布第一期知识管理训练营课程,199元,500份,14 个小时售罄。
日入 10 万。
这个阶段是彭小六的知识变现时期。
小六在 2016 年末加入了行动派,做内容出版。终于离开了那个沪宁杭线的三线城市,来到了深圳。
小六在 2016 年度总结文章中写道:
17年我有三件事情要做:
①公众号涨粉到40W,
②平台流水超过XXXW;
③结婚
……
17年,我会有一个全新的身份。
彭小六从三线城市普通的上班族,到日入20万的知识型匠人,他凭什么呢?
彭小六 97 年毕业开始第一份工作,做过 8 年程序员, 3 年金牌 IT 培训师。农村出身的他,一直在三线城市工作,北漂过 1 年,又回到了无锡。
他写过一篇《想做斜杠青年?你具备这些资本了么?》,里面提到了斜杠青年的 4 种资本:
基本资本、技术资本、经验资本、社交资本
下面就用小六自己说的方法,来看一下小六是怎么运营自己的 4 种资本。
2014 年 11 月,小六看到一个苏州的活动贴, 活动只有两个小时,交通要 4 个小时,他犹豫了半天,最终下定决心报名参加。
那是苏州的一次拆书帮活动,他不会知道,在不久之后,他成为了苏州拆书帮的舵主。
这是小六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从此走出了埋头自嗨的世界,跟一群人一起读书成长。
6 月份参加战隼老师的 100 天阅读训练营,每天阅读一本书,写书评,积攒了大量的知识储备。
拆书帮、读书训练营的磨砺,大量的输入是小六后来得以爆发的基础。
下面这张图是小六的技能罗盘。
看这张图,不得不感叹,小六果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
但小六的技术也都是一步一步打磨出来的,不是一出道就会的。小六花了很大的资本投资在自己的技能上。
虽然小六有非常多的分享和线下课程,都有课酬,但是直到 2016 年 5 月份,他业余时间的净收入还是零,几乎所有挣得的钱都花在学习上:
我每周自掏腰包做高铁去其他城市参加下线活动;
觉得写文章的时候找图片不能够表达我的意思,我花2000去学阿翔老师的视觉呈现;
参加秋叶大叔的知识IP训练营,花了2000;
我为了问萧秋水教主3个问题,我飞了3000公里去了趟深圳;
花了8500报神田仓典老师的速读班,加上机票又是上万;
只要是朋友推荐的书,立马下单,每个月买书都是1000多
··· ···
小六在做收费课程之前,做了大量的线上、线下的分享,积攒了丰富的经验。
他在 16 年 10 月的一篇文章里回顾:
我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面,讲了150场分享;我的微课内容更新速度是一个月更新一次;坐在电脑前码字如果是烧脑,那出去做分享,全国各地飞,那就是燃烧**了。
此外他也参加了很多的付费培训课程,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偷师学艺。
把自己学到的手艺细细钻研打磨一遍之后,小六再出去教别人。靠这样攒够了学费、路费之后,去和更多的大神产生链接。
看小六之前的文章,总是有一股三线青年的痛与挣扎,他是这样形容自己当初决定去参加苏州拆书帮活动的:
既然生活环境我没有办法改变,至少我还有机会去选择改变自己。
2015 年的每一周他都利用高铁,活跃在沪宁杭两小时生活圈的各个学习社群中。
用他书中的话讲:
小城市工作,大城市学习。
这样还远远不够。想要更多的机会和舞台,就必须要有大咖的认可和扶持。
彭小六在 2016 年 5 月借了 2000 元加入秋叶老师的 IP 训练营,在其中做了一场分享,就靠红包打赏赚回了门票。也因此认识了国内最活跃的一群知识 IP。
在大咖们的帮助下,从原来的沪宁线扩大到全国范围内的活动圈。
比如跟着BetterMe大本营全国做签售,和选择自己公众号一起合作在线课程,和行动派一起做公益活动。
后来小六挣到钱之后,开心之余急不可耐的在网上把自己经验分享给大家,想帮更多人知识变现。结果被喷惨了。众人眼红,说为什么他文笔这么差,还能赚到这么多钱。
在口诛笔伐之中,是秋叶大叔在发文力挺他。
小六在简书写书评,坚持了40周的时间,才被简书 CEO 发现。
简叔告诉他:
你为什么要埋头写啊,你可以向首页投稿啊。
在简书默默无闻,只是坚持写稿的他,一直到憋出两篇爆款文章,才终于获得广泛的关注。因为小六坚持日更,而且都是通俗易懂的干货,靠着坚持积累起最初的粉丝。
2015 年 9 月份,100 天阅读训练营结束后,小六开始做大量的线上线下分享。像接客一样,来者不拒,让他讲,他就去。
小六几乎和所有的学习平台都合作过,因为免费、活好又卖力,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多:
微博,自建微信公众号,行动派,十点读书,趁早读书会,职场充电宝,选择自己,LinkedIn专栏作者,行动派专栏作者,赤兔,今日头条,起点学院,业问,PMCAFF,微推客,MO+,WorkFace,馒头学院,插座学院,幸福进化俱乐部,友邻优课,壹职场,悦读··· ···
线下,周末在沪宁线上的城市做分享。与拆书帮,趁早,行动派,十点读书会,吴晓波书友会等等都合作过。
线上、线下多平台迅速占位,短时间内积攒了大量的影响力。
2015 年 6 月 27 日,出现了小六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这一天,十点读书和战隼老师发起了一个名为 100 天阅读训练营的活动。三天时间招满了 2500 人,从 7 月 1 日到 10 月 8 日,历经 100 天,两轮淘汰到最后只剩 700 人。
在毕营仪式上邀请 5 名优秀学员分享收获,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彭小六。
那么小六是怎么得到这个分享的机会的呢?
源于他的两篇爆款文章。
2015 年 9 月 10 日,他简书上的一篇文章《如何用 30 分钟读懂一本书?》,这是他简书的第一篇爆款文章。这篇当时有 3 万多阅读、1600 多点赞,而此前他的文章平均阅读量,还不到 2000。
随后 10 月 5 日,又写了一篇 100 天阅读训练营的总结《从学渣到学霸-我的100天阅读简史》,这篇在简书上现在已经有了 8 万多阅读,后来发在十点读书上,被各种转载,拿了无数 10万+。
一文惊人天下知,从此「彭小六」这个名号就打响了。
这也是小六非常重要的人生节点。
彭小六的盈利路径,总结成一句话是:通过写作积累影响力,然后再将影响力变现。
小六在 16 年 8 月份写过一篇《一个月5万块?斜杠青年有哪些收入来源? 》,以他自己为例,剖析了一下。可以借鉴。
小六当时是某公司的 IT 部门的主管,16年 3 月份的文章里写道,每月工资收入 13200 元,他每周往外跑,就是靠这些工资支持。
16 年底离职前,在公司有 100 万的股权,想必出名之后公司为了留他肯定加大了筹码,但小六哥还是放弃了。加入行动派后,工资未知。
▍文章
在八月的这篇文章里,讲他每篇文章打赏只有 40、50 左右,有时候多了能到 1000 元,简书一个月打赏 3000 多。
▍约稿
8 月的文章里谈到:
给公众号写领读,一本书写10篇文章,价格是1000;
写一篇软文,一篇价格是1000;
专栏投稿,价格是200起。
现在应该要比这个价格高很多了。
▍出版
6 月份为了推广新书,小六一个月做了 26 场分享。周五下班后飞去全国做签售,讲到嗓子冒血,每本书才能赚一瓶矿泉水的钱。
当然出书更重要的是带来名气和信任。
▍线上平台分享
小六之前是上班族,每天晚上打钟分享,做个「夜间服务者」,用过都说好,而且还是免费的。
在做了近50几场之后,才开始零星的收费,之后过度到完全收费。
▍线下分享
线下分享小六基本上都是倒贴,最多要个路费。门票 38 元,25 人的线下活动他都做过。
最早周末上一天课的收入,只有200。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
小六的文章中写道:
做微课小有名气之后,有一次常州书式生活的老板,赵兵老师来镇江找我,想让我去他的场子做分享。
然后我们开始尝试用“一节免费的微课+4节收费系列课程”的模式开始合作。那时候线下的半天可以挣到800块钱,中午出发坐高铁过去,晚上11点才能回到家。
很辛苦,但是很开心。
因为终于不是200块一天了,而且只要每个周末勤快一点,多跑一跑,一个月也能挣到3,4000了。
既心酸,又欣慰。
这是小六收入的主要来源。
9 月份的一期课程,单价 249 元,付费人数达到 823 人。单天课程收入达到了 20 万。
小六在 17 年 1 月 2 日写年度总结的时候,谈到知识管理训练营已经开了7期,付费学员近万人。
从微课到写作再到系列课程,小六每年可以有150W-200W的收入。
小六最早线下开课,一天 200 元,到开系列课——21天知识管理训练营,一天收入 10 万,这个过程走了 8 个月。
小六从一个没钱没资源的三线城市青年,到终于去一线城市——深圳,在那里打拼、安身立命,这条路小六走了 2 年。
他的故事,真是应了萧秋水那句话,你为什么能红,因为你让别人看到了希望。
加入行动派之后,小六的人生翻了一个新的篇章,期待他接下来会书写怎样的精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_^
评论(0)